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宝玉挨打(节选)

①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栉沐(梳洗)。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②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一时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切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他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禁,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旧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来?虽然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倘又受了暑呢,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是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信真。”

③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④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里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又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得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们取笑儿开心了。”宝玉听说,赶忙的放了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刚出了后院,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

(1)、第①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宝玉的疼痛?

(2)、“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你认为宝玉所说的“这些人”指哪些人?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3)、宝玉挨打,最心疼的是黛玉,但她却在宝钗之后才去探望,试分析她很晚才去探望,然后又急急逃避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①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鬈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大又圆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她一笑起来脸上便绽开了一朵花。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到这里定居。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来了一个老妇人——珍妮芙太太。这是一个孀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因而显得非常孤单。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呆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足有鸽子蛋大小。 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医生说那是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⑥温丝莱特回到自己的家中,她变得沉默自闭了。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玩了,她害怕手术。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她问了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⑦ 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休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问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⑧ 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伯克郡,找到了马休。她向马休提了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 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她改变方案。 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 ”马休医生答应了。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⑨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⑩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她顺利地成为一个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81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裂痕

刘剑飞

    ①王木和李林是光着屁股玩大的哥们儿,俩人上学时同班,上班时同个大院,后来结婚买房子,又成了邻居。偶有闲暇时,俩人喜欢推杯换盏,小酌几杯。或在家里,或至酒馆,整几样可口的小菜,弄两壶陈年老酒,就这么边喝边聊,天上地下、事业人生,无拘无束海侃一番,日子过得特别畅快!

    ②前几天,听闻李林刚刚在事业上又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好友,王木自然十分高兴,特意安排,要为他好好庆贺庆贺。酒是陈年的酒,壶还是那把老壶。王木这人好雅,平素饮酒对酒具很是讲究,无论到哪喝酒,都爱带上一把老壶。这是王木的父亲昔年从一老农手里淘回的,壶虽谈不上名贵,但也是上好的青花瓷,雪白的壶壁,上绘梅兰竹菊,再配上两只小巧的六角酒杯,喝起酒来,颇有几分雅兴。

    ③这晚,喝着喝着,李林就有些喝高了。为王木斟酒时,右手一颤,握着的壶不慎脱手。只听“咣啷”一声,酒壶磕在了盘子上,碎倒没碎,但那翘着的壶嘴却被硌掉了。李林脸一红,搓着手,很是过意不去。王木淡然一笑,一把破壶,烂就烂了吧!等明儿找人粘一下,还能凑合用。言毕,继续畅饮。

    ④这以后,俩人依然隔三岔五小酌几杯。只是,再没用过那摔破的壶。

    ⑤几年后的一个春天,某收藏协会组织一批权威专家来小城鉴宝。也是出于好奇,王木找出那把摔破壶嘴后又重新粘上的青花瓷壶,请专家鉴定。没承想,那位瓷器专家看过壶后,说此壶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纹饰细腻,乃是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珍品。只可惜被损坏了,不值钱了。倘若保存完好,目前的市场价至少在三十至五十万之间。听完专家的鉴定,王木一下子愣在那里,老半天才醒过神来。抱着壶回到家里,王木顿足捶胸,懊悔不迭。既悔自己没能好好珍藏此壶,又恼李林不该这么不小心,把壶摔破。

    ⑥这以后,王木像被抽去魂魄一般,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每天回到家里,他都拿出那把壶,一遍遍反复抚摸,边摸边喃喃自语,深悔自己痛失了宝贝。妻子知道这事后,闹着要去找李林,让李林赔壶。王木苦着脸劝阻,都是多年的好朋友了,怎么着也不能这样做啊!但王木的心里也在暗自埋怨李林。王木想,这李林也太不够意思了,如此珍贵的一件宝贝让你毁掉了,就是不让你按市场价赔偿,你也该来道个歉,表示表示心意啊!这么想着,王木对李林就有了芥蒂。以后李林再邀他喝酒时,他都婉言推托。

   ⑦此后,俩人渐渐疏远,偶尔碰一下面,也只是一笑而过。三年后的一天,王木无意间看到一则报道,说是前几年来本地鉴宝的那几个所谓的专家,据调查是一个诈骗团伙。王木的心猛一激灵:莫非──莫非自己的那把宝贝瓷壶,也是他们胡吹的?这下,王木再也坐不住了。第二天就带上那壶,到省博物馆找人做鉴定去了。博物馆专家的结论是:这就是把民间常用的酒壶,只不过年代久些而己。

