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世纪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取得的。工业革命中家庭消费观教育体系。英国既有的私立教育系统,如伊顿公学,主要是贵族教育;也有学徒制的工业教育方式,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生产经验和技巧,为工业革命生产线培养人才;良好而完善的宗教和慈善教育制度,则是面对平民的教育,保证了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化。这些,产生了英国工业化的基础,并实现了英国工业化的飞跃。

——周详《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兴衰》

材料二:经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推动和发展,到洋务运动后期已基本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救国思想,开展了教育救国实践的初步尝试,诸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创办了以同文馆为代表的近代第一批新式学堂……在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它“代表着向上的、前进的趋势”,故“能不胫而走,迅速发展,广泛传播”……从维新运动,到随后的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直至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教育救国思潮进入勃兴与高涨阶段。

——吴春苗《近代以来教育救国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2019年9月17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教育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潮兴起的原因。
(3)、材料三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最早是中国哪位领导人在哪一年明确提出的。这论断提出后,在空间和运载火箭方面,中国哪些科技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历史(过去的500年)

(郭嵩焘日记起自 1855 年,止于 1891 年郭去世前一日,中间缺三段,约 39 个月,首尾 37 年。记载当时内政外交、社会状况和学术艺文等。)

光绪三年正月初四日(1877 年 2 月 16 日)。拜访利如洋行,“行主刊木多…… 尚达及英人多乐温手击张锡九事”当了解到“伦敦人闻之,皆为不平”时,日记中留下“此邦民风之厚矣”的感悟。民风淳朴,知礼有节,即便比照中国士大夫们坚守不移的“华夷”标准,英国人也不再是什么“夷狄”蛮人。因此,在之后的日记中,郭嵩焘经常用诸如“厚”“平”之类的褒扬词语来表达对英国社会的好感。

光绪三年五月初十日(1877 年 6 月 20 日)。赴茶会,并进行参观,对于英国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他得出如下结论:“体察入微而探讨入神,直穷于思异矣。”甚至认为“此邦格致之学,无奇不备,可以弥天地之憾矣”。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78 年 1 月 20 日)。郭嵩焘等人谈论西方制度,认为西洋“君德”“相业”是中国自古及今从未所闻,而其国政开明、官吏选贤择能、议院服争无隐、政事一乘民意,是“积之久而亦 习为风谷”的结果。据此而感悟:“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良有由然也。”中国制度在郭嵩焘心目中, 已无复与西洋相较,惟寄望于中国风俗或可随之而变。

——据《郭嵩焘日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0年左右,英国生产了世界50%的铁、5/7的钢和40%的金属器件;1860年,英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接近20%,居全球首位。19世纪末,英国制造业世界第一的位置被超越,此后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不断萎缩。1890年初,英国的优势产业也在衰落,在钢铁这一工业化关键商品的生产中,美国和德国双双超过英国。1900年,英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萎缩至18.5%,低于美国的23.6%。1913年,英国制造业份额继续下降至13.6%,远低于美国的32%。

——任继球《世界工厂的挑战与应对》

材料二:为了使内阁在更迭时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保持稳定,1805年在财政部首先设立了一个专管日常事务的常务次官。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参预了政权,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开始长期执政。他们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廉价政府,以便能把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经济。1855年,帕麦斯顿政府又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文官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并决定成立文官制度委员会,负责考试事宜,这种用人和晋升的方式又称为“功绩制”。不过,这次改革并不彻底。

——摘编自王铭《英国文官制度述论》

材料三:1851—1861年,澳洲的黄金产量约为同时期世界总产量的40%,价值约为1.24亿英镑。1861—1891年的30年间,澳大利亚的绵羊从2098万头增长到10642万头,羊毛产量从6700万磅增长到63404万磅,使澳大利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861—1891年农业产值从610万英镑增至1050万英镑。19世纪下半叶,采矿业的发展推动了冶金工业的发展。在工矿业和冶金业的推动下,90年代的民族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

——李其荣《世界通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