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扶余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科学家科学研究的动机是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和“仁”“孝”之德,这二者是一致的,关注国计民生是“仁”孝”之德的进一步推广。所以,那些出于国计民生需要的科学研究,同样也是出于“仁””孝”之德。古代科学家尊崇经典,所以科学研究只是在经典所涉及的范围内展开,只是在对经典的诠释过程中有所发挥。先有《九章算术》,后有《九章算术注》;先有《水经》,后有《水经注》;先有《神农本草经》,后有《神农本草经集注》,诸如此类。

——摘编自乐爱国《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历代理论、实验、技术在各朝代总积分中所占比重(%)

朝代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魏、西晋

南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理论

12

23

0

6

10

13

15

2

8

-

4

19

8

16

40

实验

2

8

0

9

14

1

13

0

11

-

6

7

12

3

1

技术

86

69

100

85

76

86

72

98

81

-

90

74

80

81

59

——据周仲璧、周孟璞《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初探》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由领先到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90年,康熙帝在颐和园设如意馆,1713年前后建立蒙养斋算学馆,邀请西方熟悉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光学的传教士到此授课与研究,西方传教士称之为中国科学院。传教士白晋在写给路易十四的报告中说:“康熙帝需要招聘您的臣民——熟悉科学和艺术的耶稣会士,是为了让他们同已在宫中的耶稣会士在宫中建立起一个像法国皇家研究院那样的一个研究院。”康熙帝把“颐和园中的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白晋记述了皇帝对如意馆工匠们的“各类新奇制品的强烈爱好和深刻了解”,他每天验看这些“出自新建研究院院士之手的作品”,对其中的杰作给予奖赏。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并日趋衰微。

——摘编自白晋《康熙帝传》

材料二:1666年,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建立法兰西科学院。其成员享受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法兰西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院士们在毗邻的皇家图书馆(有一个实验室)的房间内每周聚会两次,会议轮番讨论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生物学、解剖学、理学和天文学等问题,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他们还组织了几次海外考察。当时知名的欧洲学者霍布斯、卡西尼、惠更斯等,都受其吸引并加入。路易十四死后,法兰西科学院一直延续下来,为法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世界

中国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1696年,巴黎出版《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该书是法国耶酥会士李明在华期间写给法国要人的通信汇编,对康熙年。间的中国作了详尽的介绍。

●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

●1593年,番薯由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

●1602年,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1637年,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688年,法国传教士张诚到由葡萄牙人徐日升神甫引荐觐见康熙帝,与法国另一传教士白晋同在宫廷供职。1689年,张诚和徐日升被委任充当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的译员。

●1663年,黄宗羲完成《明夷待访录》。

●1644年,清军入关。

●1729年,雍正设军机处。

●1736年,清朝祈谷于上帝,乾隆帝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建京师先蚕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三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

(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