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容易

上海市杨浦区2020届高中历史第一次质量调研试卷(一模)

旧厂新貌——时代变迁的缩影

2019年11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听取杨浦滨江建设情况汇报。杨树浦水厂——这座诞生在上海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见证并参与了19世纪以来上海的历史发展,其古典哥特式城堡建筑群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旧厂:立德洋行供水公司

 19世纪中叶,上海逐步成为万国大都会,人口的大量聚集,使得上海的饮水问题日益凸显。英国商人麦克利·沃特看到“水”的商机,就向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提出建造自来水厂的建议,1880年正式成立“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水厂从建造之始就是对英、法两租界供水,主要是为外侨服务的,工部局规定凡用租界自来水的华界居民必须缴纳租界巡捕捐,这也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又一霸道行径。

 1881年8月, 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开始在原来厂址的基础上大兴土木,安装机器,敷设输水管线,建造水塔。工部局英籍工程师哈特负责设计,水厂的主要设备及管道材料由英国制造,然后运抵上海安装调试。 1883年8月1日,杨树浦水厂终于全面竣工,标志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正式建成。20世纪30年代,已经发展为远东第一大水厂。

新貌:申城的历史与未来

1952年11月,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征用,并正式更名为“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成为其下属自来水厂。从此上海的自来水事业揭开了崭新的篇章,成为真正造福于民的社会公用事业。

进入新世纪后,为适应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全面提高城市饮用水水质,水厂进行了大规模设备及工艺技术的更新改造,选用了先进的在线水质仪器仪表等各种现代化生产检测手段,成为国内首批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制水企业,满足了杨浦、虹口、普陀、闸北、宝山等五个区市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现在的杨树浦水厂的功能定位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百年老厂焕发出勃勃生机!

(杨浦滨江水厂浮桥栈道)

——摘自《杨树浦水厂—近代中国城市供水的起点》周海韵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提示,概括百年老厂发展史上三个重要发展时期。

1883年;1952年 ;21世纪

(2)、简介上述三个重要发展时期的历史背景。
(3)、谈谈你对杨树浦水厂“旧厂新貌”的认识。
举一反三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与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部族一华夏民族一汉民族一中华民族”的过程,与此相对应,中国的国家形态结构也由黄帝——尧舜禹时代的单一制“部族国家”,发展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华夏民族国家”,再发展为秦汉以来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中华民族”一词出现在近代,但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中华民族就处于形成之中。

——王震中《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

材料二: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自觉不同于西方国家是由于国家自身原因而发生的,它更多的是迫于外部挑战刺激下的一种被动回应。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清,甲午战败后,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逐渐觉醒了“我”族意识,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和民族的独立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高度觉醒,并且参与到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斗中,“民族国家”之观念被广泛和深入地传播与接受。 

——摘编自谢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发展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考》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