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读 《最苦与最乐》,作者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文章,回答小题。
                                                                                                                                       寂寞女儿心
       ①女儿上学以后,正式从母亲那里搬进我们这边的小家。感情上的疏离,使她对我和她爸爸从没有亲昵的举动,有时她爸爸抱她,她表情别扭极了。
       ②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100分至少跟我没有照过面,经常会让我们在不及格的卷子上签名,要不就是留堂,午餐守着饭和菜等着迟迟不归的她。我这样一个爱面子的人,常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去听证,全是说她不好,等我青着一张脸回到家,当然要对她大发脾气。
        ③她渐渐变得落落寡欢,从不主动与我们交流,能在自己的房间里呆很久,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玩,上学、放学都是闷闷的。
        ④成绩还是不好,留堂照旧,老师的埋怨也照旧,我们不知道她心里想什么,老师说她表扬、批评都那个样子,晚上我和她爸爸自嘲道:“宠辱不惊”啊。
        ⑤一天临近放学前,突然降下暴雨,狂风怒吼,粗粗的雨柱被吹得横扫万物,闪电雷鸣更是不在话下。等了好一会儿不见雨停。我便拿了一把伞又撑着一把伞到学校去。
        ⑥走至立交桥时,我停下来看车,再过两条马路便是女儿的学校,陡然间,我发现女儿正在雨中狂奔,她好像一点也不怕雨,在雨中展开长腿长臂,像小骏马一样扬蹄飞跑,(批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儿在雨中自由自在的情态)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快意,背上是硕大无比的书包,她仍然轻盈地腾空飞跃。
        ⑦我在马路的这边大声喊她的名字,但哗哗的雨声淹没了我的声音,她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只知道在雨中酣畅地奔跑,那一瞬间,我呆住了,她这种举动,分明是压抑已久之后的借题发挥,她心里一直不愉快,因为永远受到责难与批评,可是她说不出,她还没有能力描述心中的感受,所以只好无奈地接受寂寞童年,今天因为大雨改变了整个世界,汽车、行人、街道都失去了往日的秩序,她于是趁着乱也舒缓一下沉闷的心情。
        ⑧我停止了叫喊,在雨中一直等到她发现我,跑过来,雨已经打湿了我整条裙子,她更是落汤鸡一般。我说,这么大的雨,怎么不躲一躲再出来呢?她说,躲了,看它不会停,又怕你们等着急……
        ⑨我拉着她的手回家去。
        ⑩教育子女的道理,谁讲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能做到一半已属不易。我自封潇洒之人,也颇同意无为而治,但真正见到60分,照样勃然大怒。
        ⑪社会发展到今天,竞争意识深入人心。孩子学习不好也是很实际的问题,但是想到她以那样压抑的心情度过人生初游,也是一件令人悲情的事。毕竟,我们除了希望她好以外,还附加了许多诸如我们的意志、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期待、我们的面子,我们其实也很看重这些,而一颗小小的童心又怎能装得下这一切呢?
        ⑫现在我们的情况有所好转,只是我必须经常地说服自己,也很累,也很想在雨中奔跑。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被遗忘的稻草
        ①那码得整整齐齐的一垛稻草被人遗忘了,堆在田埂上,像一只浇了冰后丢在堤岸上的桶。收完了谷,那堆在田里的捆捆稻草就被人们拖回家去,垫栏或者喂牛,灶里的湿柴燃不着时,也会抽一把塞进去,然后哄的一声蹿出火苗——但是这一垛稻草却被人们遗忘在田埂上了。或许是一板车拖不下了,那板车上的稻草已经装得像一座山。人们预备着过几日再来将这些稻草挑回去。
        ②但是那块田已耕好,油菜也栽上了,人们该忙的已经忙完,那一垛稻草却仍然堆在田埂上。
        ③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也抹在这一垛稻草上,于是那枯黄的稻草透出一层明黄,像已经熟透了的季节。耕牛从田埂上一路啃食而来,这一垛稻草就会兴奋地在微风中颤动她的枯草,似蜻蜓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那耕牛的嘴一路啃来,对着那颤栗的稻草望也不望,因为堤旁地上的黄草比她有汁浆。
        ④田里的油菜栽上了,又一天天地生长,枯瘦的油菜叶渐渐丰腴而肥硕,田里的草也长了出来。终于盼来人们到田里为油菜除草——说不定人们会发现这一垛被遗忘的稻草。人们歇息时,会从稻草堆上抽一把稻草垫在堤上,坐下来抽一根烟,或者吃着送到田里的午饭,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还有一垛稻草!”稻草便会为人们记起她而高兴,垫在堤上的稻草会咔咔作响,让人们垫坐得更舒适一些。然而人们留下一些烟灰,撒下几粒米饭,散着一团稻草,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
        ⑤那一垛稻草已为人所遗忘。风吹,雨淋,金黄的稻草渐渐变得灰白。夜降的霜突然而至,那堆稻草仿佛一夜间白了须眉。
        ⑥无遮无拦的稻草,就在田埂上腐烂。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一场大雪,欲将大地履如平地。然而那一堆尚未被消磨尽的稻草,却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如一颗不屈的心,欲破雪而出。
        ⑦冰雪消融,堤土长出了如针的新草。春天到了,田野还是一片淡青色,但在那堆着稻草的地方,腐草中已伸出了一朵油菜花,像一只金色的喇叭,高高地昂向天空,报晓这春天的到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盼望

