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黑信》同步训练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A天气冷得可怕。正在下雪,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了下来。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住口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

  中午了,她一根火柴也没卖掉,谁也没有给她一个铜板。

  她走着走着,在一幢楼房的窗前停下了,室内的情景吸引住了她。哟,屋里的圣诞树多美呀,那两个孩子手里的糖果纸真漂亮。

  看着人家幸福的情景,小女孩想到了生病的妈妈和死去的奶奶,伤心地哭了。哭有什么用呢?小女孩擦干眼泪,继续向前走去。

  “卖火柴呀,卖火柴呀!叔叔,阿姨,买一些火柴吧!”

  可是,人们买完节日礼物,都匆匆地回家去,谁也没有听到她的叫卖声。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长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小女孩走着走着,一辆马车飞奔过来,她吓得赶快逃开,大拖鞋跑掉了。马车过去后,她赶紧找鞋。那是妈妈的拖鞋呀,妈妈还躺在床上呢。可是,一只找不到了,另一只又被一个男孩当足球踢走了。小女孩只好光着脚走路,寒冷的雪将她的小脚冻得又红又肿。

  天渐渐黑了,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个人了。街边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灯光,窗子里还传出了笑声。食品铺里飘出了烤鹅的香味,小女孩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小女孩好想回家,可是没卖掉一根火柴,她拿什么钱去给妈妈买药呢?

  雪越下越大,街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

  小女孩一整天没吃没喝,实在走不动了,她在一个墙角里坐下来。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小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在墙上一擦,哧!小小的火苗冒了出来。小女孩把手放在火苗上面,小小的火光多么美丽,多么温暖呀!她仿佛觉得自己坐在火炉旁,那里面火烧得多旺啊。小女孩刚想伸出脚暖和一下,火苗熄灭了,火炉不见了,只剩下烧过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蹒跚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

  小女孩舍不得擦火柴了,可她冻得浑身直抖。她又擦了一根,哧!一朵光明的火焰花开了出来。哗!多么美丽的圣诞树呀,这是她见过的最大最美的圣诞树。圣诞树上挂着许多彩色的圣诞卡,那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美丽图画。树上还点着几千支蜡烛,一闪一闪地好像星星在向她眨眼问好。小姑娘把手伸过去,唉,火柴又熄灭了,周围又是一片漆黑。

  小姑娘又擦了一根火柴,她看到一片烛光升了起来,变成了一颗颗明亮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上划出一条长长的火丝。所有的星星也跟着落下来了,就像彩虹一样从天上一直挂到地上。

  小女孩又擦亮一根火柴,火光把四周照得通亮,奶奶在火光中出现了。奶奶朝着她微笑着,那么温柔,那么慈祥。

  “奶奶——”小女孩激动得热泪盈眶,扑进了奶奶的怀抱。

  “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熄灭,你就会不见了!”小女孩把手里的火柴一根接一根地擦亮,因为她非常想把奶奶留下来。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白天还要亮。奶奶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美丽和高大。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起来了。她们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和上帝在一起。

  火柴熄灭了,四周一片漆黑,小姑娘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新年早晨,雪停了,风小了,太阳升起来了,照得大地金灿灿的。大人们来到街上,大家祝贺着新年快乐。小孩们着新衣,愉快地打着雪仗。

  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B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在她周围撒满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

      “她使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的和祖母在一起,走到新的幸福中去。

(1)、给字注音:

蹒跚     

(2)、划线句A属于什么描写,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冰湖

陈彦斌

(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2)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3)“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4)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5)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6)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7)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8)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9)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10)“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11)“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12)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医者
        女儿阎荷病了,癌症晚期,离死亡只差一步,我清楚地意识到难以抵御的灾难已经降临。
        没完没了的检查、打吊针,像是不停地从五脏六腑里一刀子一刀子挖肉,哪儿是个头啊!关键是手术,天大的痛苦也得咬牙忍着。不错,关键在手术,可手术的关键呢?红包!
       我不以为然,我坚信红包不但拉人下水,而且败坏协和医院的名声,“何况,人家不会收的”。静谧的病房里,我遭到亲友们强烈的谴责。
     “你不硬塞,怎么知道人家不收?”
     “阎荷病后,床头堆满鲜花,问疾问痛者不计其数,有人专为手术送来现金。关键时刻、节骨眼上,你装什么清高?”
       我蔫了,说:“问问阎荷,叫她拿主意。”女儿说:“手术大夫一连几个钟头下来满身流汗,辛苦极了。作为患者,不表示点什么过意不去。”又补  充了一句,“要是郎景和大夫做手术就好了,他是林巧稚的高足。我读过他的《唉,人呐!》,印象非常深刻。”
       手术日期确定,主刀的果然是郎大夫。但是,名人重名不重利,送红包更有难度。再难也得想想法子。女儿说得对,手术责任重大,是苦差事,得把心提到嗓子眼。
       我找到当年我做手术时的外科书记熊世奇,这位精神矍铄的退休老人说话很干脆:“不可!”而且不无骄傲地说,“我们协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风气,况且郎大夫做过协和医院的副院长,大家不是既称他郎主任又称他郎院长吗?”见我十分为难的样子,熊书记说:“有了!郎大夫喜欢写作,你们都是搞文的,跟他聊聊创作不是很好吗?”
       郎大夫擅长随笔写作,我们之间会有不少共同语言,包括世道人心、义理辞章、作家官司、文坛轶闻。
       我的上衣兜里埋伏了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随时准备着。林巧稚的画像挂在办公桌的上方,桌上堆满了外文医书,而且摞得很高。虽然电话铃声不断,但是文学的话题还是吸引了这位外科大夫。他对报告文学更感兴趣,怕是和写过《她有多少个孩子》的林巧稚不无关系。我说:“你的《唉,人呐!》我女儿印象深刻,我们家,她是您最早的读者。”郎大夫说:“我是动刀子的,也动笔,做过的手术和发表的文章都不少。”“您怎么喜欢写作?”“不怕你笑话,我小的时候就想当作家,未能如愿;到了协和,成了工薪一族,上班下班,骑车挤车,感动冲动,才冒出你女儿提到的那篇短文《唉,人呐!》。发表之后,有了反响,于是关于‘人’的话题便在我的笔下逐渐生发开去。”“关于文学,你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又去接电话,然后不假思索地说:“鲁迅本来是学医的,他说,我解剖别人,但更严厉地解剖自己。一位患者问我:‘你能切除人身上的毒瘤,能切除人灵魂里的毒瘤吗?,我说:‘能,但不能光靠外科大夫,还要靠全社会做这个更难、更大的手术,这就是关于人的话题。”’
       我的手一直捏着那信封,该出手时就是出不了手。郎大夫站起来,把签好名的新作《一个医生的哲学》送给我。我们告辞了。
      我受到家人无情的责备,谁会相信手里捏着的钱送不出去呢。女儿不耐烦了,从枕头下抽出那本《一个医生的哲学》,指着两个地方让我念给大家听:
      将近七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哦,周末了,妻儿要等我吃晚饭……家属们千恩万谢。
    “您老可是救命恩人……”又递上厚厚的信封,这更是万万收不得,好说歹说将他们请出了门。北风呼号,严寒刺骨, 我拉紧了棉帽,顶着风一歪一拐地蹬着…… 病家和医家都不应该将红包看得太重,大夫应该看重的是自己的责任和对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结果。关于此,我很赞赏医生和病家这样的对话:病家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不这样心里不踏实。”大夫说:“你这样才让我不踏实。你是想让我踏实地做手术,还是不踏实地做手术?”病家无言。
       众人无言。
       儿子阎力打破沉默,说:“协和医院住院处挂着公告,题目是《致病人及家属的公开信》,其中有这样的话:‘为了加强医风医德建设,保持和发扬我院优良传统,再次恳请您不要向我院职工赠送钱物,同时希望您对我院所有工作人员廉洁行医的情况进行监督。…
      众人无言。
      女儿表情复杂。
     “手术做得很漂亮!”第二天上班,观摩过这台手术的大夫都这么说。
      不论是查房还是接受家属咨询,大夫们的目光都是柔和温馨的。啊,静谧而沸腾的病房!

(作者:阎纲,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荒漠。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时代。

    ②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会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我的物理老师,我的化学老师,我的数学老师,乃至我们的体育老师,都是苏州城里头名校的名师。本人在文革中受到的教育是“盛宴”,是“满汉全席”。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奇怪,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这个小小的环境,和大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③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④我还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她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然后她又说:“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接着又说:“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

    ⑤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⑥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请进来坐一会儿。”我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你的那些作文的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⑦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地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⑧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⑨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也许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⑩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时以为天要塌了

    ①10岁的时候,我跟伙伴一起玩。他爬到墙头上,我拿了一面镜子在下面照他。他的眼睛被强光刺到,突然摔下墙头。他的腿被摔骨折了,进了医院。我吓坏了,以为他这辈子会成为残疾人。我第一次闯这么大祸,我甚至想,是不是警察要把我抓走,关进监狱。

    ②到了傍晚,我还在村边徘徊,不敢回家。怕回到家,母亲一定会狠狠打我一顿,而且明天会怎样,我完全不知道。那时我以为天要塌了,伙伴成了残疾,我一辈子要负罪。暮云飞渡,倦鸟归巢,我心中涌起巨大的恐惧感,仿佛整个人要被某种东西吞噬掉。我咬咬牙,回到家。母亲用鞋底狠狠地打了我几下,然后带上点心、水果,拉着我去伙伴家赔罪。不久后,伙伴完全好了,腿一点没受影响,重新活蹦乱跳起来。天没有塌下来,我的日子重回平静。

