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论

(清)李祯

    ①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②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可得哉!

    ③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注释】①刘:杀戮

(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B、 C、 D、
(2)、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他们最终没有做攻打秦国的事,因此(六国)最终自己被削弱,就只能攻打一些小国。 B、希望他们最终没有做攻打秦国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C、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D、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最终自己被削弱,就只能攻打一些小国。
(3)、本文的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指出二苏的论点不对,然后提出本人观点,再驳世人的偏颇看法。 B、本文的主题是在六国为秦所灭和秦朝速亡的历史事实上揭示出来的。 C、本文是一篇六国败亡原因的专论,他认为二苏之说都是厚六国的偏颇之论。 D、本文直到文章结尾时,才点明论点,属于卒章显志的一篇议论文。
(4)、    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5)、者是如何论证“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这一观点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珤,字邦彦,藁城人。珤与兄玠同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数谢病居家。正德改元,擢南京侍读学士。武宗始游宣府,珤上疏力谏,不。廷臣谏南巡,祸将不测,珤疏救之。世宗立,代王琼为吏部尚书。自群小窃柄,铨政混浊。珤刚方,谢请托,诸犯清议者多见黜,时望大孚,而内阁杨廷和有所不悦。甫二月,复改掌詹事府,诰敕。

    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及东岳。事竣还家,屡乞致仕。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三年五月诏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帝欲以奉先殿侧别建一室祀献帝,珤抗疏言其非礼。及廷臣伏阙泣争,珤与毛纪助之。无何,“大礼”议定,纪去位。珤复谏,帝得奏不悦,戒勿复言。

    明年建世庙于太庙东,帝欲从何渊言,毁神宫监,伐林木,以通辇道。珤复抗章,极言不可,弗听。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桂萼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具仪。珤乃上疏,奏入,帝大愠。

    珤为人清介端亮,孜孜奉国。数以力行王道,清心省事,辨忠邪,敦宽大,毋急近效为帝言。帝见为迂阔,弗善也。议“大礼”时,帝欲援以自助,而珤据礼争,持论坚确,失帝意。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归装幞被车一辆而已。都人叹异,谓自来宰臣去国,无若珤者。自珤及杨廷和、蒋冕、毛纪以强谏罢政,迄嘉靖 , 密勿大臣无进逆耳之言者矣。珤加官,自太子太保至少保。七年冬卒,谥文隐。隆庆初,改谥文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

    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今之叔孙通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惧,顿首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 , 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 , 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世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帝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曰,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父诩,吏部令史,调补长安主簿。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请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①以养母,母亦乐道,薄滋味。

    放得辟谷术②,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③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值月夕或至宵分,自豹林抵州郭七十里,徒步与樵人往返。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言其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咸平元年母卒,水浆不入口三日,庐于墓侧。翰林学士宋湜、集贤院学士钱若水、知制诰王禹偁言其贫不克葬,诏赐钱三万、帛三十匹、米三十斛以助其丧。

    咸平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隐居三十年,不游城市十五载,孝行纯至,可励风俗,简朴退静,无谢古人。复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赍装钱五万,放辞不起。明年,齐贤出守京兆,复条陈放操行,请加旌贲。即赐诏曰:“汝隐居丘园,博通今古,孝悌之行,乡里所推,慕古人之遗荣,挹君子之常道。屡览守藩之奏,弥彰遁世之风,载渴来仪,副予延伫。今遣供奉官周旺赍诏,召汝赴阙,赐帛百匹、钱十万。”放至,对崇政殿,以幅巾见,命坐与语,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余皆谦让不对。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赐巾服简带,馆于都亭驿,大官供膳。翌日,表辞恩命。上知放旧与陈尧叟游,令尧叟谕意;又谓宰相曰:“朕求茂异,以广视听,资治道。如放终未乐仁,亦可遂其请也。”

(选自《宋史•种放传》,有删改)

【注释】①束脩(xiū):十条干肉,指教师的酬金。②辟(bì)谷术:古代一种养生方式。③粮糗(qiǔ):粮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尹似村书

(清)袁枚

    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孔子之道大而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乌乎贤?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过者。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

    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遵之者贵,悖之者贱 , 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之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分矣。

    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为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②《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陈希亮,字公弼。希亮幼孤好学,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曰“三俊”。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有僧海印国师,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再迁殿中丞,徙知鄠县。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希亮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及罢去,父老送之出境。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外戚沈元吉以奸盗杀人,希亮一问得实,自惊仆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希亮及诸椽吏。希亮曰:“杀此贼者独我耳。”遂引罪坐废。期年,盗起京西,杀守令,富弼荐希亮可用,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希亮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代还,乃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缣以褒之,仍下其法,自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是岁,盗起宛句,昼劫张郭镇,执濮州通判井渊。乃以希亮为曹州。不逾月,悉擒其党。迁京东转运使。除州守暴苛,以细过籍民产数十家,获小盗,使必自诬抵死。希亮言其状,卒以废去。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陈希亮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而王莽卒移汉。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节选自明•方孝孺《深虑论》,有删改)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 , 合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故秦之盛也;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