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容易

湖南省名校联盟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20世纪50年代后期,各种国际力量分化重组。毛泽东同志冷静分析形势,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即通过依靠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提出的背景是(   )
A、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支援中国建设 B、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新中国建交 C、新中国周边的外交环境逐渐恶化 D、团结欧洲和亚非拉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举一反三
中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还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都让我们引以为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一个海洋大国,但在古代未形成清晰完整的海权意识。清朝前期,被誉为“认识海疆形势第一人”的将军施琅认为,“天下东南之形势,在海而不在陆。陆地之为患也有形,易于消弭;海外之藏奸也莫测,当思杜渐”。康熙帝囿于满汉大防,未有效关注。雍正帝一改明代弃守沿海岛屿政策,建立岛屿与海岸并重的全面防御体制。在此基础上,乾隆帝坚持海防重于通商的指导思想,将与西洋贸易由四口减为一口。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海防危机,萌发建立外海水军的近代国防思想。1907年,日本人侵入我国东沙岛,在中国方面据理抗争交涉下,最终收回了东沙岛,在收的同时,清政府“书立碑记,以保海权而重领土”,并制定了开发和经营的办法。

——摘编自王秀英《近代中国海权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相对于“海权”,海防一词更符合中国“和而不同”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传统海防观相比,现代海防的内涵也更丰富,海防职能、范围、难度,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的联系更密切。建国之初,无论是肃清沿海岛屿上的国民党残军,还是解放海南岛、收复台湾都需要加快海军建设,更新舰艇装备。对此,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大力支持。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我国战略中心转向朝鲜半岛,1953年,按中苏协定,中国从苏联购得舰艇共137艘,并迅速具备了自行装配制造海军舰艇的工业能力。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召开会议,研究领海线的相关问题。在充分听取意见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最终决定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1982年公布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规定“各国有权确定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

——改编自刘征鲁《毛泽东心系海军建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主席说,“周恩来,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材料二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成为了各国和平相处的基础,是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原则,被写入了联合国文件。直至今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在国家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周恩来积极推动我国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从1956年到1965年,周恩来多次出访亚非国家,足迹遍及两大洲20余国。每到一地,他都受到热烈欢迎。他与各国领导人进行深入会谈,取得许多成果。他的亚非之行掀起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建交的热潮,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团结与日俱增。周恩来也善于利用每一个机会争取与西方国家的友好交往。在中法建交、中美建交这些改变国际格局的大事件中,都有他的心血和智慧。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1976年周总理逝世,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8个增长到107个,且在此期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周恩来总理的付出和领导。

——孙旋《新中国外交的中流砥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