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孤独之旅》同步练习

为什么说父子俩最大的敌人是孤独?他们是如何战胜这一敌人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半碗月亮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月亮的晚上,乡下是不用点灯的。在田间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踏着月光归来,烧火做饭,而后端起碗聚在路边树下。在月光的映衬下,每张清秀的、粗粝的、沧桑的、褶皱的年轻或年老的脸上都泛着光亮,吃着聊着,扯谈着田间的活计。

    一群孩子在月光下疯跑玩耍,我很少参与其中,尤其金枝、银枝两姐妹在时。我那时六岁,性格内向孤僻,经常或倚或坐在矮墙上,一个人看月亮。我觉得他们是一伙的,我跟月亮是一伙的 , 要不怎么我笑它也笑。一缕缕饭香钻入鼻中,我不停地朝路上张望。待到母亲披着银白色的月光,扛着锄头缓步走来,我便跳下墙飞奔上前。

    那年初春,我患了病,咳嗽得很厉害。母亲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十几里外的乡医院看病。药吃了不少,病却不见好转。那天母亲又带我去乡里看病,回来天色已晚。站到院墙外,我捂着心口剧烈地咳嗽着,一只鸟惊飞在月色中。

    柴门突然开了,门里站着位身穿军装的清瘦男人,是父亲。他挟带着海风的气息风尘仆仆地归来,听邻居说母亲带我看病去了,下厨把饭做好,等候我们回来。母亲惊喜又慌张,目光温柔而甜蜜地缠绕在父亲身上,看他进灶间把汤盛好,端到院中石桌上。

    我冷冷地看着父亲,心里说不出是怨是恼。他常年不在家,把地里的活撂给母亲,偶尔回来住几天又走了。我恨隔壁家的金枝、银枝,她们的眼睛很大,可心是盲的,脑袋里装满了恶作剧,不时爆出一串嘲笑,但我羡慕她们有个壮如黑塔般强悍的爹,俩人经常骄傲地跟随其后。

    碗里装大半碗粥,稀得照见人影,我心里更觉委屈,干脆坐着不动。父亲轻叹一声,愧疚地垂头,旋即兴奋地说道:“快看,碗里有什么?”我低头看,什么也没发现。“碗里有个月亮。”父亲又说。可不是吗?碗里有一个白胖的月亮,连母亲也看呆了,分外惊喜,说:“像个剥皮的鸡蛋。”

    为了给我治病,母亲卖掉了家中攒了半年的鸡蛋。我心情好起来,捧起碗小口地抿着,直到把碗底舔得一干二净。

    饭后,父亲端出碗水煮大蒜,笑着说:“里面放了冰糖,能治咳嗽的,就着月亮喝下去吧。”那时冰糖稀缺,市面上买不到,是父亲从部队带回来的。那夜我睡得酣甜,仿佛肚子里真的卧了个月亮。

    随后的几天晚上,我喝着稀粥外加冰糖水,父亲陪我一起赏月,看碗中的月亮碎了又圆。一周后,他匆匆返回时,我的咳嗽竟完全好了。

    随着父亲转业,我们家搬进了城里。我是在多年以后,才懂得父亲的用意之深——心有明月自澄净。只是我至今未曾问过,坚守海岛的那些艰苦又寂寥的夜晚,他是否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思潮起伏?

    在静寂的夜里,我又梦见小山村,碗中的月亮轻轻地晃荡着,洒落一枕思念。朦胧间月亮从碗中升起来,变得又大又亮悬在空中,使我放下纠结与挂碍,心中一片空明清澈。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在路上

①每天驾车蜗行在北京拥堵的道路上,脑中经常闪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日子长了,发现这些想法有时其实挺有意思。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条漫漫长路,这些想法就有了一点儿人生启示的味道。