    ⑧这,让王木大失所望。继尔,又如释重负,长舒了一口气。他蓦然感觉到,这几年撕扯内心的那种痛,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⑨此后,每有闲暇时,王木依然喜欢把玩那壶。回想起当初和李林对坐小酌的情景,王木忽然迫切地想要喝酒,并且想和李林一起喝酒。但,拿在手中的电话,却始终没有勇气拨过去。这把壶都有难以弥合的裂痕了,还能再喝出以前的味道吗?王木想。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

阎连科

    ①我l6岁那年,读了高中。学校是在离我家八九里外的一座山下、一条河边。我每天一早在天色蒙蒙亮中起床出村,急急地沿着一条沙土马路,朝学校奔去,午时在学校吃饭,天黑之前再赶回家里。

    ②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不是读书本身,而是徒步早出晚归。中午为了节俭,我不在学校食堂买饭,而在校外的围墙下面、庄稼地边,用三块砖头,架起锅灶烧饭煮汤。

    ③每每看到有骑自行车的同学从身边过去,看到他们可以骑车上学、下学,可以骑一辆车回家吃饭,我就像一个农民站在干旱的田头眼巴巴地望着大山那边的落雨。

    ④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乌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漫行。可我知道,自行车对于那时乡村绝大多数的农户是多么奢侈,尤其对于我家——连一棵未成材料的小树都要砍掉卖了买药的常年有着病人的家庭,想买自行车无异于想让枯树结果。

    ⑤我到山上挖地丁之类的中药材去卖,我到附近的县水泥厂捡人家扔掉不用的旧水泥袋,捆起来送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去卖……我用三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存下了32元钱。

    ⑥我决定到县城买一辆旧自行车,在一个星期天以无尽的好话和保证为抵押,借了同学一辆自行车,迎着朝阳朝县城赶去。

    ⑦为了能够把买回的车子从县城弄回来,我又请了一位同学坐在借来的自行车的后座上。可就在我们一路上计划着买一辆什么样的旧车时,我们和迎面开来的一辆拖拉机撞在了一起。

    ⑧我的手破了,白骨露在外面。同学的腿上血流不止。

    ⑨最重要的是,我借的自行车的后轮圈被撞得叠在了一块儿,断了的车条像割过的麦茬儿。我和同学把自行车扛到镇上修理,一共花去了28元钱。当手里还剩下4元时,我再也不去想拥有一辆自行车的事情了。

    ⑩在一个黄昏,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院落里停了一辆半旧的邮电蓝自行车,说县邮电局有一批自行车退役,降价处理,哥哥就给我买了一辆,60元钱。

    ⑪我知道哥哥那时作为邮电局的职工,每月只有21元6角的工资,骑车往几十里外的山区送报时,几乎每天只吃两顿饭。

    ⑫可我还是为有了一辆自行车欣喜若狂。这辆邮电蓝的自行车,实在是伴随着我走过了命运中印痕最深的一段行程,我不仅骑着它有些得意地读了一年半的高中,而且高中肄业以后,我每天骑着它到十里外的水坝子上当了两年小工,甚至,我还骑着它到一百多里外的洛阳干活挣钱,以帮助家庭度过岁月中最为困难的一段漫长的光阴。

    ⑬最重要的似乎还不是这些,而是它满足了我少年的虚荣,使我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感到一切艰辛都会在我的自行车轮下被我碾过去;感到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敢于抬起脚来,也就没有过不去的河。

    ⑭直到20周岁我当兵离家以后,因为家里总有病人,急需用钱时又把这车以60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

    ⑮如今,每年回家走在镇街上,我都忍不住要四处寻找张望。

 (选自《读者))2015年第3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卧镰

杨天斌

①农历处暑之前割完了最后一垄麦子,镰刀便上墙了,挂在屋檐下,弯弯的刃口闪着骄傲的亮光,像一枚银质的奖章佩戴在农家院的胸口上。从大暑到立秋,镰刀在麦地上游走,割完了一垄麦子又一垄麦子。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此刻,镰刀和人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好伙伴。

②几年前,我拎着一把镰刀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割麦、割荞、割麻、割油菜、什么活都要在腰里别上一把镰刀。一把镰刀的寿命不过几年光景,割着割着就磨秃了,逢上坚硬的东西还会损掉刃口,如此一来就要到青灰的磨石上去磨一磨,让它重新找回锋利。有时候缺了刃口的镰刀仅凭磨一下是不济事的,还需要到铁匠铺“轧”点钢,蘸一蘸火。

