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钓鱼》同步练习

课外阅读
      我们在植物园里种了丝瓜,也种了瓢瓜。我们搭了瓜棚。丝瓜和瓢瓜一起爬到瓜棚上来了。
六月底,丝瓜和瓢瓜都开始开花了。这倒是有趣的事情。丝瓜是早晨开花的,它开着黄灿灿的花朵。呵,蜜蜂、胡蜂、大凤蝶、粉蝶、细腰蜂,一起飞来了,它们飞来飞去,在丝瓜的花朵上采花粉。瓢瓜是晚上开花的。在太阳下山以后,丝瓜的花朵已经凋谢了,瓢瓜开放了雪白的花朵,好像是白绸做成的。到了夜间,犹如洁白的星星,点缀在暗绿的瓜棚上,我们看见许多夜蛾都飞来了。
       白天和夜晚,我们的瓜棚上都开放着花朵。白天,有灿烂的黄花;晚上,有沉静的白花。
(1)、丝瓜和瓢瓜都在开始开花。丝瓜是开花的,它开着的花朵;瓢瓜是开花的,它开着花朵。

(2)、丝瓜花招引来了什么?它们在花朵上采花粉,瓢瓜花招引来许多。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在我们洞庭水乡,当春天刚刚伸出它的触须时,乡亲们就说:“开春了。”春天到了为什么要说“开春”呢?我问乡亲们,乡亲们摇摇头,露出纯洁的笑来……

    这次回家探亲,三月刚刚被农民从农历上揭开。一日,我倚门而望,池塘边的一排柳树一丝一缕地牵住了我的视线。乍一看,那柳枝有点像老妇人散乱的发丝,凝视片刻,就觉有一团浅浅的绿雾在那儿飘逸着。眨一下眼,再看,那雾又好像深了一层,真有点湘绣中双面绣的那种艺术效果,半透明半朦胧的。我便急急忙忙地看天,看水,看原野。

    整个冬天,天空被沉沉的云紧锁着,现在三月一到,铅云四下里撤走,天洁净透明,蓝莹莹的,开阔了许多。

    池塘和小河里的水,起先好呆板的,没有一点表情,有那么一天,一袭风从谁的袖筒里拂出来,水面上便起了丝绸般的皱褶,渐渐地生动了。一些麻鸭用它们尖尖的嘴,也探测出了水的温度,欣喜地议论道:“嘎嘎嘎!佳佳佳!”

    天空、水面、草木……被囚禁了一冬之后,这不都已一一像花朵一样舒展开了吗?可是,如果用词语来描绘,这只能说是“春开了”。乡亲们为什么要说“开春”呢?

    我朝四野深处走去。洞庭平原坦荡无垠,在天空下敞开宽阔的胸怀。乡亲们拿了锹、锄这些祖传的农具,又来到了阔别一冬的田野,疏密有致地点缀着,成为一种风景。

    按照传统的习惯。乡亲们在田里横一下竖一下地开挖一些小沟。泥土还有些板结,但挖进去之后,土地深处似乎隐隐进出温馨的气息来。如果仔细聆听,还听得到“吱吱”的声音,似乎是泥土感受到了一种召唤,在悄悄地松软。

乡亲们说,这是农事的第一页。小沟开挖成后,是用来盛装春水的,暖暖的春水滋养土地哩。等泥土完全泡熟了,那时候,犁田,耙田,播种,热热闹闹的春天就正式到来了。

    啊,这不就是在“开春”么?开,就是一种劳动,一种创造。春天,以及春天般美好的生活,就是这样开创出来的呀!如果说,“春开了”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那么,“开春”就完完全全地融进了人类的活动!

    我为这一顿悟激动得热血沸腾。我的朴实的乡亲虽不懂什么修辞,但把“开”与“春”这两个普通的汉字组合在一起,使它们具有了神奇的表达效果,生动而形象。

    啊,开春!

阅读大舞台。

做键子

我们小时候踢的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选两个小铜钱,大小厚薄相同,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的一面,缝一裁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鹅毛管如果不易得,就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把鸡毛根部用线缠缚结实,使之向上直挺,这和插在鹅毛管中相比,踢起来尤为得劲儿。

鸡毛领是公鸡毛,用母鸡毛做毽子的,必被人笑话,只有刚学踢毽子的小毛孩子才这么干。鸡毛要“活”的,即从活公鸡的身上拔下来的。这样的鸡毛,用手摩擦几下,往墙上一贴,可以粘住不掉。死鸡毛就粘不住。后来我才明白,大概活鸡毛经摩擦会产生静电。活鸡毛做毽子毛茎柔软而有tán性,踢起来飘逸潇洒。死鸡毛做的毽子踢起来就发死,发僵。毽子上的鸡毛讲究要“金绒帚子白绒哨子”,即从五彩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毛的末端乌黑闪金光,下面的绒毛雪白。次一等的是芦花鸡毛,赭石的、土黄的,就更差了。我们那里养公鸡的人家很多。入了冬,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瞄”上谁家的鸡了,有时是明着跟人家要,有时趁没人看见,摁住一只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

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两只足以自豪的毽子。踢毽子是乐事,做毽子也是乐事。一只上好的毽子摆在桌子上看着,也是挺美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