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我若为王》同步训练

课外阅读

手绢上的花田

安房直子

      邮递员良夫把写着“菊屋酒店收”的信送到东街后,发现那里只剩下一个酒库。一位老奶奶接收了信,并邀他进去喝酒。

      老奶奶拿出一个陶壶,说:“这是我家珍藏的菊酒。”

      良夫拿起壶,觉得壶意想不到的轻。老奶奶摊开一块绣着花边的手绢,对壶唱道:“造菊酒的小人,出来吧。出来吧,造菊酒的小人。”

      一架细细的绳梯从壶口放下来,直达手绢的边上。一个男小人从壶里出来,系着很大的围裙,穿着黑色长靴,手戴白色棉布手套,头戴麦秸帽子……一切和真人一模一样。壶里又出来一个女小人和三个孩子小人。五个小人从围裙兜里取出极小的菊苗,开始种植。手绢上,眼看着长出一片绿色的旱田。不一会儿,菊苗长大,能看到星星点点的花蕾。花蕾开了,白菊、黄菊、紫菊……很快,手绢成了五颜六色的菊花田。五个小人脱下帽子摘起花朵来。帽子装满后,他们爬上梯子,把花倒进壶里。

       “菊酒的精灵总穿着粗布衣服干活儿,过着快乐的生活。如果他们想穿漂亮的衣服,就会失去造酒的力量,变成一般的小人。”老奶奶说。

      菊花全被摘完,五个小人依次回到装满菊花的壶中。老奶奶贴近手绢,吹出一口气,小小的菊花田顿时消失了。老奶奶拿起壶,往酒杯里斟上酒。良夫对酒非常赞赏,连喝了五杯。

      老奶奶看完信,说:“我儿子在外地赚了好多钱,要我去帮他料理。你帮我保管这个壶吧。小人一天只能出壶一回,一回只能造一壶酒。有两件事你要牢牢记住:第一,造酒不能让任何人看见;第二,绝不许用菊酒赚钱。否则会给你带来不幸。”

      有菊酒相伴,良夫过得很快乐。不久,他和惠美子结了婚。一天,良夫偷偷造菊酒时,被妻子发现。良夫吓得脸色苍白。惠美子笑了:“与其想会不会碰坏运,不如想怎样跟小人交朋友。”

      不管他们怎么与小人交流,小人都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一次,惠美子造酒时,不小心把一颗有孔玻璃珠掉在母亲小人身边。第二天,母亲小人把玻璃珠装饰在胸前,干活比往常更起劲儿。

      几个月后,良夫家一点儿坏事也没发生。惠美子把造好的酒倒到玻璃瓶里,送给熟人。没几天,人们纷纷送来礼物,讨要菊酒,一个饭店老板还要出高价购买。惠美子心动了,有钱就能买大楼房,离开这所只有一个房间的公寓。她把酒卖给对方。惠美子总是送玻璃珠给母亲小人作礼物,好让他们造菊酒换钱。

      饭店老板希望惠美子卖给他更多酒。惠美子绞尽脑汁终于想到,把手绢扩大两倍,小人们就能造出两倍的酒。她把手绢越换越大,直至换成摊开在地上的桌布。桌布太大,小人们劳作时开始出汗,登梯子回去时,腿都有点儿摇晃。

      慢慢地,良夫夫妇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陆续送给小人毡帽、长靴、上衣等礼物。小人们的工作比以前更费时间。种苗时,母亲小人常因踩了裙子下襟而跌倒、父亲小人和孩子们唯恐弄脏上衣和裤子……

      这天,良夫又送了把小提琴给他们。小人一家兴致勃勃。父亲小人拉着小提琴来到桌布边缘,飘然跳到地面的草垫上,消失了。母亲小人和三个孩子也陆续来到桌布外边消失了。良夫夫妇一下子被吓呆了。

      小人们再也没出现。良夫发现原先酒库的位置建成了菊屋酒店。卖菊酒得到的钱已够良夫夫妇买一所房子。为避免老奶奶前来索要陶壶,他们买下一栋郊外的房子,乘坐电车,悄悄搬了家。电车进入隧道时,两人都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电车和自己都被魔力吸进一个神秘的小洞。

      他们来到新家后发现,邻居竟然是小人一家。“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变成跟他们一样小啦。”惠美子说。

      良夫决定想办法恢复成原来的大小。两人朝着原野那边的浓雾走去。这时,风唱道:“造菊酒的小人,出来吧。出来吧,造菊酒的小人。”这支歌的意义,现在两人终于明白。“逃哇!”两人手牵着手,不停地朝一处泉水那边的雾中跑去。

       “您来了?这是菊屋新开的酒店。”

      两人一惊,看到老奶奶膝上摊着一块绣着花边的手绢。良夫和惠美子偷偷地互相看一眼:原来我们刚才就在那块手绢上转来转去呀!

