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渠县文崇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圆珠笔笔头上的“黑科技”

    中国技术人员终于攻克了圆珠笔笔头的生产技术难关,将迎来中国圆珠笔笔头国产化的新时代。因此,我们不得不说说圆珠笔笔头上的“黑科技”。

    圆珠笔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大众书写工具,如今在世界上应用极广。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圆珠笔是由匈牙利人拉季斯洛·比罗于1938年发明的。由于从事编辑职业的缘故,比罗对旧式墨水笔的弊端熟记于心,再加上速干墨水的出现,让他萌生了一个新创意,那就是在自来水笔胆管里装上这种特殊的墨水,这样写出来的字就会迅速变干了。比罗的兄弟是一位化学家,他帮助比罗解决了圆珠笔墨水的最佳黏稠度问题。比罗由此制造出了第一支名为“油溶笔”的圆珠笔。1938年6月15日,比罗兄弟俩在英国申请了圆珠笔专利之后,他们对圆珠笔进行多次改进,并先后向多个国家递交专利申请。比罗发明的圆珠笔具备了现代圆珠笔的雏形:在一根灌满速干墨水的管子顶端嵌装上一粒滚珠,借助滚珠的转动把墨水书写在纸张上。

    比罗发明的圆珠笔改进了自来水笔的吸管,并把笔头改成小圆珠3小圆珠——“书写点”直径为0.5-1.0毫米。由于小圆珠能够任意转动,因此才得以把墨水均匀平滑地书写在纸面上。为了适应圆珠笔“书写点”的变革,比罗把笔芯设计成螺旋状,从而通过控制气压来控制墨水的流量。

    那么,圆珠笔的“书写点”是如何工作的呢?原来,人们在用圆珠笔书写时,在大气压力与油墨重力的双重作用下,笔芯内的油墨便会流向笔头的球座体中,并黏附在“书写点”上。书写时由于球珠的滚动而使油墨附着在纸面上,从而形成清晰、鲜艳、整洁的字迹。

    由于圆珠笔的“书写点”在书写时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笔头的球珠需要用坚硬耐磨的材料制成。最初推向市场的圆珠笔是十分昂贵的,就是因为作为“书写点”的球珠成本很高当时的球珠是用铬和钢的合金制成的,具有很好的耐压耐磨性能。后来,碳化钨成为制造球珠的常用材料。碳化钨硬度与金刚石相近,化学性质稳定。用碳化钨制成的球珠具有更长的寿命,书写起来也更加流畅。

    圆珠笔的笔头包括球座体和球珠两个主要部件,其中的球座体被誉为圆珠笔笔头上的“皇冠”。长期以来,笔头上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其核心机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中国因无法生产,一直依赖进口,每年需要用每吨12万元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球座体的钢材。

    球座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与球珠相扣的连接体,而是具有精妙结构的功能体。在球座体的内部设置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沟槽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极其苛刻。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笔头需要的开口口径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与球珠、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看来,要生产高品质的球座体,不仅需要超精密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易切削的不锈钢原材料。

    2011年,科学技术部启动“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目标是三年内通过技术攻关,给数百亿支中国制笔安上“中国珠芯”。该项目分为三个子项目,即圆珠笔墨水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笔头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笔头和墨水匹配技术评价体系及新型笔头研发等瓶颈问题。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圆珠笔笔头球座体所用的“超易切削钢丝”,其工艺技术及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实现量产并投放市场。届时,中国的圆珠笔将实现真正的“国产化”。

