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容易

安徽省宿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中国古代土人素有隐逸的传统,元代隐士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在《大诰》中规定:“中土夫,不为君用,其罪至抄刮。“他这一做法(   )
A、纠正了崇尚隐逸的土风 B、强化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确保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D、加强了官僚队伍的建设
举一反三
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当万历在公元1572年以9岁登极之日,张居正因皇太后之信托,成为皇帝的保护人。他和宫内的首席宦官有了默契,于是行使职权时具有相当的威望,有如宰相,只是没有宰相之名目。他将自己的亲信布置在内外机要之处,也将自己权势推广至朝臣之监察弹劾部门和文书教育部门,同时亲身管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张居正不辞劳瘁,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所以各种方针与政策事前已有了默契,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张居正既有人事权,便常引用各人的升迁为饵来笼络部属,张居正以这种方法独揽国事达IO年之久,迄至1582年他刚57岁却出人意外的溘然长逝。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