      老奶奶朝手绢吹了口气,收好手绢,微微一笑:“你们要什么?白酒?啤酒?”她似乎不记得从前的事了。

      良夫和惠美子悄悄走出酒店,深深吸了口东街的空气。                                          

(选自《中外童话画刊•经典读本》2014年第12期)

(1)、阅读全文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老奶奶在送给良夫陶壶时,特意嘱咐了两点,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用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人总得藐视点什么
陈鲁民

①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己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②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成为“冢中枯骨”,或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一无可取;谢安藐视苻坚,在他看来,什么百万之众,什么投鞭断流,非一群“行尸走肉”,消灭尔等如“探囊取物”。我辈或许没有曹、谢那样的博大襟怀,但一样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不管他们再有权势,也决不与他们为伍。
③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纸老虎”,原子也是“纸老虎”。我们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④阮籍藐视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藐视当朝权贵,让宰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阮、李“世人皆浊我独清”那般清高自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洁身自好,藐视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发户。

        ⑤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藐视同行,傲睨诗坛,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北宋名士刘少逸恃才傲物,目无余子,有妙联曰;“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我等大可不必像这两位那样狂妄自负,愤世嫉俗,但可于心平气和中藐视那些炒作出来红得发紫的娱乐明星,藐视那些“用身体写作”热闹异常的美女美男作家。
        ⑥藐视,除了人,还有物,还有事。那些小恩小惠,蝇头小利,鸡虫得失,别人争得你死我活,用尽浑身解数,我不妨冷眼旁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贪财图利者,我藐视!还有评奖晋级,提拔升迁评定职称,排名先后,别人眼中重如泰山,志在必得,不然就死不瞑目,我则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尽可一笑置之,如此沽名钓誉者,我藐视!
        ⑦打铁先得本身硬,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那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而且,要藐视点什么,不论对人还是对物,可能会让自己吃点亏,受点冷落,“进步”比别人慢点,“收益”比别人少点,“名气”比别人小点,但却能使我们抬头挺胸昂然平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⑧果真如此,那就会无所畏惧,不佞鬼神,哪怕你是世界首富,只要来路不正,沾腥带污,我就敢藐视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墙上的母爱
         ①跳槽到报社做记者以后,我又新租了一间房子。当房东打开房门的时候,满墙的涂鸦之作以逼人的气势侵略性地进入我的视野。
         ②我惊问:“这墙怎么涂得这么吓人?”
        ③房东说:“我也没办法,这样吧,你找几个民工用石灰浆涂抹一下,我免你一个月的房租。”
        ④这是一宗很划算的买卖,我立即点头答应。
        ⑤大概一个星期后,我叫来两个民工刷墙。还没开工,一个女人把民工师傅拦住,双手坚定地比画着,嘴里咿咿呀呀地叫,她是个哑巴。
        ⑥我跟她解释:“这房子是我租的,墙上太脏了,刷干净点好看一些。”
        ⑦女人横在那里,毫不退缩。
       ⑧我没有办法,只好叫房东来解围。
       ⑨房东说:“小陈,她以前就租住在这儿,这些东西是她画的。她肯定是舍不得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刷掉。她很蛮 , 你还是让着她吧。”
       ⑩我让民工师傅先回去,把女人留下来,和她笔谈,再经过房东的补充,渐渐地,我明白了女人qī苦的身世,以及她对女儿深深的思念。
       ⑪女人怀孕的时候,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多少亲戚朋友劝她流产,再寻别的男人,她怎么也听不进去,固执地要把孩子生下来。
       ⑫就在女人临产前夕,丈夫单位要收回房子,将她扫地出门。她强忍着,租下这间小房子。不久以后,她在这间出租屋里生下了一个女孩。
       ⑬女人没有生活来源就沿街捡破烂,靠那点可怜的收入养家糊口。女人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女儿身上,教她识字看画,教她唱歌跳舞。小女儿变得天真活泼,人见人爱。
       ⑭女儿三岁那年,女人生了一场大病,医好之后,她成了哑巴,与人交流只有通过纸和笔了。为了女儿的前程,女人把她送给别人,自己一个人过孤独的日子。
        ⑮女人隔三差五就去幼儿园看女儿。女儿学了“a、o、e”之类的拼音,她回来就在墙上写上“a、o、e”,女儿学了一首歌,她回来之后,就在墙上写下儿歌的名字。没过几年,四面墙被涂抹得满满当当。
       ⑯刚开始,房东叫她不要在墙上乱画,但听到她咿咿呀呀的叫唤透着凄苦的苍凉,便让她由着性子去。突然有一天,女人边抹眼泪边进屋,关上门后,整整哭了一宿。
        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在墙上写下一个字。房东猜想,她女儿可能是随养父母迁走了,也可能是女儿不认这个哑巴母亲。
        ⑱在我租这间屋之前,女人在这整整租住了15年。
        ⑲听到女人的这个故事,我的心莫名地感伤起来,我对女人说:“这墙我不会涂了,你什么时候想看它,就来看好了。”
        ⑳女人走后,我从采访包里取出照相机,把墙上那密密麻麻的字全拍下来,准备把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她,我觉得作为母亲,她确实不容易。
       (21)第二天,我接到异地采访任务,离开了这座城市。一个星期后,我结束采访,回到租住屋里,不禁大吃一惊,字墙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光洁照人的墙面!房东告诉我,我走后,她叫人把字墙给弄掉了。望着四面白墙,我突然感到空落落的,像是丢失了一件心爱的宝贝。
       (22)现在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尽快把字墙的照片洗好,这成了我的责任和使命。
        (23)照片洗好了,我等待着哑女的出现。可惜,很长时间过去了,她一直都没踪影。
        (24)不知她到哪儿去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①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②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③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④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⑤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⑥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⑦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⑧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⑨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⑩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⑪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⑫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⑬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贺年

