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节选自《大学》)
材料二:
①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② , 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②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③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己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④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节选自《中庸》)
材料三:
①(阳明先生)又曰:“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 ,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③ , 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
②……
③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则如何?”
④曰:“此正是一循于理,是天理合如此,本无私意作好作恶。”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安得非意?”
⑤曰:“却是诚意,不是私意。诚意只是循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故有所忿憷、好乐,则不得其正④;须是廓然大公,方是心之本体。”
(节选自《传习录》)
【注释】①谦:同“慊”,满足。②诚之者:追求真诚。③《孟子·尽心》篇云:“孟子曰:‘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④语出《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憷,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