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涡阳县丹城中心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三: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日记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汉语的传播历史悠久。……东汉初年,随着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有大批外国人或外族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唐代达到一个顶峰,明清也出现过热潮。追溯外国的汉语教学历史,早在公元372年朝鲜就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语……据史料记载,大约公元1世纪,我国汉字开始传入日本。……古汉语的传播促进了日语中的平假名、片假名的产生,丰富了日语词汇,对日本语音也有一些影响。
——摘编自李文《跨文化语境中古汉语传播的语言学意义》
材料二 语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产物。中国虽濒临太平洋但长期以来却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型农业国,历史上主要以从事农和牧业为主,于是在语言上就有了“顺藤摸瓜”、“沧海桑田”、“种豆得豆”等生动形象的语言。而西方民族沿海而居,重商轻农。为了生存生活,有了通过航海来认识、改造世界的举措,并通过经济、政治、军事等手段开展了与外界的竞争。他们对大海的感情在语言方面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all the sea(不知所措)”、“a sea of troubles (无穷麻烦)”、“run a tight ship (完全控制)”。
——庄严《论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差异的原因和发展》
图一
材料三
文本一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发生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外交事务骤然增加。当时,与洋人会商,都要请洋人做翻译,其中难免会有偏袒欺蒙之弊端。 因此,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认为只有“谙其言语文字”,方能在对外交涉中“不受人欺蒙”。 ——张华 杨静《晚清时期西方语言在殖民文化中的传播》 | 文本二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面对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一批中国读书人认为,西人之所以富强,皆因其切音成文、识字者众、民智开通之故。为此,他们开始研制汉语的拼音文字方案。进入20世纪,白话文、语言统一等迅速成为重要的公共议题,被纳入新政范畴。 ——王东杰《声入心通: 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汉语在世界范围迅速升温。汉语学习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并呈现大众化趋势,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也呈现多样化趋势。2012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5000万。海外各国不断升温的汉语学习需求,以及中国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国内高等院校的积极参与,使得汉语正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截止2013年,已有英国、法国、美国等40多个国家颁布政令,将汉语教学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日本、韩国、泰国和蒙古国,汉语已跃升为第二大外语。
——摘编自李泉、张海涛《汉语国际化的内涵、趋势与对策》
材料五 习近平主席强调:“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始终尊重“和而不同”,尊重发展道路多样化和世界文明多样性,使各国在平等基础上进行交流、交往,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包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及其创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