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中,作者说“小时候想长大”,“想长大”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
    (2)文中划线句子是1 描写,作用是2

    【答案】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答案】
    (4)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从中反映出“我”具有哪些好的品质?

    【答案】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6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
          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
    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和老妈过招
            ①老妈89岁,正在人生的第二个童年时期,又活泼又率真。我正当中年,精力充沛。可是别以为在耄耋老人的面前你就很强大,和老妈过招,胜算几何呢
            ②老妈住在我家朝阳的大南屋,家庭公共电视在她的屋里。晚上老妈总是很早吃饭,很早睡下。老妈说:“丫头啊,我睡我的,你看你的,我听不见电视的声音,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为着诚恳的缘故吧,老妈又说:“听话啊,我的老丫头,你看吧,愿意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
            ③老妈真好,事儿真少,不像我有些同学或朋友的老妈,事儿多。我于是服侍老妈睡下,然后回到沙发上看电视。没看上半小时,老妈高亢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丫头啊,别看了,这灯光晃得我心里闹腾得不行了。”因为声音太过突然,我打个哆嗦,手中的遥控器跌落在沙发上。打完哆嗦,我赶紧关电视,关灯,关门,乖乖地退出老妈房间。
            ④我另有两个房间,每间里都有电脑,坐在电脑前琢磨:老妈 lì 害呀,不受委屈。我心里很安慰,这个回合我输掉了,但是高兴。
            ⑤老妈每天都要问我一个问题:“百合有电话吗?”百合是我女儿,在北京念大二。老妈耳朵背,我附耳回答:“有电话。”过不了多久,老妈又问:“百合有电话吗?”有时我忙着别的事情,有时心里被问得厌烦,就不到她的身边附耳回答了,而是先在脸上堆出笑来,口型做得大大的,表示。耶!老妈居然看懂了,高高兴兴的样子。这样一天下来老妈对这个问题又问了七八遍,我就笑呵呵地回答了她七八遍。可能问到第九遍时,我趋近附耳向她质疑:“妈,您都问了我一千遍了呀。”老妈眼都不眨一下说:“哪有呢,我也就问了八百遍罢了。”
            ⑥我哈哈大笑,老妈真调皮啊。这个回合我输得甘心。
            ⑦一天,老妈左侧髋骨突然疼痛,自言快疼哭了。推老妈去医院拍片子,医生说骨质疏松。按照医嘱,系统补钙,喝奶,吃药,静养。为了防止出现意外骨折,我买了坐便椅,不许老妈再去卫生间。这样过了几天,老妈的腿依然疼痛难忍,面部常有痛苦不堪的表情。又过了些日子,老妈平时端坐还好,稍微运动时,表情依然痛苦,躺下歇息的时候,连毛毯都不能自己盖了。我真的很急啊,可是灵感在此刻也出现了。我躲在屋外,偷窥老妈,有巨大收获。老妈独自一人的时候。居然能够比较自如地坐到坐便椅上解决问题,也能自己很轻松地盖好又轻又暖的毛毯。做这些的时候,老妈十分平静安详。
            ⑧这一次,老妈当我面微微行动时,又说疼啊疼啊,表情显得很痛苦不堪。我俯身贴耳揭她老底:“老妈,没有那么疼吧,你其实不怎么疼啊!”老妈仰脸看着我,脸上换上一种如孩童般被揭穿真相的纳罕和羞赧,说:“你怎么知道的啊?”
            ⑨这个回合我赢了,可是呆呆地想了想,又何必揭穿老妈呢?老妈够可怜的啦,她心里不知道有多害怕和无助呢。我把老妈楼在怀里,很是羞愧,于是这个回合我还是输掉了。
            ⑩其实,我知道母女之间哪有输赢呢,或者换句话说,我输了,也就是我赢了。
          【注】纳罕:诧异,惊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什么是爱情……在上帝创造世界时,他就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给男人和女人都分了土地,教给他们如何筑造窝棚,又给男人一把铲子,女人一把谷粒。‘生活下去,繁衍你们的后代吧。’上帝对他们说道,‘我去忙自己的事了,一年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这里的情形。’”

        “刚过一年,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就来了。那正是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看到,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个熟睡的婴儿。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在他们目光接触的刹那间,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这种美使上帝迷惑不解,惊慌不已。”

        “‘这是什么呀?’他向大天使加夫里拉问道。”

        “‘这是爱情。’”

        “‘爱情是什么意思?’”

