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争夺。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四: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政治思想,并指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政治主张的原因。
    【答案】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答案】
    (3)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思想变革”的名称。如何理解“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了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9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