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省考卷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仙女未曾下凡

张大春

    仔细算来,大约就是这时节,我的老朋友郑安石所经营的法式餐厅刚好满三十年了。三十年觥筹交错之际,自然有很多故事。我常在午后或傍晚抽空去闲坐片刻,听他漫谈。有时事说过好几遍,讲的人不记得,听的人也不在乎,却颇有助于双方逐渐因年纪而退化的记忆。倒是最近,我头一次听他说起店里的“仙女下凡”。

    那是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冬之交,午后休闲时分,他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位女士,言词间带着冒昧打扰的歉意,大约是担心安石把她当成穷极无聊、没事找事的闲人:“请问你们这里是长春藤吗?”“请问这是一家餐厅吗?”“请问你们的墙上是不是有一张画,画着一个仙女,手里拿着一枝玫瑰花?”

    安石告诉她:“没有仙女,但墙上是有一张画,画着个手拿玫瑰花的姑娘。”对方像是发现了什么惊人的秘密,立刻兴奋起来,随即告诉安石:她是一所幼儿园的园长,每天都要在午休之前为园中的二三十个小朋友读绘本故事。最近她读了一个绘本故事,描述的是在我们这个大城市里,有一家名叫“长春藤”的餐厅,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了一个手持玫瑰的仙女。这个仙女每天夜里过了十二点,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打开餐厅的大门,邀请路上过往的孤魂野鬼进来,飨以美食和好酒。那位幼儿园园长还订了一席餐饮,说要在圣诞节的晚上,招待全园的小朋友来长春藤餐厅亲眼看看仙女和她手上的玫瑰。

    到了日子,园长和孩子们都出现了。小朋友们都非常兴奋——故事里的角色和场景就在他们的眼前,每个人都不时地走近画像,数记着时间,争看子夜时分仙女是不是真的会从画中走下来。

    在我这听者主观的想法里,的确希望孩子们在子夜前就被爸妈带回家,否则仙女不下凡的场面一定很煞风景。然而,据安石的记忆,孩子们都撑过了十二点,也都明白了画自是画、姑娘自是姑娘、玫瑰自是玫瑰,而故事毕竟只是故事。安石则得到了园长馈赠的那本童话故事书的复印件,因为那本故事书园里只有一本,而市面上似乎找不到另一本了。

    据安石推测,那绘本的作者,应该是餐厅的一位顾客,在看了墙上的画之后,设想了这样一个故事,并且将之完成付梓。更有意思的是那位园长,她在为孩子们讲述这个仙女故事的时候,一定反复想象着餐厅的具体样态,也深信在我们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一定还存在着连孤魂野鬼都会感到幸福的温暧之地。十多年前,网络搜索尚未普及,她可能翻了电话潯或是问了查号台,就是为了让小朋友知道这个城市有这样一个地方。

    餐厅里的仙女没有从画里走出来。但是我想,小朋友们已经知道这个世界是有仙女的,从精神意义上说,那位园长和作者都是仙女。

(1)、“觥筹交错”一词出自哪篇课文?这个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倒叙的记叙方法。请按顺叙的记叙顺序把文中的情节补充完整。

(A)→(B)→幼儿园园长想象餐厅的具体样态→(C)→幼儿园园长领孩子们亲自到餐厅孩子们观看画像后回家→园长送安石绘本的复印件→(D)

A.       B.

C.       D. 

(3)、    幼儿园园长招待全园的小朋友来长春藤餐厅的用意是什么?
(4)、为什么说那位园长和绘本的作者都是仙女?(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房间里的大象

刘瑜

      ①“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

      ②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有些时候,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眼前的利益,于是沉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

      ③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

      ④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梦。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中越长越大。

      ⑤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

      ⑥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和我们自己的软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青龙举步行千里

郑学富

①农历2024年属甲辰年。按阴阳五行之说,甲为木,木属青色,因此称“青龙年”。

②青龙,又称苍龙,为“天之四灵”之一的东方之神,具有操控天神雷电之力,是镇邪扶正、调和阴阳、守财护土、守江护海、呼风唤雨的祥瑞之兽。它代表东方和春季,常常被作为吉祥的象征和文化符号。在十二生肖中,唯有龙为现实生活中所无,因而它最具象征意义,最有神秘力量。在人们的想象中,它既能在空中飞翔,又能于水中畅游,神出鬼没,变幻莫测。龙的图形在我国5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已出现,红山文化时期就有龙形器。在古代动物分类中,龙属鳞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宋人罗愿的《尔雅翼》说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③在中国古代数术学中,龙的出现常预示着大人物或圣人的降临。传说千古圣人孔子就由龙托梦而生。东晋王嘉《拾遗记》曰:“周灵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于鲁襄公之世。夜有二苍龙自天而下,来附征在之房,因梦而生夫子。有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而来,以沐浴征在。”封建帝王把龙作为自己专有的象征物。司马迁在《史记》中数次记载刘邦和龙的故事。“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传说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关。从此龙成为皇帝的专用名词,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服饰称“龙袍”“龙冠”,居所为“龙庭”,座椅称“龙椅”,高兴为“龙颜大悦”,生气为“龙颜大怒”,去世为“鼎成龙去”“龙驭上宾”。臣民要是用龙作为器物衣饰的装饰图案,那可能就有“僭越”之罪,会招来杀身之祸。

④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闻一多先生指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龙的起源与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有关。《补史记·三皇本纪》中记载伏羲“蛇首人身,有圣德”。《拾遗记》描述伏羲出生时的样貌,就是后世传说中龙的形象。华夏文明始祖炎、黄二帝与龙也有紧密联系。《帝王世纪》记载:“神农氏母曰任姒,有蟜(jiǎo)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据《史记》记载,传说黄帝草创华夏文明后,采首山之铜,铸成一个大鼎,鼎成之日,有神龙现世,下迎黄帝,黄帝遂乘龙升天而去,从者七十余人。

⑤龙是先民所推崇的图腾。最先以龙为图腾的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据古代的传说:夏朝第一个君王禹是个治水英雄,当他受禅登基时,蟠龙迅速从藏身的地方飞出来。夏王朝的大旗上画着两龙相交的纹样。

⑥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数千年来,随着中华民族文化兼容并蓄的发展,龙的演化也出现了包容性的融合,其体态和意象也变化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形象到内涵,龙都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生命力的集中体现。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和精神核心的代表,一直贯穿、影响中华文明发展的悠久历程,是民族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今,龙的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龙文化成为鼓舞人民心心相系、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纽带,助力中国这条巨龙腾飞。

⑦甲辰年之甲代表阳气始发,万事万物始生之意;辰为东方之龙,辰时又是上午七至九时,是七八点钟的太阳,所以甲辰年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机遇的一年。“青龙举步行千里,休道蓬莱归路长”。希望我们在龙年要有龙马精神,龙翔虎跃,收获龙年的希望与幸福。

阅读

山一样的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九岁,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完屋顶下了梯子,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一软,晕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在屋顶上不肯下来接电话。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子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在他看来,屋顶是自己家的,就该由他这个一家之主自己来修补。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奶奶送到异乡做他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那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就像山一样的屋顶,不会在父亲的面前动摇、崩塌。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如坐废墟的苦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