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释】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师读           ②以致师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师 怒 谓 其 窃 却 弗 受。

(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

(4)、从中可以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二)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①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②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③,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④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①嗣:子孙后代。②《三坟》、《五典》:古书名,此处代指古代经传。⑧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④振古:自古。⑤舌耕:靠教授学生谋生。

学校公众号正在推送“漫谈古人”的专题,本期介绍的是唐朝诗人杜牧。请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认识一个更立体的杜牧。

【话题标签】家风谋略品行

【甲】留诲曹师等诗

杜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注】①此诗作于大中二年(852年),杜牧临终留诗,诲其子。曹师,杜牧之子晦辞的乳名。②孝友: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乙】

    杜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吏,移疾分司东都,以弟耾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 , 回鹘种落入汉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 , 重马免乳,与之相校 , 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 , 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邢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惊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瓶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擢(zhuó):提拔。②耾(hóng):即杜牧的弟弟杜耾。③黠戛斯、回鹘(hú):均为少数民族部落。④折胶:比喻可用兵的秋季。⑤校(jiào):比较;较量。⑥幽、并、酒泉:均为地名。⑦无类:指无幸存者。⑧龌龊小谨:形容在细小的事情上过分谨慎。⑨指陈:指明和陈述。⑩从兄惊:即杜牧的堂兄杜惊。⑪困踬(kùn zhì):受挫,颠沛窘迫。⑫炊瓶(chuī 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如同现代的蒸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