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东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而王莽卒移汉。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节选自明•方孝孺《深虑论》,有删改)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 , 合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故秦之盛也;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其子孙A虽有至B愚不肖者足以C亡国D而天卒不忍E遽亡之F此虑之G远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文中表示“统一”,与《兰亭集序》“一死生为虚诞”中的“一”词义不一样。 B、祚,在文中有“皇位”之义,与《陈情表》“门衰祚薄”中的“祚”词义不一样。 C、盖,在文中有“大概因为”之义,与《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的“盖”同义。 D、重足而立,文中指天下之士重叠双脚站立,形象地表示出士人对秦王暴政的恐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篇指出筹划国家大事之人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也有所提及。 B、材料一列举了秦、汉、唐等历代君主的事例,指出他们之所以灭亡,正在于他们思虑不够周全。 C、材料二中秦王、二世刚愎自用,暴虐天下,忌讳繁多,不敢竭忠尽智纠正主上。 D、材料二中比较了秦国强盛时期和衰弱时期的不同表现,阐明了秦国不察纳谏言导致亡国的道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②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5)、材料二中说“三主失道”而天下乱。请概述两则文本中使国家安定的治国之道。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赤壁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裕,字好问。景泰五年进士。历国子司业、祭酒。侯伯年幼者皆肄业中,裕采古诸侯、贵戚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帝闻而称善。大学士万安与裕不协,而李孜省私其同乡李裕,欲使代裕,相与谋中之。坐以事,夺裕俸。言官复交劾,宥之。裕入谢,既出,帝怒曰:“吾再宽裕罪,当再谢。今一谢,以夺俸故,意鞅鞅耶?”孜省等因而倾之,遂调南京礼部,而以李裕代。逾年,孝宗嗣位,转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弘治改元 , 召拜礼部尚书。时公私侈靡,耗费日广。裕随事救正,因灾异条上时事及申理言官,先后陈言甚众,大要归于节俭。给事中郑宗仁疏节光禄供应,裕等请纳其奏。巡视光禄御史田渊以供费不足累行户,请借太仓银偿之。裕等言,疑有侵盗弊,请敕所司禁防,帝皆从之。南京守备中官请增奉先殿日供品物,裕等不可。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礼部公廨火,裕及侍郎倪岳、周经等请罪,被劾下狱。已,释之,停其俸。

    初,撒马儿罕及土鲁番皆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德先图形以进,巡按御史陈瑶请却之。裕等乞从瑶请,而治德违诏罪,帝不从。后番使再至,留京师,频有宣召。裕等言:“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帝即遣其使还。

    寻代王恕为吏部尚书。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以内降得官,裕言:“先有诏,文官不由臣部推举传乞除授者,参送法司按治。今除用纶等,不信前诏,不可。”给事中吕献等皆论奏,裕亦再疏争,终不听。裕为人坦夷谅直,谙习朝章。九年正月卒,年六十七。赠太保,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耿裕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济,字汝楫,腾骧卫人。正德六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世宗即位,再迁工科左给事中。嘉靖改元,进刑科都给事中。故事,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科签发驾帖。千户白寿赍帖至,济索原奏,寿不与,济亦不肯签发。都督刘晖以奸党论戍,有诏复官。甘肃总兵官李隆嗾①乱军杀巡抚许铭,逮入都,营免赴鞫。济皆力陈不可,帝从其言。晖夺职,隆受讯伏辜。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②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给事中刘最以劾中官崔文调外任,景贤复劾其违禁,与御史黄国用皆逮下诏狱,戍最而谪国用。法司争不得,济言:“国家虽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如最等小过耳,罗织于告密之门,锻炼于诏狱之手,旨从内降,大臣初不与知,为圣政累非浅。且李洪、陈宣罪至杀人,降级而已。王钦兄弟党奸乱政,谪戍而已。以最等视之奚啻天渊而罪顾一律,何以示天下?帝怒,夺济俸一月。后父陈万言奴何玺殴人死,帝命释之。济执奏曰:“万言纵奴杀人,得免为幸,乃并释玺,是法不行于戚奴也。”济在谏垣③久,言论侃侃,多与权幸相枝柱直声甚震帝滋不能堪。“大礼”议起,廷臣争者多得罪。济疏救鳊修邹守益、给事中邓继曾、御史马明衡,不听。既而遮诸朝臣于金水桥,伏哭左顺门,受杖阙廷。越十二日再杖,谪戍辽东。十六年,卒于戍所。隆庆初复官,赠太常少卿。

(节选自《明史·刘济传》)

【注释】①嗾:怂恿,唆使。②缇骑:为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③谏垣:负责谏言的官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