    海子妈从村长家出来,细脚伶仃的瘦腿在窄窄的土路上迈得特别轻快。土路上草色、土色的蚂蚱纷纷向深草里飞溅。海子妈手中紧紧地攥着一封信,是海子从部队寄来的。海子当海军已两年,新兵时来信很勤。第二年成了老兵就懒惰了,有时两三个月来一封信,有一次,还把给战友的信装错信封寄回了家。海子妈把沉甸甸的信捏了个遍。

    海子妈路过自家的油菜地也没顾上看花开得繁不繁,只是疾步往家里赶。

    其实,家里这会儿没人。海子是老幺,哥姐们都有了自己的光景。海子爹在镇上的小学当民办教师,还没放学。但海子妈还是一步比一步走得急,她要让老头子一进门就得到这个喜讯。她知道,老头子盼得厉害,虽然每次她一念叨海子该来信了咋还不来时,他总是平平淡淡地说:“来了来,不来罢。”但她还是发现,好几次老头子对着相框子里的海子呆望。那张相片是海子年前探亲时带回来的。那天海子的男女同学挤了一屋子,其中一个叫娅妮的闺女长得真水灵,像画里人似的。

    海子妈回到家,就径直从堂屋的柜子上抱下那只盛放信件的匣子放到院子的石桌上,里面共有16封信,全是海子的。每次收到信,她总要他爹连念三遍,一字一句听清楚了才像神符一样放到匣子里,等想海子了再拿出来温习。时间一长,她几乎能准确地复述出匣子里任何一封信的内容。

    海子爹一进门就闻到了油泼辣子的香气,当下饥肠辘辘。一边洗手一边问:“老婆子,今儿遇上啥喜事啦?”

    “你估。”海子妈把表情装得平静,边说边将辣子、醋往桌上端。

    海子爹猜了几下没猜到,就从锅台上抱起老碗面呼呼噜噜起来。海子妈上前把碗口一捂:“先念信,先念娃的信!”

    一大口面把海子爹噎了一下。他接过厚厚的信封正正反反仔仔细细端详了一遍,眼圈就发红了。这几天他老梦见海子,在枪林弹雨中海子受了伤,他和海子妈去扶海子,可海子不理他们,跟着那个叫娅妮的姑娘走了。这个梦折磨着他,但他不敢说给老伴儿听。

    拆开信,信封里有好几张照片,蓝莹莹的海水,雄伟壮观的军舰。海子站在战舰上咋看咋英武,咋看咋帅气。海子妈的热泪沿着满脸错乱纵横的皱纹落在了相片上。她没有见过海,但照片使她一下子相信海的确是个美地方,倏然间她感到老头子给娃取“海子”这名字很有文化。

    海子爹展开信陡然有些惊慌,看着密密麻麻的字迹,他却支支吾吾念不出音来。

    “念,快念呀,别光顾自个儿高兴。”海子妈等得有些焦急。

    海子爹微微打了个寒颤,高声而动情地念了起来:“亲爱的爹、妈,孩儿在部队一切都好……”念完长长的信,海于爹已经泪流满面

    第二天,海子爹一大早去了学校。海子妈还想听海子的信,就叫隔壁刚刚初中毕业的栓娃给她念,栓娃照着信一字一句认真地念了起来:“亲爱的娅妮,我在部队很想念你……”