        “大天使无可奈何地耸耸肩。上帝走到男人和女人面前追问他们,什么是爱情。可是,他们也无法向他解释。于是上帝勃然大怒。”

        “‘好呀!看我不惩罚你们才怪!从现在起你们就要变老。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为乌有!五十年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眼睛里还留存着什么东西,该死的人……’”

        “上帝为什么要发怒呢?”我问了奶奶一句。

        “是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你还是往下听吧!五十年后上帝同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了。这次他看到,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金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东西。”

        “‘这是什么?’他问大天使。”

        “‘忠诚。’大天使答道,但还是解释不清楚。”

        “上帝怒不可遏。”

        “‘你老得还不够快吗?该死的人,你活不多久了。我还要来,看看你的爱情还能变成什么样!’”

        “三年以后,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到这里。一看,有个男人坐在小土丘上。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但目光中却仍然使人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了,还含有别的东西。”

        “‘这又是什么?’他问大天使。”

        “‘心灵的追念。’”

        “上帝手抚胡须,离开了小土丘上的老头儿。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这就是爱情,小孙子。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这就是爱情,亲爱的女儿。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同样,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的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家商号的历史

    [俄]契诃夫

    ①安德烈得到母亲留下的四千卢布遗产,决定用来开一家书店。这样一家商店是极端必要的。这个城市陷在愚昧和偏见中,停滞不前了。老人总是到澡堂去,文官打纸牌、灌白酒,太太们背后说人坏话,年轻人生活没有理想,姑娘天天巴望出嫁、吃荞麦粥,丈夫打老婆,猪满街跑。

    ②“思想! 要多一些思想才成!”安德烈寻思道,“思想!”

    ③他租下一间房子作商店用,然后坐车到莫斯科去,从那儿运回许多老的著作和新的著作以及许多教科书,把这些商品陈列在货架上。最初三个星期,一个买主也没登门。安德烈坐在柜台里边,读米哈伊洛夫斯基的书,努力按正直的方式思索。比方说,他偶然想到,现在吃点鳊鱼粥倒不错,他就立刻抓住自己这种思想说:“哎呀,多么庸俗!”每天早晨总有一个戴着头巾、光着脚穿一双皮雨鞋、冻得发僵的姑娘匆匆忙忙闯进商店来,说:“给我两滴戈比的醋!”

    ④安德烈就带着鄙夷的口气回答她说:“您走错门了,小姐!”

    遇到有朋友来找他,他就做出意味深长的神秘脸色,从最远的一个货架上取下《皮萨列夫作品集》第三卷,吹掉上面的灰尘,带着一种仿佛这个商店里还有些别的书而他不敢拿出来的神情说:“是啊,老兄……这本东西,不瞒您说,不大那个……”

    ⑥“小心啊,老兄,你可别惹祸上身!”

    ⑦过了三个星期,第一位顾客登门了。这是个身材很胖、头发花白的绅士,留着连鬓胡子,戴一顶镶着红帽圈的制帽,多半是地主。他要《祖国语言》第二册。

    ⑧“您这儿有石笔卖吗?”他问。

    ⑨“没有。”

    ⑩“不应该。……可惜了。 为这么一点小东西真不高兴到市上去一趟。”

    ⑪“真的,我不该不卖石笔,”安德烈等顾客走后暗想,“这儿,在内地,狭隘的专业化是不行的,凡是有关教育以及用各种方式促进教育的东西都得卖。”他就写信到莫斯科去。 不出一个月,他的商店橱窗里就陈列着钢笔尖、铅笔、钢笔杆、学生练习簿、石板以及其他学校用品了。间或有几个男孩和女孩到他这儿来,有一天他甚至收到了一个卢布四十戈比的货款。有一次,那个穿着皮雨鞋的姑娘急匆匆地闯进他的商店来。他已经张开嘴,正要用鄙夷的口气对她说她走错了门,她却叫起来:“给我一戈比的纸和七戈比的邮票!”

    ⑫这以后安德烈就开始卖邮票和印花税票,顺便也卖票据的纸张。大约过了八个月,有位太太到他这来买钢笔尖。

    ⑬“你们这儿卖中学生用的书包吗?”她问。

    ⑭“哎呀,太太,我这儿没有!”

