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片六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讲究睡眠卫生  不可胡乱吃药

    (话题引出)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这两天,各类有关失眠的排行榜纷纷出炉,有些数据还“打起了架”。对此,有关专家表示,睡不好并不一定是失眠,睡不好也不要乱吃药、乱进补。特别是对年轻人以及孩子来说,一定要对睡眠障碍引起重视,以免日积月累引发更大的疾病。

    (话题焦点)

   

    (相关现象)

    “这两年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五六十岁人的记忆力不如八十多岁的,我们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发现这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多多少少因为各种原因而睡不好。从六七年前开始,我们的门诊也开始关注到年轻人的睡眠问题日益严重,这种状况应该引起我们社会的广泛关注。”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说,以前,不少人对睡眠问题并不关注,觉得睡不好问题也不大,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因睡不好而产生的各种生理问题被迅速放大,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到医院来治疗睡眠障碍。

    (小贴士)

    ●睡眠不足又分为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主动睡眠不足是自身的一些不良睡眠习惯引起的,如在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白天长时间睡觉、睡前喝咖啡或浓茶等。被动睡眠不足是指失眠的人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一晚上醒来好几次,或者整夜都睡不着。在这部分人中,有些可能是精神方面的问题,比如因焦虑、抑郁等影响睡眠,另外有些躯体疾病也会引起失眠。

    ●在饮食方面,控制总热量,减少动物脂肪和甜食的摄入。长期失眠者血清中锌和铜两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含锌较高的食物有牡蛎、鱼类、瘦肉、奶制品等,含铜较高的食物有鱼、虾、蟹、玉米、豆制品、蘑菇等;一杯酸奶或牛奶中色氨酸和钙的含量较高,有助于睡眠;其次,生活要有规律,减少夜生活,限制上床时间,躺在床上20—30分钟不能入睡就应起床,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一些乏味的书报,待有倦意时再上床,无论多晚上床,早晨必须按时起床,提高睡眠效率。另外,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也是防治失眠的重要方法。

    (专家视点)

    视点一:上海市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翘楚表示,我们的研究认为一般以晚上9—10时至早上5—6时为正常睡眠时间,一夜睡7—8小时,不得少于6小时。这样既尊重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也符合人类的生理规律,人类才能健康长寿。“出现失眠症状千万不要随便乱戴上抑郁症、焦虑症甚至什么精神疾病的帽子,并服大量安眠药、抗焦虑、抗抑郁甚至抗精神病药,弄得患者雪上加霜,乱上加乱。”

    视点二:有关专家表示,在居住环境中,家庭成员的生活作息是相互影响的,不能父母每天熬夜,却逼迫孩子早睡;或是父母睡懒觉而催促孩子早早起床。家庭应共建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适当的运动、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安排,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在徐建看来,不少家长逼着孩子晚上学习到很晚,导致第二天孩子上课没有精神,结果第二天晚上学习又要拖到很晚,这样的恶性循环,孩子不仅学习上不去,身体也会因为睡眠不足而被拖垮,并引发一系列精神上的疾病。

    (国外研究)

    前两年,《美国儿科学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称,电子屏幕暴露(主要为电子游戏)与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多动症的发生都有关。该报告发现,在8—18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患孤独症、多动症、自闭症等疾病的儿童,相比正常儿童接触电子游戏的时间明显要多。“长期处于电子游戏丰富的视觉感官刺激下,孩子很容易大脑兴奋,晚上难以入睡;白天则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表现为对外界失去兴趣,因为与游戏相比,老师授课的内容与形式与之落差太大。”