(摘自网络,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世界上第一支初具现代圆珠笔雏形的“油溶笔”是在一根灌满速干墨水的管子顶端嵌装上一粒滚珠,它是匈牙利人拉季斯洛•比罗发明的。 B、最初圆珠笔价格昂贵是因为它的笔头是用铬和钢的合金制成的,现在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使用了碳化钨制成的球珠。 C、用圆珠笔书写时,分布在笔芯内的油墨在大气压力与油墨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便会流向笔头的球座体中,并黏附在“书写点”上,再由球珠的滚动而使油墨附着在纸面上。 D、2011年,科学技术部启动“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目标是三年内通过技术攻关,给数百亿支中国制笔安上“中国珠芯”。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说朗对象是圆珠笔笔头的球珠。 B、这篇说明文除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兼用了记叙、描写、议论。 C、文中两处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一处具体地说明了世界上第一支圆珠笔诞生的时间;第二处准确地说明了圆珠笔笔头的球座体的沟槽加工误差极小。 D、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了中国技术人员终于攻克了圆珠笔笔头的生产技术难关。
(3)、下列对珠笔“笔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圆珠笔的笔头包括球座体和球珠两个主要部件,其中的球座体被誉为圆珠笔笔头上的“皇冠”。 B、圆珠笔笔头的球座体结构精妙。在球座体的内部设置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沟槽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极其苛刻。 C、“书写点”为一个直径为0.5-1.0毫米的圆珠,它能够任意转动,书写时由于它的滚动而使油墨附着在纸面上。 D、笔头上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其核心机密一直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中国都无法生产。近日,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发出圆珠笔笔头所用的“超易切削钢丝”。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①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供应困局,其中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的首推风力发电。较之其他新能源,风电优势更加明显:它蕴藏量大,超过所有油、气、煤的储藏量;理论上仅1%的风能就能满足人类能源需求。
②在江苏沿海,从南通向北直到连云港,有连绵数百公里的滩涂,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这里常年风速保持在每秒7-8米,正是绝佳的风电场。
③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而1个三峡的投资,可以建2-3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而且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
④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等着发电。因为有两个世界性的“拦路虎”:一是,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二是,风力机结构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接受或根本不愿意购买风电,有人据此将风电比喻为“垃圾电”。
⑤有专家经过10年研究发现,风电对于某些工业生产,特别是有色冶金、氯碱等高耗能产业,如能直接非并网利用,会像黄金一样宝贵。不但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电网的危害,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电解铝生产来说,每吨铝的耗电量是惊人的1.5万千瓦时,如果风电专门供应大型铝厂,巨大的电能就被“置换”出去,风能也因此获得了普惠社会的方式。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很强的挑战性,如果能够成功,中国的风电技术将领先世界。
⑥目前,非并网技术已经基本攻克,下一步就是在江苏省内找一个试点。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阅读说明文,完成小题
“种”出石油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产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舍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5绿色石油 , 每桶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④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传统的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不是视觉盛宴。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是作者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完善道德修养、塑造完善人格。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但又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表现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群体意识,可以叫“载道”。另一个途径是个人的“怡悦情性”,表现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谐,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可以叫“畅神”。
        “畅神”虽属个体的审美超越,但具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把“天人合一”纳入伦理范畴,在提升人品情操的前提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品砥砺画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托物言志,赋予自然对象以高格调的精神境界,在实现个体畅神的同时,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影响观者,使畅神与载道统一起来,实现寓教于乐。
        无论“载道”,还是“畅神”,都是表现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素称“天人合一”。当代东方学者季羡林把中国的文化精神概括为三个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自我内心的和谐。他认为三个和谐的实现,全赖人类与大自然为友。香港学者饶宗颐对老友季羡林“天人合一”观的阐发是天人互益,即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他说当今时代,人的学问比物的学问更关键,也更费思量。
传统中国画的“天人合一”,还表现为绘画过程中天工与人巧的结合。传统中国画使用的宣纸、水墨和毛笔,都非常敏感,这些工具可以极尽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而极尽良工苦心,人巧而仿佛天然。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哲学,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的精神境界,表现高尚人格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为终极关怀。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是不脱离客观又拉开与客观距离的,是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的,是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的,是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的。   
        实际上,仅以文化批判的方式去创作艺术,并不能解决感知者的精神归宿问题。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世界艺术的一个重要品种,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以发扬的超前价值。在这一方面两岸四地的画家,只要摆脱20世纪以来全盘西化论的遮蔽,重视文脉传承,善于以视觉形式发扬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无论是传统出新型的,融合中西型的,还是实验水墨型的,都可以大有作为,都可以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趣说九死还魂草

