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山地回忆》同步练习

关于《山地回忆》,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从全文看,课文采用顺叙的方法,先把买布一事断开,放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三部分),第二部分写当年做袜子是插叙。 B、课文以“布”为线索,写了想买布送人——回忆往事妞儿给“我”做了一双布袜——买布送人。 C、《山地回忆》体现了孙犁小说的一贯风格,以女性为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写出人物的心灵美、性格美、人情美。 D、《山地回忆》的对话语言清新、明快、流畅,能描尽乡土生活的诗情画意,含蓄的情感又真挚得深沉、浓郁,能表现出独特的文体美。缺少这些语言对话,便没有鲜明美好的人物形象。
举一反三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宁波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宁波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宁波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宁波本地话,但那种老宁波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宁波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宁波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宁波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宁波某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①“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②“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
③“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④“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⑤“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引自互联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尊严的重量

       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一座法国城市,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正在一家咖啡馆里悠闲地享受着。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你被俘了,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个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③帝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作为一名纯种的日耳曼人,他打心眼里瞧不起贝尔蒂一家,可他并不像别的德国军人那样飞扬跋扈胡作非为,不,那不是一名受过良好教育的德国军人的做派。所以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④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挺直胸膛得意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听我的命令,走!”

       ⑤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贝尔蒂举着缴获来的手枪在后面押着。等走到大街上一看,只见人来人往的,全是喜气洋洋的法国人,不时有举着双手垂头丧气的德国军人被押送着走过,原来全城真的改天换地了。

       ⑥这时迎面走来贝尔蒂的邻居迈尔。只见迈尔双眼赤红,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痰,骂道:“德国佬,魔鬼,你也会有今天!”

       ⑦霍夫曼却不动声色,先是掏出雪白的手帕仔细擦去脸上的痰迹,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虽然我们暂时失败了,可我仍然鄙视你!”

       ⑧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殴打,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⑨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大伙的心情我能理解,可现在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⑩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⑪贝尔蒂严词呵斥道:“收起你的那一套吧!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⑫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里。贝尔蒂同大伙正高兴,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就又被疾驰增援的德国军人重新占领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⑬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两个全副武装的德国军人粗暴地强拉出来,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随着尖利的枪响,那人就会脑袋开花倒在血泊中。

       ⑭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高昂着头颅,皮靴甩得老高地在大伙面前走过,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了他的目光,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⑮霍夫曼慢慢走到贝尔蒂面前,现场气氛顿时像冰窖一样,他这是要置贝尔蒂于死地吗?

       ⑯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曾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⑰贝尔蒂得救了,这时突然听到霍夫曼大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⑱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一把揪出一个人来。贝尔蒂惊讶极了,俘虏霍夫曼的明明是自己,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再一看。明白了,霍夫曼指认的人正是迈尔。他这是在报复迈尔对他的污辱。

       ⑲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浑身颤抖,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霍夫曼的脸上顿时现出鄙夷的神色来,说:“猪猡一样的胆小鬼……”

       ⑳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

       ㉑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㉒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真让我失望,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㉓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㉔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㉕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

       ㉖贝尔蒂微笑着说:“因为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㉗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把腰弯了下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渡河少年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错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上漫过,想喊却没喊出声。那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摆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人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快上船!”

    孩子好像没听见。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游。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衫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终于到了对岸,少年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的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了,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能看到这封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慢阅读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小人物肖三
    ①肖三在剧团里是个小人物,在舞台上演的也是小人物。他满怀热情地扮演路人甲、红军乙、匪兵丙,不是让红军战士一枪毙了,就是被哪条好汉两脚踢飞,很少有扛过两枪或者三脚的时候。要是留心看看他演的角色,好像也有那么一点味儿,只是还没等到那味儿勾住你的眼晴呢,他就让人消灭了。
    ②肖三死不瞑目,他多想在舞台多蹦趾几圈。他知道自己的存在是为了衬托主角的英武,怎么也不能喧宾夺主。每次都是那几步路那几个动作,他演得真真切切,努力让主角光芒四射。按说主角应该感谢他的配合,感谢他的牺牲,但有的主角演员并不这样认为,人前人后都只喊他鬼子甲”“匪兵乙 , 弄得他更抬不起头了。
    ③他有了在舞台上让主角出丑的想法,也想借此机会露一手,争取扮演一个有名有姓的角色或者是大人物。那次演《智取威虎山》,主角扮的是杨子荣,他演土匪甲。威虎厅里杨子荣掏出手枪随手一指,他本该应声而死,可他没死,踉踉跄跄爬起来举起枪,还瞄准杨子荣。主角没想到会是这样,急忙又补一枪。他还不愿意死,依然踉踉跄跄举起枪,杨子荣不得不又补了一枪。他真的是极不情愿呀,几经挣扎几经挣扎,终于了。他了,却把一个坏人演得活脱脱的让人恨,剧场里顿时掌声雷动。
    ④这是他第一次收到观众的掌声。掌声的结局是他受到导演的一顿臭骂,好在那顿臭骂让主角认识到小人物的作用,让老团长认识了他的能耐。老团长有了让他担任其他角色的想法,导演一票否决了。在众多角儿面前,他终究是个小人物,老团长纵然爱才惜才,犯不着为他这个小人物得罪导演,得罪那些角儿。
    ⑤他只能仍旧扮演路人甲、红军乙、匪兵丙,要么让人一枪毙了,要么两脚被好汉踢飞,很少有扛过两枪或者三脚的时候
    ⑥____,也在生活中规规矩矩当个小人物。唯一与人不同的是他喜欢钓鱼,闲来无事就去瓮城水库钓鱼。钓鲫鱼、钓草鱼、钓黄辣丁,遇到什么钓什么。他有一手绝活。水库那么大,蓄水那么深,暗流那么急,他不仅能徒手潜入水底逮鱼,而且每次都能满载而归,他很□□自己小人物的生活。
    ⑦世事如棋,人生如戏,他竟然当了一回大人物。
    ⑧那是去年八月的事儿。当地发生特大暴雨引发山洪,洪水携带泥沙树木杂草奔流而下涌入水库。不到半天,水库蓄水已经超过警戒水位。暴雨仍在继续,洪水滚滚而来,水库急需泄洪放水,可是泄洪闸被洪水携带的树木杂草缠塞,无法打开。专家认为必须派人携带炸药潜入泄洪口,炸开闸门泄洪。水底暗流涌动,杂草树枝缠绕,派谁下去都是九死一生。
    ⑨水越涨越高,眼看即将超过坝顶,情况万分紧急。
    ⑩犹如舞台上一样,没有鼓,没有唢呐,小人物肖三来了。众目睽睽之下,他不言不语抱起炸药包,穿越坝顶,跳进洪水,转瞬就不见了。也就三五分钟吧,感觉过了好久好久,只听一声闷响,泄洪口鼓起一个巨大的水泡,闸口的水柱飞流直下,水库的水开始缓慢降落。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始揪心他的安危。这时,他却慢悠悠游出水面,手里还捏着两条肥硕的红尾巴鲤鱼。
    ⑪肖三成了英雄。在演过无数次小人物的舞台上,他身披红色绶带,胸戴红色大花,笑得灿烂可爱。领导有意让他在剧团当个副团长,那也算是一个大人物呢,他淡淡一笑,拒绝了。他说他是一个小人物。
    ⑫他乐呵呵地继续在舞台上演路人甲、红军乙、匪兵丙,要么让人一枪毙了,要么两脚被好汉踢飞,很少有扛过两枪或者三脚的时候。不过台下的观众都知道,小人物有时也可能会成为一个大人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