③记得有一年,父亲为生产队护秋,为堵截一只偷刨洋芋的獾,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镰刀的一角。

那一刻,我从未看到镰刀是那样沮丧过,像晒蔫了的芋秧一样打不起精神。回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镰刀在磨石上发出的悲戚的响声让人不忍卒听,就像受了伤的病人在呻吟。山村的夜很安静,风不动,树不摆,大地和人以及村庄都乏了,都在悄无声息地睡眠,满地只有虚拟的月光朦胧地照着,我在月光下不停歇地磨着镰刀,我看到镰刀在我固执的磨砺中薄下去,露出了锋芒,但拿到眼前仔细一看,刃口仍然露出缺了的一角,丝毫也没有补回来,最后我终于失掉再磨下去的信心,不得不做放弃的打算。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槃的凤凰得到了新生。

④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物,最后终于被磨秃了,再也咬不动任何东西,可它尚能通过磨砺、通过淬火、回炉,重新找回锐利,找回青春。那么人呢?人在劳动过程中,也不断在使用自己,把自己使唤老了、磨成了弓腰驼背,但人却不能使自己重新回到20岁前,再活一次,这样想来,人比镰刀更悲哀,更值得珍惜。天底下大概没有一个农人怕把自己使唤老而拒绝劳作。有一个词组叫“人书俱老”,那是书法艺术中的特指,说是练书法者到老境,人与书艺都达到顶峰,书艺老到。可作为农人,恐怕即使农活技艺达到顶点,也不行了,再也提不动一把锄头或一把镰刀了。

⑤由此说来,庄稼还是够厉害的,时光也是够厉害的,庄稼能用它脆弱的茎秆把镰刀磨光、磨秃,最后变成一把无用的废铁。而人也会被时光使唤老,像一台到了使用期限的机器,闲置在墙根下“晒暖暖”,人和镰刀都有走到尽头的一天。

⑥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庄稼人把麦子打碾后,装进粮仓,便从繁忙中走出来,走上街道,互相打问麦子的收成,脸上都有一种收获后的喜悦和轻松,他们穿着短袖的汗衫,坐在秋凉后的门墩上,任减弱了热力的阳光把疲倦抚平,古铜色的脸上尽管缺少水分,但他们仍说笑着,享受着繁忙夏季之后的悠闲。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到来年,等我们重新起用时,也许它已是一把不能再使用的镰刀,只能弃置在墙角与废铁为伍。

⑦我总认为,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这时候的农人头脑异常清醒,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得像一把锈蚀严重的镰刀,失去生命的亮色,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

阅读理解

石匠留下的歌

何立伟

沿一条仄仄的石板路,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

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摆,褡裢里便发出来金属的钝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碾子要凿了哦!”

爹正在水碾子坊里扫谷。提着高粱帚子出来,见是陌生客,忙取了紫竹烟筒递过去。那石匠其时已将一根纸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了。

似乎从那陌生客紫红的脸膛,以及他吸纸烟的派头上,看出其人的不凡来了。

水碾子正要凿槽咧,很快就讲定了工价,无争无吵,各自一派让得三分的气度。那石匠绕碾子转了三圈,也并不发表阔论交谈。从裢里取了锤凿,水碾子坊里,就叮叮当当热闹了起来。四面的苍苍郁郁的山壑里,一时贮满了这十分好听的声音。

先前这水碾子终日碾谷,其音清越,其韵悠扬,好比寨前的四妹子,不紧不慢,打出好听的出歌来。后来,日日磨,日日磨,磨平了石槽,碾子就一声一声闷如沉雷了,不再动人。不再亲切。

天热起来,他就索性打起赤膊,凿。他膀大腰圆,甩锤子的时候,上身的肌肉有规律地滚动。汗水使他宽阔的胸膛油着异彩。简直那不是血肉之躯,简直那本身就是一錾一錾凿出来的。像一尊石雕。

拿来了蒲扇,拿来了茶罐,拿来了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爹吩咐:“你好生招呼石匠师傅吧。”我说:“好。”爹放不下心又吩咐:“这石匠一定见过世界,莫要让他笑话我桃花寨人不晓得礼数。”我说:“好!”