    ⑮“唉,真可惜! 既是这样,你们有些什么样的玩偶,拿出来给我看看,只要便宜一点的就行。”

    ⑯“太太,玩偶也没有!”安德烈悲哀地说。

    ⑰他没有迟疑多久就写信到莫斯科去,不久他的商店里就摆出书包、玩偶、小鼓、军刀、手风琴、球和各种玩具了。

    ⑱“这都算不了什么!”他对他的朋友们说,“您等着瞧就是,我要订购一批教学用具和合理化玩具! 您要知道,一句话,在我的商店里,教育用品这一部门,要奠基在所谓科学的最精确的结论上。”他订购练习体操用的哑铃、槌球,儿童用的园艺用具和大约二十种很精巧的合理化玩具。后来,走过他的商店的市民们,极为愉快地看到两辆自行车,一辆大的,一辆小的。 生意就此兴隆起来。

    ⑲“您要知道,我还要给他们办些卫生用品来,”他搓着手,对他的朋友们说,“只要让我到莫斯科去一趟就成!将来我这儿会有出色的过滤器和种种科学改良用具,一句话,准叫您看得头昏眼花。科学,老兄,可不能小看,不能小看呀!”

    ⑳他卖货积下许多钱后,就到莫斯科去买下大约五千卢布的各色货物。这里面有过滤器,有六弦琴,有儿童穿的卫生衬裤,有动物标本……他顺便买来大约五百卢布的上等餐具,他为买下的这批货色高兴,因为美丽的东西培养优美的趣味,陶冶性情。他从莫斯科回到家里,着手把新货物陈列在搁板和架子上。这时候,出了一点小岔子;他爬上去收拾最上面一层货架,无意中使货架摇动了一下,不料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十册著作就一本跟着一本从搁板上掉下来,有一本砸在他头上,另外那几本一直掉下去,砸在灯上,打碎了两个灯罩。

    ㉑“嘿,这些书……写得好厚啊!”安德烈搔了搔头皮,嘟囔说。

    ㉒他就把所有的书收拾起来,用绳子捆紧,塞在柜台下面。

    ㉓这以后大约过了两天,有人来告诉他说,他的邻居——杂货铺老板,由于虐待侄子而被法院判决去做苦工,因此就把那家杂货铺出让了。安德烈很高兴,叮嘱留下这个铺子,由他顶下来。不久墙上就凿开一道门,两家商店合成一家,装满了货物。可是到那半边商店去的顾客们,拗不过习惯,老是要买茶、糖、煤油,于是安德烈没有犹豫多久就办了些杂货来。

    ㉔目前他已经成为我们城里最出名的一个商人。他卖食具、烟草、焦油、肥皂、面包圈、呢绒布匹、服饰、蜡烛一类杂货。他在市集上盘进一家酒馆,据说,他还打算开一个带房间的家庭浴室。至于往日放在他货架上的那些书,包括皮萨列夫的三册著作在内,却早已被他按一卢布五戈比一普特的价钱通通卖掉了。

    ㉕在安德烈如今讥诮地称之为“美国人”的旧日朋友们的命名日宴会和婚礼上,有人间或跟他谈起进步,谈起文学,谈起其他高尚的问题。

    ㉖“您看过最近一期的《欧洲通报》吗?”人家问他。

    ㉗“不,我没看,先生……”他回答说,眯起眼睛,摆弄着胸前的粗表链,“这种东西跟我们不相干。我们是干比较实际的工作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米哈伊洛夫斯基:俄国民粹派理论家、文学批评家。②皮萨列夫: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评论家。③《祖国语言》:当时俄国学生用的文选读本。④普特:当时俄国的计量单位,1普特约为16.38千克。

    校广播站准备开展一期以“奇思”为主题的广播节目。请仔细阅读文章,完成任务。

                                 寻找隐身草

    夏天,楚国的一位书生一直在树下寻找捕蝉的螳螂。他读《淮南方》时,看见书上有个句子,“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他想,螳螂躲在树叶后捕蝉却不知不觉,大概是这树叶可以隐形吧,这不是自己找了许多年都没有找到的隐身草……

    看到《古小说钩沉》中的这个故事,我想起小时候寻找隐身草的往事。狗尾巴草、车前子、马鞭草、马齿苋、灰灰菜、蒲公英、蓍革……我小时候割草放羊,识得上述异花野草,但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我不认识的隐身草。村里的驼背爷爷说,谁拿到隐身草,谁就可以隐藏自己,无论干什么,别人都看不见。隐身草成为一群乡村少年追寻的梦想。田埂沟渠上,我和小伙伴们寻找隐身草,却总也找不到。

    在一个清亮之夜,驼背爷爷一边卷烟,一边慢悠悠地说:“你说隐身草……有一句话叫‘不传六耳’,知道吗?”那时我正读《西游记》入迷,就学着孙悟空拜师时的话说:“此间更无六耳,只弟子一人……”

    驼背爷爷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惊动了附近的一头驴,那驴昂扬大叫。爷爷的耳朵动了动,说:“你说此处无六耳?这是什么?”