(1)、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目前,不仅许多中老年人有睡眠障碍,连风华正茂的青少年也有。 B、大多数人至今对睡眠以及因睡眠障碍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 C、睡前,多读读报纸、书刊,是防治失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睡眠效率。 D、极大多数失眠是由于心理因素或不当的睡眠卫生习惯造成的。
(2)、从上述文本中可以看出,造成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3)、大学生张达认为自己年纪轻,经常打游戏、刷微博到凌晨一二点钟,影响不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4)、同学晓晓最近到晚上十二点钟睡不着觉,她妈妈十分忧虑,想用药物助她睡觉。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结合上述材料写出建议,不少于三条。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议论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石雅彬
         ①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294个城市中,石家庄市居民的幸福感排名第一。那么,幸福感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呢?
         ②尼采说过:“一切幸福感都有两个共同之处:充溢的情感和高涨的精神。一个处在幸福之中的人就像是一条在水中的鱼,觉得无拘无束,可以尽情跳跃。”可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
         ③作为社会心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幸福指数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怎样让幸福来敲门呢?把握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④第一,心理参照系。人们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其实反映的就是心理参照系不同而产生的心理感觉差异。大到整个社会,小到社区、家庭,心理参照系处处存在,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就整个社会而言,开放型社会和相对封闭的社会,其心理参照系必然不同。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处在开放的社会,由于受到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有了外在参照,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挫伤。
         ⑤第二,本体安全感。本体安全感是指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本体安全感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⑥第三,成就动机程度。所谓成就动机,就是人们对自己成功程度抱有的期望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志向。志向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我们说那是理想;如果志向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我们只能称其为幻想。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获得的成就高于预期目标,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如果感到自己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就不会有幸福感。虽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崇高理想,有远大抱负,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你发觉自己的目标似乎很难达成,甚至严重影响了你对生活的感受和信心时,那就要反思一下,是否该调整奋斗目标或者是行为模式了。
         ⑦有研究者发现,在赛场上,冠军的压力最大、焦虑程度最高,因为他们总想保持第一,希望再创佳绩;亚军满怀遗憾,容易陷入“如果发挥再好一点”的侥幸和假想中;而第三名感觉最满意,因为他们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又不用苛求自己非得争第一,因而他们的幸福感最强。
         ⑧不少人一味追求考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跻身精英阶层……可永远想当第一,也就可能永远面临失败的危险;永远想着超越,就永远感觉“自己还不够完美”。太过争强好胜的人,不妨试着体会一下质朴平凡的生活。这不是懒于进取,而是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这也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智慧。   

                                                                                                                                                                                                                         (本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兴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弱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住,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阅读下文,完成答题任务。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阅读下边文段,然后答题。

人生开关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那年考上了大学,却没有钱去上学。

    惟一能来钱的路是上山砍柴。附近有一座矿山,矿上每天要烧很多柴,民工们从山上砍柴,挑到公路边,由矿上派人来收购,用车拉走。我也加入了砍柴民工的队伍。

    我力气小,砍柴很慢。以这样的速度,只怕是夜里不睡觉也挣不够上学的钱。后来,矿上来收柴的张叔要找一个人替他过磅记数,由矿上开工资。这是一份好差事,他知道我缺钱上学,特地把这差事安排给了我。

    过了几天,和我一起来砍柴的大毛悄悄跟我说:“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给你一半。”

    张叔是按我记的数字给民工发钱的,只要笔下轻轻一画,不出力不流汗就能来钱,天底下原来还有这样便宜的事!不过,张叔会不会发现呢?大毛说:“不会。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好,就算不知道,但我这么做,对得住张叔吗?大毛说:“咳!你真是的,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

    我差不多被他说得心动了,但总还有些觉得不踏实不对劲。我把这事说给我娘听,娘听了坚决反对,她说:“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我听了娘的话,后来就没有理会大毛。

    那时我挣够了上学的钱,踏进了大学的门槛,毕业后分配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地方,有了一份我喜欢的工作。从此,我的人生道路很顺畅。

    早些时候,我回家探亲,见到张叔。提起那段旧事,我问他:“假如我那时虚报冒领,会怎么样?”张叔说:“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他告诉我,柴拉回矿里,他中间抽检过几次,没有发现差错。我吃了一惊:幸好当初没有听信大毛的蛊惑,不然的话,我此后的人生道路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一位先哲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或光明两种境界。这话我信,因为当年在那座大山脚下的公路边,我接触过一个这样的开关。

阅读《寻找木头里的声音》,完成小题。

寻找木头里的声音

牛放

    木头里一定是藏有声音的,一个懂得木头的人能够发现那些藏匿的声音。

    音乐家是解读声音的高手,他们可以将散落在木质里的声音编织成音乐,像引导清泉一样让木质里储存的声音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让那些大地生命、森林鸟语、天空流云经久不衰地穿越时空,流进人们的耳朵。

    而要想找到木头里的天籁之声,需要既懂得木头又懂得音乐的人,何夕瑞就是这样一个人。

    何夕瑞1945年生于重庆荣昌县。他的母亲是音乐教师,早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父亲是南京金陵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何夕瑞继承了父母的基因而颇有音乐天赋,识谱、拉琴,只要稍加指点,便能掌握八九分。他12岁时,父母双双被划成了右派分子,命运发生了转折。他13岁当了给人挑送东西的“挑夫”,16岁时,正式叩头拜师成了木匠学徒。何夕瑞天资过人,生就是块当木匠的料。一年后,他的手艺竟然超过了所有的师兄弟,成为师傅最看重的徒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为厂里的文艺演出做了一把二胡,结果这把琴竟成了厂里的宝贝,谁拉都夸琴的音色好,这让他兴奋了好一阵子。

