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18-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报家门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江苏北部一个不大的城市——高邮。县境内有很多河道,出城到乡慎,大都是坐船,家乡的水总是柔软的,平和的,静静地流着。水不但于不自觉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说的背景,并且也影响了我的小说的风格。

    ②我是一九二〇年生的,三月五日。按阴历算,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沾了这个光,我每年的生日都不会忘记。

    ③我的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这是略高于“秀才”的功名,据说要八股文写得特别好,才能被选为“拔贡”。他有相当多的田产,还开着两家药店,一家布店,但是生活却很俭省。他爱喝一点酒,酒菜不过是一个咸鸭蛋,喝了酒有时就一个人在屋里大声背唐诗。他同时又是一个免费为人医治眼疾的眼科医生,我们家看眼科是祖传的。在孙辈里他比较喜欢我,他教过我读《论语》,还教我写过初步的八股文,说如果在清朝,我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那年我才十三岁),他赏给我一块紫色的端砚,好几本很名贵的原拓本字帖。一个封建家庭的祖父对于孙子的偏爱,也仅能表现到这个程度。

    ④我的生母姓杨,杨家是本县的大族。在我三岁时,她就故去了,我对她全无印象。我只能从她的遗像(据说画得很像)上知道她是什么样子,另外我从父亲的画室里翻出一部她生前写的大楷,字写得很清秀,由此我知道我的母亲是读过书的。

    ⑤我父亲是我所知道的一个最聪明的人,多才多艺。他不但金石书画背通,而且是一个擅长单杠的体操运动员,一名足球健将,他还练过中国的武术。他有一间画室,每逢春秋佳日,天气晴和,就打开画室作画。我非常喜欢站在旁边看他画,对着宣纸端详半天。他学过很多乐器,养过鸟,养过蟋蟀,会糊风筝。有一年他糊了一个蜈蚣——这是风等最难的一种,带着儿女到老田里去放,蜈蚣在天上摆动,跟活的一样。他放蜈蚣用的是胡琴的“老弦”,用琴弦放风等,我还未见过第二人。如果我还不算太笨,大概跟我从父亲那里接受的遗传因子有点关系,我的审美意识的形成,跟我从小看他作画有关。

    ⑥我父亲是个随和的人,比较有同情心,能平等待人。我十几岁时就和他对座饮酒,一起抽烟,他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他的这种脾气也传给了我,不但影响了我和家人子女,朋友后辈的关系,而且影响了我对我所写的人物的态度以及对读者的感度。

    ⑦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本县读的。

    ⑧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着,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糊灯笼……百看不厌。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这一路的印象深深注入了我的记忆,我的小说有很多篇写的便是这座封闭的,褪色的小城的人和事。

    ⑨我自小学五年级至初中毕业,教国文的都是一位姓高的先生,高先生很有学问,他很喜欢我,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在他所授古文中,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

    ⑩我读的高中是江阴的南菁中学,这是一座创立很早的学校,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高中二年级,日本人占领了江南,江北危急。我随祖父,父亲在离城稍远的一个村庄的小庵里避难。在这座小庵里我除了带了准备考大学的教科书,只带了两本书,一本《沈从文小说选》,一本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这使我对文学形成比较稳定的兴趣,并且对我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⑪一九三九年,我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考大学。到昆明,得了一场恶性疟疾,高烧超过四十度,住进了医院,这是我一生第一次住院,也是惟一的一次。我刚刚能喝一碗蛋花汤,晃晃悠悠进了考场。考完了,一点把握没有。天保佑,发了榜,我居然考中了第一志愿: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⑫不能说我在投考志愿书上填了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是冲着沈从文去的,我当时有点恍恍惚惚,缺乏任何强烈的意志。但是“沈从文”是对我很有吸引力的,我在填表前是想到过的。沈先生一共开过三门课;“多体文习作”、“创作实习”、“中国小说史”,我都选了。沈先生很欣赏我。

    ⑬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沈先生教创作,反反复复,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很多学生都不大理解这是什么意思,我是理解的。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在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的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贴近,富同情,共哀乐。写景,是制造人物生活的环境,写景处即是写人,景和人不能游离。什么时候作者的笔贴不住人物,就会虚假。我相信我的理解是对的,至少在现实主义的小说里,这是重要原则。

