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学情调研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选自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二)

    读史者知太史公作《游侠传》之意,则知太史公作《刺客传》之意也。刺客诸人,何知有孔孟,何知有仁义,而独不敢失坠者,勇与信耳。屠沽者流,以身许人,诚非比秦人视越人之肥瘠,而无所动心,故白昼杀人,至死不悔,厉身吞炭、矐目洞胸,往往甘之如饴矣。如其人摧锋陷锐,功成名立,则亦可以垂竹帛,铭鼎钟也。而皆不获也,皆数奇也。太史公为之叫屈,故《刺客》之传,同于《游侠》也。

(选自康发祥《伯白山文集》)

(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取道               祖:祭祀路神 B、不敢举兵以军吏         逆:抗击 C、乃引其匕首以秦王       擿:指责 D、厉身吞炭、目洞胸       矐:熏瞎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荆轲和歌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B、使使闻大王         不赂者赂者丧 C、以故荆轲逐秦王     度我至军中,公 D、太史公之叫屈       不足外人道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③如其人摧锋陷锐,功成名立,则亦可以垂竹帛,铭鼎钟也。

(4)、荆轲的“勇与信”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选文(一)作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及长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后为邹平今。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成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习致仕 , 衎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 , 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知温诸子不慧,衎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之,归功于衎。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瘴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侍,未尝少倦。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丁父忧,哀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

    未几,丁忧。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后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城平,以衎权知州事。归朝,权知开封。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峻所引用。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显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建隆三年春,卒于家,年七十四。

(《宋史·列传二十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本北燕冯弘裔孙。高瞻敏行,有天下计。隋仁寿初,盎为宋康令,潮、成等五州獠叛,盎驰至京师,请讨之。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论贼形势,素奇之,曰:“不意蛮夷中乃生是人!”即诏盎发江、岭兵击贼,平之,拜汉阳太守。从炀帝伐辽东 , 迁左武卫大将军。番禺名贼洗宝彻等反,杀官吏,盎率兵破之。宝彻兄子曰智臣,复聚兵拒战,盎进讨,兵始合,辄释胄大呼曰:“若等识我耶?”众委戈,袒而拜。贼遂溃,擒宝彻、智臣等,遂有番禺、苍梧、硃崖地,自号总管。或说盎曰:“隋季崩荡,海内震骚,唐虽应运,而风教未孚,岭越无所系属。公克平二十州,地数千里,名位未正,请南越王号。”盎曰吾居越五世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武德五年,授盎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贞观初,或告盎叛,盎举兵拒境。太宗诏右武卫将军蔺谟发江淮甲卒将讨之,魏征谏曰:“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且盎不及未定时略州县,摇远夷,今四海已平,尚何事?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惧,必自来。”帝乃遣散骑常侍韦叔谐喻盎,盎遣智戴入侍。帝曰:“征一言,贤于十万众。”五年,盎来朝,宴赐甚厚。俄而罗、窦诸洞獠叛,诏盎率众二万为诸军先锋。贼据险不可攻,盎持弩语左右曰:“矢尽,胜负可知矣。”发七矢毙七人,贼退走,盎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帝诏智戴还慰省,赏予不可计,奴婢至万人。盎善为治,阅簿最,擿奸伏,一时清晏,得民欢心。卒,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选自《新唐书·列传三十五》,有删改)

【注】①獠:古民族称呼,分布在今闽、粤、湘、川、云、贵等地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兴玮,字天玉,湖广巴陵人。弱冠以文藻清拔,推重流辈。应湖广己卯乡举,为章旷所赏拔,用副榜生贡,入太学。假归,值张敬轩陷岳州,索举贡充伪吏。兴玮以渔艇走江北,请兵恢复,遇左良玉前部李成名,因邀与同复岳州。已而敬轩来争,成名兵退。兴玮走,仅以身免。贼擒兴玮父母兄弟宗族凡二十余人,皆杀之。弘光元年,李鸿基渡江,群贼大掠巴陵,兴玮走湖南依章旷,留参幕府。旷以兴玮年少儒弱,不习驰驱,请于何腾蛟,檄补临武教谕。临武令贪婪无状,榜掠庠士。兴玮愤之,言于腾蛟,罢令去。临武士民戴兴玮,请即摄令事。兴玮不从,应乡试于衡州,中丙戌乡举。腾蛟悬临武印固待兴玮者四月,遂题授临武知县,以简淡为邑民爱戴。永历元年四月,衡州陷,章旷退屯永州,使人召兴玮,弃城从己军中。兴玮辞曰:“兴玮不欲受民社,而先生强我;既已膺百里之命,则期以颈血溅城头土耳!不能应先生教也。”督士民婴城守。时湖南北六十余州县,望风靡走,无一守者,唯临武不下。清兵来攻,乘堙距战,凡五昼夜。清兵佯退,兴玮督民兵开门蹑之,伏起,民兵溃败,兴玮被执。送孔有德,令下吏索降。清巡使李茂祖劝诱之。兴玮大骂曰:“李兴玮铮铮男子,读圣贤书,岂汝辈从悖逆求食者所能诱耶!”茂祖怒,系之狱。兴玮未有妻子,唯一髯苍头相随,亦不肯剃发,自请同系。兴玮于狱与闻大成唱和,作诗数十篇,佚不传。茂祖知不可屈,报有德,杀之。兴玮将赴刑,南向叩首,已,顾大成曰:“吾与君今日乃得毕此一大事!”遂遇害。其髯苍头自请同死刑者以无杀苍头令不听苍头夺刀斫杀兴玮者遂亦见杀。

(节选自《永历实录·死节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之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 , 此谓进贤。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

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粱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故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

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虽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节选自《墨子·尚贤中》)

材料二: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