老舍

①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新年都更有滋味,更多乐趣。

②记得当初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母亲在一入冬季就必须积极劳动,给人家浆洗大堆大堆的衣服,或代人赶作新大衫等,以便挣到一些钱,作过年之用。姐姐和我也不能闲着。她帮助母亲洗、做;我在一旁打下手儿——递烙铁、添火,送热水与凉水等等。我也兼管喂狗、扫地,和给灶王爷上香。我必须这么做,以便母亲和姐姐多赶出点活计来,增加收入,好在除夕与新年吃得上饺子!

③就这样,一直等到快到年底,活计都交出去,我们就忙着筹备过年。我们的收入有限,当然不能过个肥年。可是,我们也有非办不可的事:灶王龛上总得贴上新对联,屋子总得大扫除一次,破桌子上已经不齐全的铜活总得擦亮,猪肉与白菜什么的也总得多少买一些。由大户人家看来,我们的这点筹办工作的确简单得可怜。我们自己却非常兴奋。

④我们当然兴奋。首先是我们过年的那一点费用是用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来得硬正。每逢我向母亲报告:当铺刘家宰了两口大猪,过年时肯定可丰盛了,母亲总会说:咱们的饺子里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当时,我不大明白为什么菜多肉少的饺子反倒最好吃。在今天想起来,才体会到母亲的话里确有很高的思想性。是呀,第一我们的饺子不是由开当铺得来的,第二我们的饺子是亲手包的,亲手煮的,怎能不最好吃呢?刘家和孙家的饺子必是油多肉满,非常可口,但是我们的饺子会使我们的胃里和心里一齐舒服。

⑤劳动使我们穷人骨头硬,有自信心。回忆起来,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我们一家子怎么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终于挣扎过来,得到解放,实在不能不感谢共产党,也不能不提到母亲的热爱劳动。她不懂得革命,可是她使儿女们相信:只要手脚不闲着,便不会走到绝路,而且会走得噔噔地响。

⑥我也体会到:劳动会使我们心思细腻。任何工作都不是马马虎虎就能做好的。每件事的筹备我们都做得仔仔细细的,那些母亲平日里教导的,平日里有可能我们没有照做,可却在准备过年的时候,将每一件事都做得格外细致,那个时刻装满了童年乃至少年时光里最美好的记忆,所以,那时候的我也格外认真,是呀,劳动与取巧是结合不到一处的。要不怎么劳动能改变人的气质呢。

⑦说起来有点奇怪,回忆往事,特别是幼年与少年时代的事,也不知怎么就觉得分外甜美。事实上,我在幼年与少年遇到的那些事,多半是既不甜,也不美的。恐怕是因为年少单纯,把当时的事情能够记得特别深刻、清楚,所以到后来每一回想就觉得滋味深长。

⑧不过,咱们开头就说的是劳动最有滋味。是的,假若幼年与少年时代过的是勤苦生活,回忆起来就不能不果然甜美了。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必然直到如今还继续发生作用,怎能不美呢!到今天,我还天天自己收拾屋子,不肯叫别人插手。这点轻微的劳动本算不了什么大事,值不得夸口。可是,它的作用并不限于使屋里干净,瓶子罐子都有一定的位置。它还给我的写作生活一些好的影响。古语说:业精于勤。据我看,光勤于用脑力而总不用体力,也许不见得能精;两样都用,心身并健,一定更有好处。

⑨欣逢新岁,想起当年,觉得劳动滋味的确甜美,而且享受不尽。那些年和亲人在一起包饺子过年,吃得最香甜,胃里和心里一齐都舒服。这点生活经验,我相信,将永远成为我记忆中最甜美的部分。

(选自《老舍文集》,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