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2020届高三历史选考卷(六)

优秀的思想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人文主义学者大都在意大利生活多年,所以他们深受“分外纯粹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马丁.路德接受了科学知识教育,并第一次听到“改革”这个词,第一次读到《圣经》全译本,“极感震惊”。

———摘编自朱婷、郑祖珽《文艺复兴对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

材料二: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是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随着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在中国的极具增长,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裂变,出现了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由于中国传统势力的极其强大,企图变革的、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士大夫阶层试图在“托古改制”的旗号下,悄悄进行一场融汇中国传统与近代西方思想的制度变革。    1840年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长期处于两难境地,他们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调适点,但却屡屡失败,无从解决这个尖锐的时代矛盾。

———摘编自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德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并指出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思想核心以及伏尔泰对中国儒学所持的态度,并指出伏尔泰的主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先进分子试图“找到调适点”的核心主张及其所产生的共同重大社会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哪些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部书籍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关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清时期逐渐走向衰落,思想家们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结论正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