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读课文《与朱元思书》,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 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

[北宋]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瞻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有删改)

【丙】《范文正公集》叙

[北宋]苏轼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①缣:双丝的细绢。②尧夫: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的次子。③彝叟:范纯礼,字彝叟,范仲淹的第三子。 ④德孺:范纯粹,字德孺,范仲淹的第四子。⑤待:依靠。⑥畴昔:过去,以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