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1-4题。

短文两篇

巴金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砀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妲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1)、对“日”和“月”带给作者的感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火热冰冷 B、火热惧怕  C、死亡困惑 D、震撼冰冷
(2)、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应当树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和抱负。 B、人应当有“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英勇和无畏。 C、人应当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和坦荡。 D、人应当树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信念和追求。
(3)、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妲娥”的形象与“飞蛾”相反,前者崇尚安宁,后者追求光明。 B、“妲娥”的形象与“飞蛾”完全相同,他们都在竭力追求光明。 C、作者对“妲娥”与“飞蛾”的态度相同,都是在赞颂他们的精神。 D、作者对“妲娥”与“飞蛾”的态度相反,否定“妲娥”,赞美“飞蛾”。
(4)、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描写的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B、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C、明月楼高休独倚,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D、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花落的声音
      ①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
      ②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汐,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竖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像听一个正在酝酿中的阴谋诡计。
      ③早起,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④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花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收拾干净。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儿,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
      ⑤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
      ⑥象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是一种死亡。它们只是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是曾经有翅膀的天使,它们便试着挣脱枝头,试着飞,轻轻的就飞了出去……
      ⑦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征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曾经养过一盆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了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还有那种自杀式的悲壮。不知那么温和禅定的茶树,怎会开出如此惨烈的花。
      ⑧只有乡野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它的凋零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
      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春秋。生命来的时候就预约了走。花是,人也是。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无论是花的凋零还是人的离世,都不是悲喜剧它只是生命的一个无声的句点。张爱玲的一生都是传奇,惟有她的死亡----在窗帘低垂的家里,一个人躺在地毯上静静地睡去,才真正顺应了生命最自然的声音。这也是她惊世骇俗的一生里,最朴素最简洁也最澄清透彻的一笔。
      ⑩当告别来临的时候,我们只需怀着一颗对生的感恩之心,静静地闭上眼睛。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
游宇明
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系……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②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若是为梦想活着的。没有梦想,人就没有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近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③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④第一个伴侣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人先要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⑤世界总是多角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结果,他们真的取得了成功。
⑥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人固然要有梦想,然而,如果你缺少抵达梦想的起码的才华,梦想再多也是废纸。
⑦自信、忍耐力与才华的关系,好比一条河的奔流,自信、忍耐力提供的是河床,才华是实现河流流动的势能——没有河床,河流自然流得不那么痛快;没有势能,河流根本就流不起来。
⑧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但生活无时不在告诉我们: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阅读《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完成小题。

    ①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我不觉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②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还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先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③古希腊的德摩梯尼,小时候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困中坚持写作,终于成为文坛巨子。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够了,够了,不必再列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④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

    ⑤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 。譬如,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

    ⑥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

    ⑦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它吧!否则,无论于什么样的草地,你都将是匹瘦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之寻

朱成玉

    ①母亲这一生,似乎已习惯了寻找。尤其是老了以后,记忆力衰退,忘记的东西越来越多,寻找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钥匙、老花镜、顶针……随手放在哪里,回头就忘了,周而复始地寻找,成了母亲每天做不完的功课。

    ②小时候,母亲总是做好饭后开始寻找,寻找我们回家吃饭,因为她的嗓门不够响亮,不像左邻张大妈声如洪钟响彻云霄,也不像右舍李阿姨京韵十足绕梁三日 , 在我印象里,母亲很少大声说过话,所以她不喊,只是去寻找。她大致可以知道我们玩耍的地方,所以,每次也都可以很顺利地找到我们。

    ③可是也有例外,因为我顽劣,有时候故意和母亲“藏猫猫”,让她找不到我,她只好一声高过一声地唤我,直到我的耳膜受不了,才跑出来扑进她的怀里。她嗔怪我,照我的屁股打几下,却一点都不疼,反而有些痒。不过,我还是看到母亲额头的汗水,感受到了她的焦急,所以,从此也就不再故意藏起来了。

    ④放学的时候,如果赶上下雨天,我总是不去躲避,故意让自己淋湿。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如果雨点小,我还会在雨里多待一会儿,只为了母亲带着雨伞跑出来寻我,回家后心疼地帮我换衣服,帮我擦头发,把我抱在怀里为我驱寒。然后顾不得自己浑身已湿透,又跑出去,并叮嘱我,”在家好好待着,我去寻你姐姐,她也没有带伞呢!”

    ⑤找完姐姐,还有哥哥。母亲心心念念,一遍遍寻找,就因为我们是她的骨肉!

