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黔之驴》同步练习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面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屠乃奔倚下     一狼洞 B、恐前后受其     盖以诱 C、暇甚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又数刀毙       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D、结尾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
举一反三
古代诗文阅读

欧阳公多谈吏事

  张芸叟初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吏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及物。吾昔贬官夷陵,彼非人境也。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 , 不可胜数。且夷陵荒远偏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矣。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迨今三十余年,出入中外。忝尘三事 , 以此自将。今日以人望我,必为翰墨致身;以我自观,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是时,老苏父子间亦在焉,尝闻此语。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问之,则答曰:“我于欧阳公处学来。”

(选自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有改动)

【注】①张芸叟:官至吏部侍郎,是欧阳修的晚辈。②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没有不把道德文章作为最想听的。③吾子:对别人的一种尊称。④及物:造福社会。⑤枉直乖错:冤屈错误。⑥迨(dài):至,到。⑦出入中外:指在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⑧忝(tiǎn)尘三事:很惭愧位列三公。⑨以此自将:拿这句誓言自勉。⑩亮:同“谅”,确实。报:回应,应合。任:担任,胜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