    “牛马驴骡的耳朵也算吗?”

    “当然。它们听见了,不小心说出来,草就听见了,草听见了,藏在众草的草神就听见了,草神听见了,隐身草就隐身别处了。”

    那夜,周围没有“六耳”,油灯明灭,花也睡去。驼背爷爷压低嗓子告诉我:“知道隐身草在哪里吗?有个神仙告诉我,草窝藏神草,喜鹊窝里藏有隐身草。”

    “那么多树上都有喜鹊窝,隐身草在哪棵树上的喜鹊窝里?”

    “不在柳上,不在槐上,在杨树上。”

    “杨树?”

    “不是一般的杨树,是有九个喜鹊窝的杨树。”

    “九个喜鹊窝,隐身草在哪个窝里?”

    A.爷爷四下看看,对我耳语道:“记住,隐身草在九个窝中最上面的那个窝里,此事

    不传六耳,唯我你知道,若是别人知晓,隐身草就隐身别处了。”

    懵懂少年,心怀绝密,开始寻找隐身草。那些日子,我跑遍方圆数里,找到了有三个喜鹊窝的杨树,有四个斑鸠窝的槐树,有棵柏树上有六个乌鸦窝,有棵椿树上有八个窝,上面有五个喜鹊窝和三个杜鹃的窝,却没有找到一棵有九个喜鹊窝的杨树。我没有放弃,相信总会找到那棵有九个喜鹊窝的杨树。

    赵南星的《笑赞》中也讲了一个隐身草的故事。有个人拿一根草,吹嘘说这是隐身草:“知道什么是隐身草吗?就是你把它拿在手中,你想干嘛干嘛,旁人都看不见。不信,我试给你们看。”说罢,走上集市,如入无人之境,上前拿起人家的一串钱,大摇大摆地走了。钱的主人一看,这还了得,追上前去,捉将起来,给他一顿拳脚。挨打的这位手里还举着那根草,得意地说:“打任你打,只是看不见我。”这也是一个被隐身草迷着的家伙。进入冬日,树叶尽落。在离村五里的小树林中,我看见一棵长满鸟巢的杨树,激动得连忙扶住一棵树,树在摇动,我稳住自己。B.定睛看去:是的,杨树是的鸟窝是的,喜鹊窝。数一遍,八个喜鹊窝;再数一遍,九个喜鹊窝,太好了,终于找到了。一阵风起,吹乱树枝,九个窝变成十个。换个角度再数,还是十个,怎么会是十个呢?数了不知多少遍,那棵杨树上最终是十个喜鹊窝。我不甘心,去问驼背爷爷:“我找到一棵杨树,上面有十个喜鹊窝……”爷爷打断我的话说:“九个,必须是九个。不然,纵是你有偷天妙手,也找不着隐身草。”

    长篇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讲述了王明与隐身草的故事。王明本是去寻找凤凰蛋,结果在树上发现一根灯草。他正比划着,一位樵夫路过,抬眼看见树上有个人,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不看见。樵夫一想,这是神仙啊,连忙磕头叩拜。据说这个隐身草,为王明后来建功立业帮了大忙。

    我后来多次去小树林,看望那棵杨树。希望有一家喜鹊搬走,树上只剩下九家喜鹊。结果是,又有两家喜鹊在上面搭窝。

    少年的梦想没有实现,长大后继续寻找——书中找隐身草,找到的是“笑话”,还有神话。除了王明无意间找到隐身草的个案,好像还没有第二例找到的。如今,我明知道隐身草是个传说,恍惚又觉得天地之大无奇不有,天地间应该有这样一种神奇的草。现在,“找到”了隐形飞机,“找到”了隐形军舰,古人的许多梦想都实现了,难道还不能“找到”一株隐身草吗?没准有一天,真的可以找到那神秘的隐身草。为此,我怀揣梦想…… 

     (节选自《北京日报》,作者胡松涛,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