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材料一:…小学终,至四书。……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
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中国通史》
甲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反对剥削,崇尚劳动.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不与劳动”的就不能“获其实”;还提出“兼相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
乙主张随社会变化,要“法与时移”。认为“权制断于君则威”,主张法自君出,君主要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为了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地位,应当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不能的状态.只有靠国家的禄赏才能存活,才能保证人民顺从国家法令。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