    正是这个机缘,改变了何夕瑞。木头与声音结合的魅力,让他如醉如痴。此后,他迷上了制作乐器,而他决定这样干了,九头牛也拉不回头。

    1979年,34岁的何夕瑞带着自制的小提琴来到四川音乐学院,恭敬地恳请内行鉴定他的“成果”。他踌躇满志,自制的小提琴在小城荣昌已经是名闻遐迩了,他更希望这把琴可以登上音乐学府的大雅之堂。然而,教授的话泼了他一头冷水。“这明明是板胡的声音,”教授拉了何夕瑞的琴后说,“不是模仿就能制作小提琴的,一个好的制琴师是在音乐的灵感中获得制琴的技巧。”这番话对于信心十足的何夕瑞来说既是当头打击,又是明路的指引。百折不挠的何夕瑞看到的是后者。他心中堵塞很久的暗渠仿佛一下子被凿通了。

    从此他走路睡觉都在想着他的“琴事”,这个初中未毕业的木匠,一边自学乐理、乐器、有机化学和材料学等知识,一边继续探索着制琴技术。他渐渐发现,制琴的木材选择至关重要,而木材材质的好坏,与其生长的土壤、气候、海拔以及树种都密不可分。他越是往深里钻研越是感到事情艰难,也越是被深深吸引。

    (A)何夕瑞 , 一个中国乡镇的木匠,在自己设定的工作目标中迈着坚定的步子。他无数次去到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原始森林里,在高山沟谷之间仔细寻找他认为的优质木材——那种藏匿着万千美妙音律的优质木材。1997年7月他去西藏找木材,在杳无人烟的阿里地区寻找了32天,最后因“弹尽粮绝”困于山中,差点把命丢在藏北。那些经过千辛万苦弄回家的木材是他的宝贝,家里没有谁敢随便动。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将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叮叮当当,哗哗啦啦,又是锯又是敲,什么工具都用,什么声响都有……设计、制作、失败,再设计、再制作、再失败。木材、时间在他的坚忍中消耗和流失。他的信念也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失败的锤炼。

    何夕瑞吃尽苦头,终于发现了木头藏匿声音的种种奥妙,终于透彻地掌握了制作小提琴的要领,并完全得到了专家的肯定。这时,他发现自己追求的并不止于此,他要制造的是具有中国元素的“中国小提琴”。何夕瑞认为西方的小提琴体型是西方少女的胴体,宽肩、丰乳,个性张扬;而中国的小提琴应该是唐朝的少妇,削肩、蜂腰、肥臀,含蓄温婉,性格内敛。但是小提琴一旦改变原来固有的造型,声音也势必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想将造型与声音完美融合,无疑是个世界难题!因此,中国式的小提琴也许是这位木匠的非分之想罢了。但他生性就是一个善于给自己出难题的人。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个重庆荣昌木匠研制的中国小提琴“何氏三圆琴”诞生了。这把有着显著中国特色的“中国小提琴”,震惊了世界。2011年4月30日,何夕瑞迎来了中国国家大剧院的邀请,他研究自制的“何氏三圆琴”走进了中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专场演奏结束后,现场长久而热烈的掌声传达出了所有听众的称赞与享受音乐饕餮的满足。专家们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琴的音色如同散发着橡木味的陈年葡萄酒般沁人心脾,从低音到高音,清澈透明,无一杂音,特别是高位音,声如珠玑。”

    好一个(B)何木匠

    一次偶然的拜访,我看到何木匠的院子里堆积了很多木头,知道这些木头都是他从遥远的森林中寻觅来的,甚至每一根都可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年届七十的何木匠一定不愿意让这些蕴藏着无数美妙声音的木头永远沉睡,他想用他那双灵巧的手将那些酣睡的声音唤醒。然而这些木头却让我为何木匠担心,如果他将它们全部制做成琴的话,一定会被累死许多次的。我看着一天天老起来的何木匠,心中不由为他祈愿:老命只有一条,千万不能硬拼。

    (C)何大爷 , 您还是慢慢来吧!

(选自《第七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集》,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ān)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