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盛宣怀(1844年-1916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新中国成立后,对盛宣怀的评价基本是否定的。邵循正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表的《盛宣怀未刊信稿》导言中的结论一锤定音,从此盛宣怀基本上是以买办的面目示人。
“文化大革命”中,盛宣怀被称为“洋奴买办”。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之时代背景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加之盛宣怀所经手过的文字(包括日记、信函、文稿、账册等,甚至宴客菜单)被挖掘出来,这些都带动学术界对盛宣怀作出新的评价。他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和“中国高等教育之父”,一时又几乎被视为完人、能人、圣人。
--摘编自蒯世杰《洋务巨擘盛宣怀的生前身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以来对盛宣怀评价出现的倾向并分析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