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三次大联考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1712—1778年)写作了若干很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如《新爱洛绮思》《爱弥儿》等,还包括他的自传《忏悔录》。卢梭不是一个哲学家——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哲学著作。但是罗素说,他的浪漫情怀在哲学界确实产生了影响。卢梭在政治方面提出的“社会契约论”。他的这方面理论,确实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罗伯斯庇尔等法国大革命的领袖,是他的热烈拥护者。

——摘编自[美]卡罗尔·布拉姆《卢梭与美德共和国——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语言》

材料二  作为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龚自珍(1792—1841年)与魏源都猛烈地抨击封建末世的黑暗,主张改革,提倡“经世致用”之学。龚自珍的特点在于以“但开风气不为师”标榜,对旧的社会现象和士林风气进行了最早、最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其锋芒所向,主要在封建社会内部。梁启超评价龚自珍说:“吾见并世诸贤,其能为现今思想解放光明者,彼最初率崇拜(龚)定庵。”并将他誉为“中国的卢骚(卢梭)”。

——摘编自麦若鹏《龚自珍传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卢梭的“政治语言”“政治哲学”,并分析卢梭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龚自珍被誉为“中国的卢梭”的原因,并指出造成龚自珍与卢梭思想差距的社会因素。
举一反三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章句上》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

——《荀子·富国》

材料二  近代以来,魏源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潮作为引入西学的桥梁,梁启超等曾经将《明夷待访录》等书多次偷偷翻印,以此作为宣传民主的材料。梁启超高呼《明夷待访录》比《民约论》还要早数十年,康有为、谭嗣同等也都对《明夷待访录》等民本思想代表作极为推崇。不但维新派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极为推崇,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将之看作是提倡民主革命的先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相对较小的孙中山也曾评价“惟有黄梨洲先生,空传忠孝,卓萦能文章,高瞻远识,超越千古”。

——摘编自允春喜《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对民本传统的再诠释》

材料三  中国传统儒家认为“民惟邦本”,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具有了民主的色彩,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与西方民主在政治理念上所坚持的“主权在民”、人人平等是有明显区别的。

——摘编自朱宏军、张厚军《中国传统民本与西方民主之比较》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当历史向前演进,有识之士不能不想到,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关系,.而中国儒家没有这样的统绪。中国儒家谈“人道”,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但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天理人欲, 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朱子文集》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 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