    ③20岁的时候,我复读一年高考依旧落榜。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失败者,我的人生从此完了,再也看不到一点光明。家里没人的时候,我把所有的书都摊到地上,自己坐在书的中间,面对着十年寒窗读过的这些书,放声大哭。我以为天要塌了,像我这样的人,还配谈未来吗?好几天,我不发一言,像个木偶一样。一天早上,父亲对我说:“太阳又出来了,天塌不下来!再去读一年吧!”后来,我如愿考上大学,觉得人生也开始柳暗花明。

    ④几十年里,我经历过无数次类似的事。当时以为天要塌下来了,生活无法继续下去。可是并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曾经的那些失意,在当时来说像洪波巨澜一样,快要把人吞没了。往事经年,意兴阑珊,多深刻的痛苦都会淡漠。多年后再看这些经历,把曾经“天塌下来”的大事放到漫长的人生之河上看,发现不过是翻了几朵小浪花而已。

    ⑤或许,你此刻也正经历着“天塌下来”的大事,以为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但是,天不会塌下来,生活还会继续,所有的事都会成为过去,你向前的脚步会踏平坎坷,重新走入坦途。

    ⑥其实,天根本就塌不下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火笼

    ①童年时的冬天似乎特别冷。

    ②在家可以围着火盆取暖,去上学总不能端着火盆去呀。于是又用上了火笼。火笼是用细竹复从下到上编成的。编到一半时放进一个用于装木炭的小瓦盆,再编几寸就可以收口,最后安上把子就成了一个可以提着到处走可以烘手烘脚的火笼。在冰冷的教室里,写作业前暖暖手,柔软了冻僵的手指才能捏稳手中的笔啊!

    ③冬天的早上,细心的母亲们会早早起床生火,把烧红的木炭夹进孩子的火笼,加上几块木炭,再铲些热灰覆盖在上面。如果不出意外,这笼火可以维持到放学。临出门前母亲们总会千叮哼万嘱咐:在学校一定不要乱扒火。可出得门来又有几个孩子想得起母亲的话。

    ④正长身体的孩子嘴巴永远是馋的,提着火笼的孩子衣兜里早就悄悄藏好了一把干黄豆。走进教室放下书包,趁着老师还没进教室,赶紧用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把火笼里的炭火扒开,丢几颗黄豆进去。

    ⑤“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还没来得及坐下,清脆的“噼啪”声不知从谁的火笼发出,也许是烤熟了的黄豆在告诉小主人:“快吃我吧!”

    ⑥课堂纪律自然被扰乱了。慈祥的老教师通常只是一笑而过,说句下次不要这样子了。年轻脾气躁的教师会觉得这是对他威严的挑战。烤黄豆的孩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火笼连同烤熟的黄豆一同摆在讲台下,时而忍不住抽动鼻子唤一唤烤黄豆发出的诱人的香味,直到下课才物归原主。

    ⑦我们班有一个心灵手巧的男同学,他没有竹震编成的火笼。但他捡来一个破脸盆,用铁丝绕盆边缠上一圈,再在两边系上绳子,打一个结,一个火盆就做好了。

    ⑧他父亲早逝,母亲一人要抚养四个孩子,家里没有钱买木炭,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他。星期天天不亮,他就背着砍柴刀扛着锄头背着背篓上山。专选枯死的树枝来砍。把砍下的木头再砍成两尺长一截。用锄头在空地上挖一个大坑,底部垫上干草枯枝,摆上一层木头,再铺干草枯枝。然后从底部点火,木头的外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泥土,让木头在里面慢慢地燃烧。

    ⑨躺在草地上,吃着从家里带来的煮红薯,睡上一觉。估计木头烧尽了,摸摸木头外面的泥土也不烫手了,便用锄头创开泥土。一截截乌黑发亮的木炭出现在眼前,直到木炭凉透,才小心翼翼地把木炭装进背篓回家去。

    ⑩他自己烧的木炭没有炭头,烧起来没有黑烟,而且他还很乐意与别人分享。看到没有火笼的同学冻得瑟瑟发抖,他会主动借给同学烤一节课。所以,在我们班上他是最受欢迎的。

    ⑪并不是每一个火笼都能平平安安。有在路上拌跤打破火笼里面的小瓦盆的,有玩火把火笼烧着的,只得哭哭啼啼地提着烂火笼回家。作为惩罚,那个孩子会有一个冬天上学的路上手中没有了火笼。

    ⑫现在的冬天不太冷,可以供取暖的物品也很多。家里有冷暖两用的空调,有电热毯,还有什么电暖袋、暖宝宝,我家还用上了水暖床垫。不但应有尽有,还非常可爱。可是我依然念念不忘童年时那个装满了温暖的火笼。我爱你,童年记忆中装满了温暖的火笼!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