我就同他打扇,将酽茶斟得满满的,双手稳稳递与他。请他歇憩,请他喝茶。手里捏一把爹平日藏在柜里舍不得吸的,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

而我主要想同他谈讲。只想他是见过世界的,那重重的山外头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呢?有山歌打得如同四妹子一样好听的么?有日夜转动的水碾子么?有切得极细极细而舍不得吸的烟丝么?……

他却默默喝茶,默默吸烟,默默歇憩。从鼻孔里口角里喷出的烟云浓浓的、辣辣的、也是默默的。

但顷刻他又拿起了锤子。烟蒂于是在脚边断续着残烟几缕。山谷里,而且飞翔着钢与石的回音。很长的一声一声。仿佛四山里万人千人在凿岩取石,你呼我应。

好像他是不晓得什么疲劳的;好像他是不愿同我这小孩子讲的;好像那硬邦邦的石头,才是他的好朋友。我的心里盈满了小孩子不被大人理解和尊重的委屈。

后来又歇憩的时候,我终于极恳切地同他说:“说个故事我听吧。说个故事!”

“故事?什么故事?”他放下了锤子。

真的,什么故事呢?竟不晓得这个世界有哪样一些故事。

于是我说:“随便你同我讲点什么吧。反正我什么都不晓得。”

“等你长大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了,你就会什么都晓得的。用不着别人讲。用不着。”他将那多茧的厚实的手掌放在我的脑壳上,[A]“唉,你还小,你还不懂事。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

好久了我才说:“那就打一个山歌吧。”

歉意的一笑,摇摇头,他又去凿那磨槽。洁白的石砾在錾子尖上跳跃,落在地上,落在他的裤褶缝里,如一层层雪粉。

直到黄昏从山沟里溢了出来,才将那叮叮咚咚的锤声淹没掉。而这时,那很大的碾槽,正凿得如一朵刚刚绽放的山茶花。

只有掌灯吃夜饭时,才看出他累了,倦了。爹招待他,用了好香的米酒,用了荷包煎蛋,和一条腊得透明的麂子腿。那麂子,还是去冬大雪封山时,爹在鹰嘴岩打的。好肥的麂子。爹舍不得吃,除非来了贵客。

爹问他这问他那。爹这人,就景仰见过世面的人。而那石匠总是回答的很少,很有分寸。你总觉得他不肯说出来的东西必定深奥,但他不说,你并不觉得失礼。他那紫红的脸膛,有力的鼻梁,深刻的皱纹,使你感觉到他是一部书,但谁也无法打开。爹只好死劲地敬酒。

“多谢。喝不得了。明日赶早,我还要行路。”

“往那边走?岩陀,还是檀木坡?”

[B]“哪里有工夫做,就到哪里去。石匠嘛,走四方,吃四方。”

他笑了一下,笑得好淡。起身,打一轮拱手,他晃晃地朝东厢房走去。

第二日天刚放明,爬起来我就要去找石匠。要问他,见了世面的人,为什么不会讲故事不会打山歌?

爹朝水闸走去,说:“这时候才起来,石匠他走了咧!”

跑到高处,朝雾中的石板路望去,终于看见了他那朦朦胧胧的背影。其实无法说那是背影,整个的只是小小的一个黑点了。那黑点,在这迷蒙的天地之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就消失在了晨雾之中。他走了。同他来时一样,同他吸烟凿石时一样,是默默的,无声无息的。天和地,好大呵!

哗啦——爹把水闸扯开了。蓄了一夜的溪水,扑过来,攀住染满了青苔的木轮了,木轮子就滚动起来,吱吱呀呀地带动了水磨,这清新的空气里,就颤动着它那好听的声音了。

比先前还要好听些!清越。悠扬。娓娓地,悄悄地,向你叙述着什么。

什么呢?你说不甚明白。但你于这不甚明白之中又实在明白了许多事理。

我长大了。

后来我一直觉得,这终日流淌的水碾子的声音,是那个默默的石匠,留下的一支很长很长的歌,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选自《人民文学》1983年06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披一袭风行走的父亲

段奇清

①“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乡人们看来,风是缘起于每一个生命的。

②一个生命孕育时,这个生命的一缕风也就孕育了。一个人出生时,这个人的一缕风也就诞生了。家乡人或许不懂得“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但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庄稼树木摇曳起的一缕风相呼应。“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有的人生命的一缕风是杨柳风,有的人是一缕槐树风,有的人则是一缕荷莲风……奶奶说,我父亲的风却是一缕桃李风。