    ⑥母亲事无巨细,为我们操碎了心。

    ⑦有一次我要出一趟远差,母亲当成天大的事一般,不一会就惊呼一声“对了”,然后就小跑着去了附近的店铺,买了东西回来就往我的包里塞。不一会儿又跑出去了,直到把包塞得满满,可还是觉得缺少什么似的。车子马上要开了,她又惊呼了一声“对了”,我说:“妈,够了,啥都不缺了,包都要爆炸啦。,,她还是小跑着去了,很快回来。她竟然为我买了一块带指南针的手表,她说我总是爱迷路,带着这块手表,总会有些用处的。

    ⑧母亲算好的时间,我那边刚一下车,电话就打过来了。问我旅途是否顺利,问我是否迷路,问我指南针是否派上了用场……让我哭笑不得。

    ⑨我知道,有母亲在,一颗心,就永远不会迷路。即便真的迷路了,天涯海角,母亲也会把我寻回来!

    ⑩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母亲在寻我们,可是有一天,母亲忽然失踪了,换成了我们去寻找她。母亲患有间歇性的失忆症,某个时间段,就忽然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可急坏了我们,我们满大街去找也没找到,没办法,只好去派出所求助。到了派出所,正好看到母亲坐在椅子上,焦急地向外张望。原来是遇到好心人了,没办法问出来母亲的住址,只好送到了派出所。

    我们不禁埋怨起母亲来,明知道自己有间歇性失忆症,还自己一个人走。恢复记忆的母亲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不停地搓着手,喃喃地说,“我只是想去买点儿荞麦,知道你们今天要回来,想给你们做荞麦蒸饺。”

    我们一时无语,母亲无时无刻想的不是我们啊。

    周末回到母亲身边,早上起床,我的袜子又习惯性地单飞了,我也习惯性地喊着:“妈,帮我把袜子拿来。”喊完之后我才猛然想起,母亲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任何东西了。我赶紧从卧室跑出来,却看见母亲正跪在客厅的地板上,双手一点点探着,满地摸索着我那只淘气的袜子。

    每次别离,母亲都会在门前送我,一直送到我拐了弯儿看不见为止,每一次,我都不回头,也不和她招手,我知道,那样妈妈的心会更难过,每一次别离都让母亲的心闪了一下。母亲不是闪电,闪电不会弯不会旧,不会枯萎不会生锈,可是母亲,闪一下就衰老一截。

    现在,母亲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可是每次离开,母亲还是坚持在门口看着我走。她就那么扶着门框,寻着我远去的方向,好像能看见我一样。其实,她寻到的只是一个越来越小的影子。

    这一次,我却不停地回头。我和她招手,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也在同时向我挥着手,好像和她的儿子感应到了一样!

    有爱,天涯不远,有爱,寒冬尚暖。寻找,只是母爱的一个小小注解,是母亲浩如烟海的爱里的一朵浪花,是母亲盘根错节的爱里的一绺根须。但就是这一个小小注解,解开了爱的千古之谜;就是这一朵浪花,泄露了大海的古道热肠;就是这一绺根须,缠绕着我们一生,让我们的心,一寸一寸,生出古朴的根。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柔软的父亲

    ①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执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②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约莫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③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④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在小区隔壁的政法大学,有一块大水塘,那里已经是蝌蚪成群了。上周我就带着孩子去过,孩子第一回见到那么多黑溜溜的蝌蚪,欢喜得不得了。但由于天生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我并没说。

    ⑤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⑥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⑦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⑧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⑨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们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⑩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而疼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被邻居们笑嘻嘻地围观,才是最令我痛苦的。但我没有告诉他这些,一直到四年前他去世,他也不知道我对这件小事有如此深刻的记忆。

    ⑪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觉。

    ⑫就像那个让我羞耻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忧伤和酸楚都积聚在了手掌里。

    ⑬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摘自《读者》2015•11)

阅读《在彼之邻》,完成下面小题。

在彼之邻

项丽敏

    ①沿着浦溪河散步,见路边灌木上挂着一个“鸟巢”。"什么鸟筑的巢这么好看?”边说着,我的脚步自然地移过去,还没走两步就被朋友一把拽回。“别过去,是马蜂窝。”

    ②站定了再看,确实是马蜂窝。

    ③马蜂窝并不像鸟窝那样随处可见,这么多年在野外行走,也只见到过两三回,且在很高的落尽了叶子的树梢上。土黄色的球形,硕大,孤独,如同废弃的城堡。这灌木上的马蜂窝和之前看见的不一样,形状像柚子,色泽又像刚出土的彩陶。我决定接下来的几天继续观察这个马蜂窝。

    ④第二天,我提着相机出门。从居所走到浦园大道只需七八分钟。目光在昨晚见到马蜂窝的位置搜寻,很快就找到了目标——饱满的柚子形,棕褐与乳白相间的旋涡纹,拙朴中藏精巧,且与周围的环境色相融。我不由得惊叹那些马蜂,没有经过任何 专业学院的进修,仅凭本能就懂得住宅美学,将居所修筑得可以与建筑设计师的作品媲美。

