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试题来源: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

    读《台阶》,父亲老是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的原因是1

    【考点】
    【答案】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40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我也是一个海盗

    马乔里•沃勒

        ①那是很平常的一天,当那个小男孩和他妈妈一起走进来的时候,史密斯太太正坐在候诊室里。史密斯太太之所以注意到那个男孩,是因为他的一只眼睛上戴着眼罩。她很惊奇地看着那个孩子,看起来失去一只眼睛对他没有造成丝毫影响。她看着他跟着他的母亲向附近的一张椅子走去。

        ②那天医生非常忙,史密斯太太有机会同那个男孩的母亲交谈,而那个孩子一直在同他的“士兵”玩耍。起初,他很安静地坐着,摆弄一队放在椅子扶手上的“士兵”。后来他慢慢地把“战场”移至地面,偶尔也会抬起头看看他的母亲。

        ③最终,史密斯太大找了个机会问那个小男孩他的眼睛怎么了,他好像对这个问题考虑了很久,然后,他向上推他的眼罩,回答道:“我的眼睛没有任何问题。我是一个海盗!”接着,他又沉浸于游戏之中。

        ④史密斯太太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她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一只腿的膝盖以下部分,她今天过来是要看看伤势是否已经到了可以装假肢的程度。这场车祸对她而言是毁灭性的。她也尝试着做一个勇敢的人,却还是觉得自己毫无用处。

        ⑤从理智上来讲,她明白这一场小小的意外不应该毁掉她的一生,可是在感情上,她就是不能跨越这道障碍。在她的内心深处,她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⑥“海盗”这个词触动了她。就在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她看到自己站在一艘海盗船上,穿得就像朗恩•约翰•西文一样,她的两腿分得很开﹣﹣因为有一条假肢。她的双手放在臀部并且紧紧扣住。她仰着头,肩微微后仰,面向风,露出了微笑。一阵阵猛烈呼啸的海风不断吹打着她的外套和头发,随着海浪持续地拍打,有不少凉凉的海水穿过甲板的护栏涌上来。在暴风雨的肆虐下,船只猛烈地摇晃着并发出阵阵呜咽。只有她依然坚定地站立着﹣﹣骄傲地,无所畏惧地。

        ⑦在那一刻,那个无用的形象已经消失,她终于找回了失去的勇气。她多么尊敬那个孩子,那个忙着布置他的“士兵”的男孩。

        ⑧几分钟之后,护士让史密斯太太进去。在她拄着拐杖挣扎着起身的时候,那个男孩发现了她的残疾。“嗨,太太,”他叫着,“你的腿怎么了?”那个男孩的母亲顿时感到非常尴尬。

        ⑨史密斯太太低头看了看她短了一截的腿,然后微笑着回答:“没什么,我也是一个海盗。”

    (摘自《文学少年》)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1985年的一场电影

    ①明天家里放电影!

    ②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

    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难以辨寻,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如昨天大舅来家里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

    ④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老李家的荣耀,是大喜事。姐说,这纯粹是浪费钱。父亲说,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你别理论了,我已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⑤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念完初中就算了不得了,上高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⑥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

    ⑦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

    ⑧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⑩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他认为力气就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

    ⑪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

    ⑫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

    ⑬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理由。

    ⑭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的短衫就汗湿了。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

    ⑮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

    ⑯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

    ⑰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

    ⑱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

    ⑲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⑳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布告牌,家里放电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

    ㉑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拥挤。

    ㉒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

    ㉓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影里的打斗情节深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着的。

    ㉔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

    ㉕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

    ㉖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

    ㉗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

    ㉘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

    (作者李义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 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亲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持,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 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道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 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 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挨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已锁在房间里,独自舔低着心底的伤痛。

    ⑥ 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的,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 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B]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 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 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手机,紧张得按了三次拍照键,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⑪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的。所以,当母亲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巷道时,一种淡淡的情绪笼上我的心头。后来,我学会了描摹那种情绪:忧伤。

    ③事实上,九岁的我,和忧伤是不搭界的。三十八岁的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忧伤的样子。天生的好皮肤让她显得比同龄人年轻十岁,同样一件的确良白衬衣,穿在她身上,就有了时装的味道。母亲齐耳的短发,刚刚遮住耳朵,当她俯下身子给我整理衣服的时候,我看见清晨的阳光投在她的脖颈上,让她的耳朵有了透明的质感。母亲笑一笑,随手拂过脸颊的发梢,一段白皙的脖颈上也落下一片阳光。

