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黄鹤楼》同步练习

对《黄鹤楼》这篇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B、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是多余的了。 D、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以“仙”字贯穿全文。
举一反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李唐来(        ) 
②不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
④可爱者甚(        )
乎众矣(        )  
⑥陶后有闻( )
(2)选出划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何:同予者人                    陋之有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爱菊             予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花                莲

(3)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③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一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哪?”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

      【注释】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祥子。④寝:停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