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浙江省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民主独立、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黄遵宪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望大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和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你是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2)、材料二中诗句反映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历史事实,请问原因各是什么?
举一反三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幅员辽阔,边疆地区地域十分广袤。边疆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由于地理、人文原因,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与内地有着一定的差距,容易引发多种多样的边疆问题。因此历朝统治者在规划行政区划的过程中一般都重视边疆政策的制定,积极经略边疆。譬如秦朝设立辽东郡,以便中央管辖;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唐玄宗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元朝设立云南、四川行省进行管辖,并实行少数民族贵族头领担任地方官的土司制度;明朝在西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赐给印信;清朝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在台湾建省,并直属中央政府管辖。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近代以来,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旧中国“百年魔怪舞翩迁,人民五亿不团圆”。西方的平等民主等先进思想伴随着洋枪洋炮一起来到中国,从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了民族平等的诉求。孙中山把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表述为“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共产党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但是,国民党的性质和大民族主义的民族同化思想,决定了它并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民族平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诉求是彻底的,始终坚持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即民族平等的原则,中共在全国执政后,通过政协会议确定,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1954年之后,民族区域自治更是载入历次修改的宪法中。党把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概括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15年开始了全国的脱贫攻坚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摘编自胡岩《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