    ⑤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曾赞叹马蜂在住宅选址、材料采集、工程实施上具有的高强本领。马蜂选择的场地或在人们常走的山间小路上,或在附近的马路上,或在不会晃动的岩石上。这些地方要坚硬、干燥。它把收集到的粉尘用唾液浸湿,拌成灰泥浆。马蜂也会将枯死的树皮咬下,混入唾液,搅拌成黏稠的“混凝土”,有时也会采集废弃的纸壳,咬碎成泥糊状。用这些材料建筑的巢轻巧又坚固,且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⑥马蜂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生命阶段。在幼虫期,由工蜂负责喂食。在蛹期,则会在六边形的穴口封上一层薄茧,停止进食,闭关自守。直到羽化为成虫才破茧而出。之后就迅速投身到捕猎、喂养幼虫和筑巢的事业中。

    ⑦我在浦园大道看见的马蜂窝已经是竣工的“成品房”。站在距离马蜂窝两米远的地方,拉开相机长焦镜头,发现它的进出口在左侧,中部偏下的位置。这个位置比较避风,雨水也不会淋进去。进出口的圆孔很小。当镜头的焦距对准圆孔内部时,赫然看见一只马蜂的头脸,正“蜂视眈眈”地盯着我。

    ⑧马蜂是有攻击性的,当它们感觉到来者不善时,就会群起而攻之,用尾部的蜂针刺螯入侵者,注入毒液。“绕道走”当然是避免被马蜂攻击的上策,但我此时是作为观察者来到马蜂窝跟前,必须让自己以尽可能近的距离观看它们。马蜂的攻击不过是自我防卫。以我多年来山野行走的经验,遇到蜂类,只要保持静止状态,就不会招来袭击。

    ⑨第三次拜访马蜂窝是在两天后的下午。准确地说是去探望,怀着“不知道马蜂窝怎么样了”的担心,因为之前突然刮起狂风,降下一场雷暴雨。那些树木——香 樟、玉兰、鹅掌楸和红叶李树,在风里仰伏摇摆的样子,像剧烈的挣扎,也像狂喜的舞蹈。忽然想起浦园大道的马蜂窝,待雨停歇之后,我抓一顶帽子盖在头上,拿起相机出门。

    ⑩很快就走到浦园大道,马路上有很深的积水。绕过积水,走了一个来回,没有看到那个马蜂窝。怎么回事,是我记错位置了吗?或者是马蜂窝已被人清除?我从第一次看见这马蜂窝就有种担心,觉得它很可能会被除去,尽管它的位置在绿化带的灌木上,却还是不够隐蔽。

    ⑪放慢脚步,我又走了一个来回,总算看见了那个马蜂窝,原来它在有积水路面的灌木上方,先前我绕开了。马蜂窝外壳果然有多处破损,像在地上摔过,开裂了。好在它仍旧悬挂在灌木上,没有坠地。这要归功于它的建设者,在筑巢时,有意容纳进几根灌木细枝,钢筋一样撑住它。有七八只马蜂在马蜂窝破损的外壳上爬行,有时相互碰碰头,仿佛彼此安慰,或在商量着什么。从马蜂窝进出口的位置,不时有马蜂爬出,嗖地飞向远处。

    ⑫马蜂修复破损的巢用了两天时间。两天之后,马蜂窝完好如初,丝毫看不出破损的痕迹。不知道马蜂是否有惊慌失措的时刻——当暴雨从天而降,箭矢一样射向马蜂窝时,躲在里面的马蜂是否感到恐惧?

    ⑬万物都需要有各自的居所。

    ⑭早晨有雾。走在路上,蓦然感觉到一丝秋意。知了也感觉到季节微妙的迁移,晨唱的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韵律也有了改变,加入有节奏感的唱词。

    ⑮走到马蜂窝的位置,拿相机拍了一张,转身走开。这几天,早晚散步时会来打一转,看看它在不在。看到它在就行了,就不再紧盯着看了。长久的窥探,对马蜂的安静生活也是一种打扰。

    ⑯马蜂十月底会离巢,整个冬天都见不到它们的身影,是去了更为隐蔽的地方,在干燥避风的墙缝或树洞里,抱成一团,不吃不喝,减少生命的消耗以度过寒冷的冬天。

    ⑰离马蜂弃巢而去的冬日还有一个季节。夏日曲终,秋日歌始,在浦溪河边,我和马蜂还拥有一个季节,做彼此秘密的互不干扰的邻居。

(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