③奶奶对我说,父亲还年幼时,就爱在或红或紫或黄的蒲公英花、雪白的地米菜花、粉黄的马齿苋花等摇曳起的一缕缕风中奔跑。那些花身下窄小的田埂,因雨水的淋漓变得极为滑溜,父亲却披一袭风如履平地。他是到麦地里去觅桃树苗的——被扔在灰塘中的桃核,连同草木灰在麦子播种前被运送到田里,春天一到,几番春风春雨后,桃核便破土长成了小桃苗。

④父亲便把它们挖了回来,栽种到门前的菜园里,只三年工夫,挖来时不过半尺高的桃苗就刷刷长得屋檐般高了,也开始了它们生命中的第一次开花结果。在我七八岁时,那桃树已长成有几根粗壮枝条的大桃树了。

⑤十岁那年我放学回家,看到桃树的枝条在动,最初我还以为是风吹动枝条。可转念一想,不对,其他树枝纹丝不动,根本就没有风啊!我这才知道是有顽皮嘴馋的孩子爬上树去在偷摘桃子呢!我拿了一根竹竿正要去捅那孩子的屁股,忽然一阵风起,原来正在院子里编竹筐的父亲一把拽住了我说:“清儿,不要吓着了孩子,你一阵风儿地卷过去,会把孩子吓得从树上掉下来的。”

⑥待到那孩子安全地从桃树上溜下来时,我发现是村西头的小东。这时父亲披着一袭温和的风走了过去,轻抚着小东的头说:“它们还没成熟呢,吃了这些毛桃子小肚会非常痛的。等到它们熟了,让清哥哥帮你摘,行吗?”这时,有风吹得桃树枝条柔柔地摇动着,我想:这风定是父亲的一缕风。

⑦后来,改革开放,由于父亲擅长种桃,在他的精心打理下,村子里便有了第一个桃园。村上有一位盲婆婆,我叫她杨四奶奶,后来她连耳朵也听不太清了。夏日,杨四奶奶会坐在村头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享受一阵阵清凉的风。要是父亲去桃林,或从桃林回到村里,离杨四奶奶坐的地方尚有十多步远,杨四奶奶就会说:“是清儿他爹来了。”我非常惊奇,问杨四奶奶:“您怎么知道是我父亲?”她说:“我虽说看不到你父亲的模样儿,也听不准他的脚步声,但我认识他的风。他的风不快不慢,带着桃树的阳刚之气,却也不乏温顺,还有着桃子的芬芳与甜蜜。”

⑧杨四奶奶是早些年逃荒从外地来到村子里的,对于孤身一人的她,父亲平素总会接济,每到桃子成熟时,父亲还会用篮子装了那些个儿大的、脸蛋红红的、直冒着甜滋滋气味儿的桃子对我说:“清儿,把这些桃子给杨四奶奶送去。”

⑨父亲的桃园每年都丰收,不几年我们家也就成了村上的富裕人家。这时有乡亲们也要种植桃子,父亲会选择最好的桃苗给他们送过去。从耘地、下肥,到整垄、栽种,甚或防虫治病,父亲都会手把手地教。

⑩后来,村里要种桃的人越来越多,父亲索性办起了夜校,自编了课本,在一家印刷厂印制了许多本,免费发到他们手中。每到夜晚,一盏盏煤油灯下,有关种桃的技艺,会被父亲娓娓道来,就像一缕缕风穿过千亩桃林,带着桃树枝枝叶叶的甜蜜和晖光,漫过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融入乡亲们的心田,催生出乡亲们的美好日子和幸福生活。

⑪不出两年,父亲便是桃李满村庄了,乡亲们一座座或大或小的桃园,都有桃树葳蕤地摇曳满树繁枝于明媚的阳光与和煦的风中。乡亲们富裕了,也不忘帮助困难的人,他们就像一片片枝叶相扶,花朵相映的桃林,借着一阵阵和谐善良的风,让扶危济困蔚然成风。

⑫“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虽说我离开家乡已很久了,父亲离开我们也已很多年了,但我还会常常回到家乡去沐浴那清新的永远不可忘怀的风,或伫足回望父亲的风。这时,我都能感觉到父亲正披一袭风,依然像当年一样,将他那慈爱温暖的风洒满我的心田。

⑬回到家乡,我也会感受一番自己的风。如今,我自己的风多是穿行在林立的城市楼台中,驻足于街道旁婆娑起舞的丰腴的梧桐树叶上……但它的根就在家乡古老的门环间,在油油亮亮的桃树枝叶间……

(选自《思维与智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