      ①传说在昆仑山上,生长着一种仙草,具有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奇魔力。有一年民间大旱,瘟疫流行,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死于非命。住在天池中的龙女,看到人间遭受灾难,心中不忍,把生长在天池岸边的仙草偷偷带到人间,为人民治病,那些死去的百姓竟然因此死而复生。龙王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一怒之下把龙女打下凡间。龙女来到人间后,心甘情愿变成还魂草,普救众生。

      ②事实上,九死还魂草只是一个别名,其学名为卷柏。它虽名卷柏,但和柏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二者只是叶子相似而已。它属于石松纲卷柏目的一种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形似佛手,高5~18厘米,主茎短粗,茎部生有多数不定根;顶端轮状丛生小枝呈莲座状,小枝扇状分叉,辐射展开,分枝有背腹之分。其叶小,异形,鳞状,腹背各两列,交互排列。九死还魂草属于由孢子繁殖的蕨类植物,没有种子,由大、小孢子囊产生的异型孢子进行传播和繁殖。

      ③植物大多喜欢生长在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雨水充沛的舒适之地,九死还魂草却喜欢把家安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悬崖峭壁之上。这些地方通常怪石林立、土壤贫瘠、营养匮乏、蓄水能力很差,它的生长水源全靠天降雨水滋润。为了能在久旱不雨的恶劣情况下生存,九死还魂草被迫练就了一身神奇的生存“本领”,以便能够繁衍生息,薪火相传。

      ④在天气干旱的时候,它的小枝会卷起来,缩成一团,以保住体内的水分。在极度干旱的情况下,其体内水分含量甚至可以降至5%以下,几乎变成“干草”!这可是其他植物都难以承受的,因为即使生活在沙漠地区的植物,其体内的含水量也不能低于16%,否则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就会遭受破坏而死去。而此时的九死还魂草,进入“假死”的休眠状态,长眠不醒;一旦得到雨水滋润,喝足了水,在适宜的温度下,便伸展“四肢”,悠悠醒来。

      ⑤日本有位生物学家曾发现,用九死还魂草做成的植物标本,在时隔11年之后,被浸入水中,居然“还魂”复活,恢复生机了。科学家因此称这种小草为“复苏植物”,仿佛它在干旱时睡着了,遇到水又重新醒来似的。

      ⑥九死还魂草的另一个神奇本领是“搬家”!在人们印象中,植物是不会移动的。但九死还魂草在南美洲的堂兄弟,就有这样的本领,不但可以在原地假死、伺水还魂,而且还会主动离开生长地,去寻找有水的新家。干旱季节,它们的根能自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然后全身卷成一个圆球,草球随风翻滚前进,一旦遇上多水的地方,草球就会展开成原状,根系重新钻到土壤里吸收水分。自然,当水分缺少、它在新家呆得不如意时,就会再次收拾行囊、外出流浪,所以,这种植物又被称作“旅行植物”。

      ⑦植物学家发现,一般的植物因干旱而过度脱水干枯后,体内细胞中的原生质就会受到破坏而死亡,即使再给它们补充水分,也不能使其恢复生命力了。九死还魂草则不同,当空气干燥时,它的枝叶能向内弯曲成拳状,防止水分过度散失;当空气湿度增大时,它又能伸展开来,吸收水分,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更重要的是,九死还魂草细胞的原生质有着与众不同的奇妙性能,它的细胞原生质耐旱脱水性能非常强,这是因为它们的细胞里能产生抵御干旱的物质----海藻糖。海藻糖,正是帮助它们的细胞在脱水时维持较为稳定的生产代谢结构,使之在失水时也不会受损。此时,九死还魂草全身细胞都处在休眠状态,新陈代谢几乎全部停顿,像死去一样;得到水分后,全身细胞才会重新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

