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段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2019-2020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八)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请阅读某空调的部分使用注意事项,然后判断下列做法的对错。

★切勿触碰室外机或在室外机上放置物品。否则,会引起划伤或触电的危险物品从机组上掉下来会造成伤害。

★雷雨等恶劣天气下,请勿使用空调器并切断电源。

★本空调器不能用于干燥衣物,冷藏保存食物等。

★切勿让冷气直吹身体过久,也勿使室内温度降得太低,以免有损健康。

(1)、打雷下大雨,妈妈马上关掉了空调,并切断了电源。
(2)、奶奶很爱生活,养了许多花,还把花盆直接放在了空调室外机上,说这样可以美化环境。
(3)、夏天,爸爸很怕热,一下班就对着空调,让冷气长时间吹身体,还说这样才舒服。
(4)、冬天,雯雯给空调设定温度时,妈妈让她不要把温度调得太高,这样既有益健康又节约用电。
(5)、妈妈经常把食物放进空调房里,说这样可以让食物保鲜,又节约用电,一举两得。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选自《百科知识》2005年第3期,有删改)

思考:第2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两个方面;各行其道和第1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疫苗:阻遏病毒感染的终极武器

①每次疫情发生,人们首先总会想到疫苗。作为消灭传染病的终极武器,疫苗的成本低,效果好,无疑成了公众的希望。

②人类第一次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怎样诞生的呢?据专家介绍,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而且是我国首创。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3000年的时间,致死率高达30%。人们发现了一些规律:感染了天花的人,不一定都会死,一旦活下来,就不会再感染天花。在“以毒攻毒”的观念引导下,在宋代,人们就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研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后来称之为“人痘”。种过“人痘”,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期的疫苗。

③那么如今的疫苗是靠什么开展工作的呢?科学家设计出可以模拟病毒特征,但又去除了致病性的疫苗。将其注射到人体中,让人体免疫系统误以为大敌当前,展开战备动员,并且牢牢记住这种细菌或病毒的面目,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系统就可以立即被激活,并全力投入战斗。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疫苗对免疫系统喊了一声“狼来了”,免疫系统开始筹备弹药、认真演习,下次狼真的来了,免疫系统就可以马上给予充分回击,将真正的病毒拒之门外。

④是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设计出疫苗呢?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外界微生物入侵导致的疾病,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都可以设计疫苗来抵御,但事实上有些感染很难设计疫苗。比如艾滋病,其病毒有极其特殊的逃避免疫系统机制,很难设计疫苗;有些病毒变异速度很快,广泛传播,也没有必要专门研发疫苗和大量免疫接种。但是当前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了专项疫苗,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高原生态的守护者与挑战者

[材料一]2023年暑期,中国独立创作生产的第一部反映雪豹及其生活环境周边生态的纪录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上映。随着该纪录片的上映,被誉为“雪山之王”的雪豹,从远山云霓的“隐者”成了备受关注的“网红”。《雪豹和她的朋友们》体现了我国青藏高原日益优化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生动地传递了绿色发展理念。雪豹还有一群特别的邻居朋友们,它们共同在雪山之境繁衍生息,和谐共处。藏狐、猞猁、狼、棕熊、斑头雁、高山兀鹫、岩羊等担任本片“主演”,还有鼠兔、藏獒、纵纹腹小鸮等众多可爱又有趣的小动物们也“客串”加盟其中,从陆地到天空,一直陪伴着雪豹。当地的牧民则给雪豹以最好的护卫。有了这些朋友,雪豹也不再显得孤单。

[材料二]①雪豹是高原上当之无愧的“颜值担当”。由于生活在海拔高、气温低的青藏高原,相比其他“近亲”,雪豹的皮毛更厚、脂肪更多,看上去圆滚滚的。为了更好地在攀岩中保持平衡,它们的尾巴又粗又长,甚至可以变身“绒被”围在小雪豹身上。它们的圆脑袋上长着一对又大又亮的眼睛。小雪豹刚出生的时候,眼睛虹膜的颜色发蓝,就像两颗圆宝石。这样的头身比例加上大尾巴的组合让雪豹看上去萌点十足。

②“萌者”更是“猛者”。适合高原地形和气候的身体条件,让雪豹成为食物链中的“顶级掠食者”。雪豹爱好在晨昏活动,常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山上,其行动敏捷机警,善于跳跃。3~4米的高崖,雪豹可纵身而下;其单次跳跃最远可达 15米,最高可达6米。为了猎食,雪豹通常每天行走10~12千米,最长可达28千米。如果说青藏高原是一个江湖,那么雪豹就是“武林盟主”。雪豹处于青藏高原生物链的最顶端,被称为“雪山之王”的它们,是维护高原生态平衡的定海神针。

③近年来,藏狐丑丑的大方脸、小眯缝眼已经火爆全网,活跃在大家的表情包素材库中。“藏狐凭一己之力拉低了整个狐狸家族的颜值”,网友虽然这么说,对它们的喜爱却只增不减。空中“狠人”斑头雁被称为“世界上最能飞的鸟”。冬天的斑头雁生活在印度一带,等到繁殖期时,它们整个种群需要迁徙至青藏高原、青海湖,甚至内蒙古境内,平均飞行高度近10000米。斑头雁能在悬崖峭壁之上筑巢,为的是有效防止雪豹、藏狐等动物攀爬捕食它们的雏鸟。

(根据相关资料改编)

[材料三]高原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稍有破坏就会伤害甚至摧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数据显示,近几年,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雪豹数量明显增加。雪豹,看似是高原上的百兽之王,但实际上,它们捕食的成功率甚至连10%都难以达到。野生动物们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已经举步维艰,更别提人类的捕杀、气候的恶化、家畜的侵袭、疾病的威胁,一桩桩一件件都在挤压着它们的生存空间。

(根据相关资料改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