(选自《解放军文艺》,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烧茄子

愚拙

①柱子家的大门上面挂着一块“光荣军属”的金匾。这金匾是柱子去读军校那年冬天,市人民武装部赐赠的。金字虽然没有当初挂上去时那么明亮,仍然金光灿烂。

②柱子最喜欢吃一碗烧茄子。柱子每次回家来,他姆妈都会为他做这碗菜。

③柱子妈趁早上露水还没干时就去菜地摘了茄子。早上的茄子没被太阳晒蔫,最新鲜,烧出来的味道最好。

④柱子小时候就很聪明。柱子还只三岁的时候,他姆妈带着他在菜地里栽茄秧子,他拿着一个丢弃的篾盆箍,在一边玩着。在柱子的那双小手里,那个篾箍,无论是往外拉伸,还是往里挤压,圆圆的篾箍,都只会变成一个椭圆形。柱子嘿嘿地一笑,一个圆盆子。

⑤柱子妈蹲在灶门口,给灶里添了一些木柴,她要让这些木柴的明火燃尽后,用那带暗火的木柴灰烬烧茄子。

⑥灶里的明火在燃烧,锅里熬着银耳汤,这也是柱子爱喝的。柱子小时,家里穷,买不起银耳,柱子没喝过。这是后来,柱子到了部队爱上的。他妈有时到部队去看他,柱子每天早上都要媳妇熬一碗银耳汤让母亲喝。柱子回家时,总是带些银耳回来,要他妈熬给一家人喝。柱子总说,喝银耳汤补身子。

⑦木柴的明火已经烧尽,灰烬在闪闪发光,还有很大的余热能够发挥:正好用来烧茄子。

⑧木柴的余热像柱子妈一样——已经是六十挂零的人了,仍在家里和他爹一道种着十来亩责任田。柱子妈把早就选好的茄子搁在木柴的灰烬上,让那余火慢慢地烤茄子。茄子受到了火的煎熬,伤心地流出泪水来。柱子的妈这时也流着泪水。她是同情茄子呢?还是被烟熏的?还是想念柱子?她要把茄子烧熟、腌制好;把银耳煮烂,凉好了;等柱子回来,有吃的、有喝的。

⑨柱子妈手里在烧茄子,心里又在想柱子。柱子本来不该去读军校的。他在高中时,成绩很好,不说上北大、清华,至少可以上武大、华科。柱子没有填报这些学校,他想到的是家里没有闲钱让他去读这些学校,有些国家还在欺负中国——炸我们国家的大使馆,用侦查机深入我国领空,侦查我国秘密等,他要为军事强国做些贡献。这是柱子填报军事院校时跟他姆妈说的。

⑩茄子烧好了,柱子妈在水缸里舀了一瓢清水洗掉茄子身上的灰尘,她就像给小时候的柱子洗澡一样。她洗茄子洗得很小心,洗得很认真。茄子身上的灰尘洗干净了,她接着细心地剥着茄子皮。柱子妈一边剥茄子皮,又一边想柱子。柱子从军校毕业后,很少回来。虽然他每年都有一次探亲假,他总是说部队里很忙,总有做不完的事。偶尔回一两次家,总是匆匆忙忙,三两天就要走。不过柱子就是再忙,一二十天里,总不忘给家里打一次电话,向两位老人问好,汇报他在部队立功受奖的喜讯。说他当兵就是为了保卫更多的母亲的幸福和快乐!希望爸妈体谅他。

⑪柱子今天就要回来了,也没打个电话告诉妈。柱子是不是想不声不响地回来,给姆妈一个惊喜?柱子要回来的消息是昨天镇黑的武装部长和村里的书记上门来说的。说柱子在这次抗灾抢险中立了头功。

⑫柱子妈把剁碎的生姜、蒜子和一些调料放进烧茄子里面后,又倒了一些香麻油豉油。即使再不想吃东西的人,闻到这股香气,也会食欲大增。

⑬柱子回来了,是在市里的武装部长和好多大大小小的干部的簇拥下回家的。

⑭柱子太荣耀了。

⑮柱子的妈哭了。哭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平静下来。

⑯柱子的妈摆好桌子,端上烧茄子。银耳汤,同柱子一道进餐。柱子姆妈往柱子碗里奉上她精心烧制的茄子,说,儿啊,这是你平时最喜欢吃的一碗烧茄子,你吃了,姆妈再给你烧。只要你吃,姆妈愿意天天给你烧……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桃花饼,桃花香

