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拓展一遍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大林寺序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辈,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 , 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心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令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有删改)

【注】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白居易交情好。②聚落:村落,村庄。③匡庐:庐山。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④迨:至,到。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梨桃始华

②恍然若别一世界者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3)、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4)、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文:(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 , 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 , 背古锦囊,遇所得 , 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①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②援:拿。素构:早就构思好的。③《高轩过》(xuān):题目名。过,拜访意。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甫二人来访。④奚(xī)奴:童仆,奴仆。⑤得:心得感受。⑥牵合:指受到束缚。程课:固定的格式。此句意为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