    ⑭我年轻时受过西方现代派的影响,有些作品很“空灵”,甚至很不好懂,近年的作品渐趋平实。在北京市作协讨论我的作品的座谈会上,我作了一个简短的发言,题为“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这大体上可以说是我现在的文学主张。

⑮我自己想想,我受影响较深的,还是儒家。我觉得孔夫子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并且是个诗人。我很喜欢《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他让在座的四位学生谈谈自己的志愿,最后问到曾晳(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写得实在非常美,曾点的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至。

    ⑯我二十岁开始发表作品,写作时间不可谓不长。过了六十岁,就听到有人称我为“老作家”,我觉得很不习惯。第一,我不大意识到我是一个作家;第二,我没有觉得我已经老了。近两年逐渐习惯了,有什么办法呢,岁数不饶人。杜甫诗:“座下人渐多”。现在每有宴会,我常被请到上席,我已经出了几本书,有点影响。再说我不是作家,就有点矫情了。我算什么样的作家呢?

1988年3月20日

(节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2)、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六版)中关于“家门”的四条释义,符合文题“自报家门”这一短语含义的一项是(    )
A、家庭住所的大门,也指家。 B、称自己的家族。 C、本家。 D、指个人的家世,经历等基本情况。
(3)、作者在文中详细介绍了哪两位亲人?他们对“我”的态度如何?
(4)、通读文章,将下表补充完整。

时间

经历

影响

小学

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着,西看看,百看不厌

五年级至初中毕业

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亲切而凄婉的余韵

高中

(5)、文章第⑫自然段“但是‘沈从文’是对我很有吸引力的,我在填表前是想到过的。”中“但是”“很”这两个词语删掉是否可以?请说明理由。
(6)、“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一句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
(7)、文末汪曾祺先生自问,“我算什么样的作家呢?”结合文章内容,以“您是一位……的作家;意是一位……的作家。”的格式,回答先生的自问。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⑪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今年4月10日,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面世,终于让人们一睹黑洞的“芳容”。

    ②黑洞是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它源自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推论,揭示了物理学中的极限。当恒星的核燃料耗尽,也就是恒星到达生命的尽头时,它们会膨胀,失去质量,然后冷却形成白矮星。但是炽热的天体中较大的,比如9到2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会随着一场大爆炸——超新星爆发而坍缩成中子星。本来恒星可以通过自身的核聚变产生持续向外的推力,以平衡恒星自身质量向内的引力。爆发后恒星的残骸不会再提供推力,但自身巨大的引力还在,就只能向内坍缩。当它持续坍缩,半径收缩到史瓦西半径时,黑洞就诞生了。

    ③黑洞无法直接观测,科学家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它往往被其他明亮的物质包围,这使得我们很难看到黑洞本身。看不见,并不完全因为它是“黑”的。在此之前,我们实际上能够观察到的黑洞,是视界以外的部分。天文学家通常不会尝试直接观测,他们要寻找黑洞存在的间接证据。

    ④以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命名的望远镜,专门观测不同天体发出的X射线。对于黑洞存在的最好证据就来自这里。在黑洞的引力下,吸积盘内物质落入黑洞的速度极快,物质之间的摩擦使它被加热至数十亿度的高温,从而发出辐射,这些辐射就包括有X射线。来自哈勃望远镜和甚大射电望远镜数据合成的图片,显示了来自20亿光年外,有银河系质量1000倍大小的武仙座A黑洞爆发出的喷流。人们认为喷流正从半人马座A中心的黑洞喷发出来。这些喷流供给了大量的辐射气体,而这些气体远远超出了可见星系的范围。这些喷流比星系本身还要长。天文学家记录了黑洞周围恒星20年来,围绕着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运动的恒星数据。那些恒星在围绕一处“空白”以每小时1800万千米的速度运行。

    ⑤虽然黑洞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天文学家仍想出了办法观测到它。传统的光学望远镜使用越来越大的光学镜面来观察宇宙中物体,但观测不到黑洞,于是天文学家用虚拟的方法把光学望远镜的口径变大,制成视界望远镜,搜集黑洞发射出的射电波。科学家得到的是黑洞发出的射电波数据,要把它们还原成一个可视化的图片非常困难。观测10天,分析两年,最终得到了这张黑洞照片。

(摘编自中纪委网站科技视界栏目《人类认识黑洞的小小一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