    ④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一开门,隐隐的霉味儿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地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⑤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着,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感觉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⑥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注],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树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⑦我真正认识合欢树,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漓,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地缀满枝头。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⑧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⑨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地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⑪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树。

    (选自《读者》,文章有删改)

    【注】《合欢树》讲述了史铁生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时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史铁生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史铁生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童年的夏天
    姚 影

    ①炎炎夏日,烈日当空。嘶嘶的蝉声,像连绵的丝线,牵出遥远的童年。

    ②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姥姥家度过的。儿时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只有一把把大大的蒲扇,慢慢摇着童年的欢乐。夏日的午后,姥姥总爱赶着我和舅舅家的表哥,让我和表哥一起到床上睡觉。姥姥嫌我们俩说话,就躺在中间隔开我们,命令我们好好地闭上眼睛。但是,我虽然人在床上,心早已飞到了外边,无奈姥姥的监视,只好闭着眼在床上装睡:屏着气,眯着眼,一动不动,伺机外逃。那时就想,真不知道大人怎么那么爱睡觉,而且不一会儿就会鼾声如雷。听姥姥的鼾声渐渐均匀,我就悄悄爬下床去,轻轻挠挠表哥的脚心,他立刻会意,我们俩提着鞋子,光着脚丫一前一后,蹑手蹑脚,逃出家门。大地被晒得烫烫的,我们穿上凉鞋,叫上几个要好的伙伴,跑到姥姥家后面的园子里。

    ③这是姥爷精心侍弄的园子,一般情况下,不许小孩入内。只有这日高人稀的午后,我们才敢轻轻打开园门,进入园子里。这儿的花醒着,草醒着,风儿迈着小脚慢慢地在院子里踱步。园子里一棵棵大大的蓖麻,粗壮的枝茎间,斜逸出碧绿的叶子,像张开的翡翠伞,我们总是摘下一片叶子顶在头上遮凉。然后我们在园子里自由穿梭,没有大人的时候,这里就是我们的天地。一畦畦绿色的韭菜,郁郁葱葱,一垄垄,一行行,极认真而恣意地生长着。那弥漫的韭菜的清香,冲淡儿时的贫穷和枯燥,充溢着只有那个年代才有的满足。豆角架支成人字形,细长的豆角,像小姑娘编成的小辫儿,在夏日的暖风里轻轻摇摆。一株株西红柿,枝丫间结满了果实,红得透亮,粉得诱人,绿得可爱……我们禁不住诱惑,选个熟透的摘下来,到院子里用瓮里的水洗净,在衣服上擦擦,就着暖的温度,一并吞吃。表哥最喜欢的是捉蛐蛐,在墙角,在树下,在菜畦里。我总是像个小尾巴,悄悄地跟在他身后,甘心听他指挥。有时候,一只蛐蛐快要被手扣住,可是我笨手笨脚,把它吓跑了,有时也会因此踩坏姥爷的菜,招来表哥的一阵埋怨。他恐吓我:“以后再这样,不带你来了!”我只得更加小心翼翼,害怕自己被剥夺了来小园玩耍的权利。

    ④我们有时候玩够了,就走向村外,去看农民灌溉庄稼。绿色的田野,在午后的阳光里,显得那么安详。那井下抽出的水,先要蓄在一个用洋灰磨成的大池子里,再由大池子的出口把水引到田间。这是我们童年见到的最凉爽好玩的水了。我和小伙伴们,可以立在水池边缘,围成一圈,互相撩拨着。我们便眯起眼睛,拼命掬起大捧的水,向对方泼洒,那阵势,好像在过泼水节。这水点儿飘落在身上,凉津津,爽逸逸,冲去满身燥热。只是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掉进这池子里,浸满水的裙子,使劲贴在我身上,而且沉沉的,走路都迈不开腿了。小伙伴们给我使劲地拧出裙子的水,但还是湿湿的。我穿上它,既难受又害怕,怕回家后姥姥高声大嗓的训斥。小伙伴们陪着我,悻悻地回家。从村南的田野走到村北的家,有一段长长的路,快到家的时候,这裙子越来越轻,居然奇迹般地干了,真感激这夏季的阳光,热情,泼辣,善解人意

    ⑤那个夏天,因为那些朴素的风景,我们的童年不再寂寞;因为那些稀稀落落的往事,我们的童年便有了阳光的颜色。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