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荀子·修身》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丁]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 , 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荀子·劝学》

【注释】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

(1)、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善良 B、之滫,君子不近          渐:读jiān,浸,浸染 C、先王之遗言                  闻:听到,引申为借鉴 D、一可以为法则                     法则:效法的榜样,准则
(2)、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教使之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 C、蟹六跪二螯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积土成山,风雨兴    万钟于我何加
(3)、下面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不拘于时,学于余
(4)、下面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段文字强调了学习要善于积累,要能坚持不懈,还要用心专一。 B、[乙]段文字以“蓬”“白沙”“兰槐之根”为喻,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告诫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以达到“防止邪恶接近中正”的目的。 C、[丙]段文字,以“干越夷貉之子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为例,旨在说明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D、[丁]文段将古代的学者与现代的学者做学问的目的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进德修业,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是为了向人炫耀。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②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人论谏书

(唐)杜牧

    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上。是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此常人之情。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上不说。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况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鼎,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授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

    建炎初,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与郡。

    始,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明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