朱盈旭

①少年时,村子里都是桃树。

    ②极远极淡的少年时光。桃花灼灼,绿篱,柴门,黑狗,白鹅,灰鸭,黄母鸡……彼时的小院,像小学课本里的插图,一幅民间水粉画,喜气又俗气。

    ③那些年,娘每到春日桃花开,就捧出一年的珍藏,做桃花饼,隆重程度仅次于过年和中秋。那时生活贫困,在多子多女的贫困日子里,娘最雅的率,也是春日里给我们隆重地做一锅桃花饼。

    ④做桃花饼,娘是端庄的、静气的,宛如宋朝寒食节的桃花酥。娘从村姑到村妇,没有折折转转,像桃花,一扎根泥土,就是一派终老民间、多子多孙的俗世姿态,不带忧伤,不惧疏离,枯荥自守。

    ⑤摇花瓣。娘压低一枝枝花朵繁丽、最水灵最浓艳的花枝,轻轻地摇晃。“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片片桃瓣落在白粗布上,落在娘黑溜溜的发问,落在她雪白的小布衫上。恍惚间,少年的我看过去,纷纷扬扬的落红里,娘是最美桃花仙。多年后,娘摇落桃花的情形成了我心中最的水墨画。

    ⑥红红的花漂在清清的井水里,像十三四岁花女孩的一张张脸,豆年华,自生动。水是村西头老井里的水。大哥、二哥从幽深的老井里提出一桶桶冰凉、清澈的水。娘在篱笆院里手搭凉棚,声音细柔地喊:“大娃二娃,井台生藓了!莫打滑哟!”大哥、二哥挑着青竹扁担,颤呀颤,旧木桶一路溅出的水,像给黄土地淋了一层含香的细雨,又像洒了薄薄的露水。娘和三姐将淘洗过的花瓣儿细细地铺在青竹疑的疑箩里,绿箩里领时像盛着几片柔软的红云。晾晒桃花瓣只需极短的时间,娘坐在小木上,顺手拉过三姐给她蓬乱的脑袋上编了两根麻花辫,就立起腰身,洗了手,把几个簸箩里咯软了的花瓣收拢到一只簸箩里。

    ⑦花影婆娑,一弯白月从笆院的东边升起来时,娘开始舂桃花汁了。白月光下,花香如沸。孩子们围住娘,一圈儿,不疏不密恰恰好。清一色的软红棉布小夹衣,男孩女孩都一样,像掉下的一圈小桃花,把白布衫的娘围在中间。爹抽看旱烟袋蹲在黑门框前慈爱地笑。小黑犬支棱着耳朵,精神抖擞,一副忠诚护家的模样。大石臼,小石锤,红红的花汁一勺一勺挖出来,娘陪嫁的泥红小陶渐渐满了。六个娃轮番上阵,持锤轻舂,叽叽喳喳像晚风中的归鸟。笑声像一朵朵花蕾倏然裂开,谁的手掌能拢得住?

    ⑧春夜寂静。月下桃花,篱包院,白衣裳的娘,红夹衣的一群娃,一明一暗的早烟袋,爹的咳嗽声,娘细细的笑语……像极了唐诗里的画面。

    ⑨娘蒸桃花饼,选在清晨。灰羽蓝喙的大鸟刚伸头啄破贴了喜上眉梢的新窗纸,娘就起了床。喊了大娃烧灶,二哥、三姐、四哥、五哥都睡眼惺松地爬起来,像一只只呆头鹅。小六妹早歪着两条细黄的发辫,依偎在烧土灶的大哥身旁发愣呢。

    ⑩娘的桃花饼,美极了!她用桃花的汁水当作天然的染色剂,和着姥爷送的极珍贵的细白面和白糖,把面团变成粉红色,又将它们捏成桃花的样子,上面加入一点黑芝麻,把它们当作桃花当中的花,然后放到篦子上蒸熟。一块块桃花饼出锅了,五瓣,桃红,香甜。孩子们一哄而上,小脏手里都捧了一朵小桃饼,烫得吸溜着嘴也舍不得“都有份,都有份……”娘笑得像一朵桃花,却含了泪。娘和爹没有份,仅剩的两个送给了东邻的瞎婆婆。

    ⑪如今的村庄被大牛他们一群昔日的小毛孩打造成了系列甜品基地。年年春日桃花开,他们都要回到娘的老宅子里,和娘一起做一锅土灶野柴的桃花饼。都是怀旧的人,只不过想从一块块桃花饼里,让心贴近从前的那些草木时光。

    ⑫桃花饼,桃花香。春天阳光下的娘,虽然白发苍苍,却依然像古老小村里最美的一朵桃花。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