      ⑧正是九死还魂草细胞的“随机应变”,使其具备非凡的“还魂”本领,所以它不易干死,能顽强地生存下去。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四海为家”的微塑料

    ①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科学家们认为:“这基本可以证明,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②科学界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才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③海洋中的微塑料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两大来源。“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如用于清洁剂、洗面奶,以及工业研磨料、去角质、药物和纺织物的塑料原料等。“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细小塑料颗粒。

    ④微塑料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入,它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容易堵塞生物食道。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加之有较大面积,容易吸附海水中的多环芳烃等疏水性污染物,并产生富集作用。而这些疏水性污染物基本都是持久性有机物,大都具有较大生物毒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通过生物食物链进行累积。

    ⑤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欧盟科学家测算,225克海虹中大概有7毫克微塑料纤维。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⑥最让科学家们担心的是,通过食物链,这些被海洋生物摄取的微塑料最终会进入生物链顶端——人类的体内,威胁人体健康。据估计,一个欧洲人一年吃进去的微塑料纤维就有11000多个。这些微塑料进入人体后是否参与代谢过程?是否会继续降解?何时排出?人体器官对这些微塑料是否有反应……这一系列问题,目前没人知道准确的答案。

    ⑦科学家们普遍呼吁,世界各国应一道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以降低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

(选文有改动)

【注】疏水性:在化学里,疏水性指的是一个分子(疏水物)与水互相排斥的物理性质。多环芳烃(tīng):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节选)

侯学煜

    ①每一个生态系统总是时刻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因此任何生态系统的各个因素或成分之间都是动态的。但是,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本身也总是趋向稳定的状态,也就是在动态中维持平衡;即该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或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着相对平衡的关系。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较长时间地而不是暂时地保持平衡状态时,该生态系统的有机体种类和数量最大,生物量最大,生产力也最大。这就是衡量生态平衡的指标。

    ②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受到外界的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结果就会使有机体数量减少,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从而引起其结构和功能的失调,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受到阻碍,最终导致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

    ③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靠吸取土壤营养物质生活,而树叶落下后经微生物分解腐烂变为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取用,这样物质就可循环不止,森林自己养活自己。但如把落叶取走,那就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中昆虫数量一般能够维持正常,正是由于有鸟类和其他动物吃它,受到自动控制,才不致繁殖过多而发生灾害。但如大量消灭鸟类等食虫动物,昆虫繁殖过多就会危害森林,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④就草原生态系统来说,田鼠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自应研究掌握其消长规律,以便控制其数量,不使其过多地增长,危害草原。在一般情况下,因草原上有它的天敌老鹰、黄鼠狼,所以平时田鼠维持一定数量,不致成灾。作为皮毛兽的黄鼠狼就是靠鼠为食料;草原上没有鼠就没有黄鼠狼。鼠还能吃草原上的蝗虫,对某些类型的草原(如羊草草原)还起着松土作用,能促其生长繁茂。在鼠害猖狂时,固然需要消灭,但如用毒药,草原本身就会被污染,吃鼠的老鹰和吃虫的鸟类也会被毒死,有的地方牛羊也有被毒死的,以致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

    ⑤总而言之,在自然界中不论森林、草原、荒漠、湖泊、沼泽,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水、土、气、热等非生物成分所组成。而且每一个成分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自然综合体系。这是一个生态平衡总体。单独地孤立看一个成分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必须把各种成分联系起来,看作一个综合的整体。如果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必然要受到一系列的惩罚。

    ⑥在自然界中,不论是天然的森林、草原、荒漠、沼泽,还是人工营造的森林、饲料基地、水库,都要注意保持其本身的生态平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