②常常看到一种有趣的现象:在拥堵不堪的路段,明明谁也无法按规定的时速前行,但总有车技高超的好汉,驾驶或豪华或不豪华的轿车从身旁呼啸而过。忽而突然并线,忽而强行超车,东穿西拐,愣是能在无法奔驰的路段找到狂奔的感觉,总是能从无路可走的地方杀出一条“坦途”。在他一路“车技”表演的过程中,像我等驾龄不长也不短的“二把刀”,只有心生艳羡或行注目礼的份儿。有几次这类好汉从身旁一闪而过,若不是做过门将的我反应还算迅速,没准儿就要发生车毁人亡的悲剧。正当我气愤难当的时候,却闻重金属打击乐伴着狂放而得意的笑声从车中飘出。我自认活得没人家潇洒,也无力与其较量车技,只好甘拜下风,继续在自己的车道中蜗行。

③有趣的是,行至前方红灯处,竟意外发现那辆潇洒之极的“飞车”也乖乖地停在横线等候,一路狂奔历尽艰险,似乎并未使它遥遥领先,把我等“菜鸟”远远抛在后面。忙活了半天,原来大家仍然在一条起跑线上。既然如此,这一路闪转腾挪、横冲直撞,又是为了什么呢?一个红灯处情形如此,到达终点大家是不是也难分先后呢?看来,规规矩矩驾驶,与绞尽脑汁、争先恐后、使出十八般武艺在路上折腾,从结果上说实在没有多大不同。

④其实人生的路也差不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目标,达到目标的路都很漫长。是按照既定的“交通规则”不疾不徐、舒缓有致地前行,还是费尽心机,争先恐后,在人们的一片唾骂声中踉跄前冲、勉强硬行,甚至摔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每个人当然有自己的选择,无需别人操心。在我看来,人生的“路况”是相对固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抱怨道路狭窄、路面不平、道路发展速度赶不上汽车发展速度没用,指责红灯太多、骑车人不守规矩、行人乱穿马路也不起多大作用。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外在环境的改变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很长时间。与其指责抱怨,不如反求诸己,选择一种相对平和自救的方式,将自己置于更加安全有效,别人看来也不闹心的人生状态里。

⑤而人生路上的潇洒君子可能对这种看法不以为然。他们奉行的是一种自以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处处要强,事事争先,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们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还是其乐无穷。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乐而忘忧,乐不可支,此乐何极!

⑥相对而言,前者活得可能比较单纯、比较简单、比较没有色彩,“过程的丰富性”远不能与潇洒君子相媲美。你看人家潇洒君子是多么丰富、多么充实啊!只要有一辆车走在自己前头,就要设法超过去,哪怕冒着被警察抓获的危险,也在所不惜;只要有一辆车挡了自己的去路,就要把喇叭按得山响、车灯闪得贼亮,唯恐人家不知道他来了。他为“过程的丰富性”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辛劳,承担了常人根本不愿承担的风险和成本。他从中的确得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路人的白眼和鄙视。或许他真是一个“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只重过程,不看结果”的超拔之士。但在常理看来,他却不免有些可笑。因为在“一路超越”的过程中,他不是算计别人,就是被人算计;不是冒犯别人,就是被人冒犯;不是加害于人,就是为人所害。他比一般人多付出了智慧和力量,也比一般人多承受了危险和恐慌。他的人生成本无疑是很大的,而他的实际收获可能是很可怜的。至于“过程的丰富”,那不过是他的自我安慰,别人未必作如是观。想想那些我们身边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不惜机关算尽的“聪明人”吧,想想那些我们熟悉的人生路上的抢跑者和越位者吧,与人们的无情否定和彻底不屑相比,他们收获的那点可怜的“实惠”又算得了什么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圆满

①连接边陲的铁路终于全线贯通,首发列车命名为“圆满号”,首发通车日定在今天,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②报社要推选一位随行采访记者,采访的话题定为“讲述你心中最圆满的‘圆满’故事”。报社的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柳菡,因为这条铁路线从修建到贯通布满了柳菡采访的足迹,也蕴含了柳菡太多太多的思念和牵挂。

③车厢里洋溢着祥和与喜气,八月十五还在旅途中的人一定是奔着团圆而去的。

④坐在柳菡对面的,是一对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一杯奶茶也要你一口我一口地喝,喝得柳菡都有几分羡慕,也勾起了她的落寞。今天,原本是柳菡和大明订婚的日子,可是……

⑤柳菡调整状态,笑着提出了采访的问题。新娘指着新郎笑盈盈地说:“有了他,我就圆满啦!”新郎虽有些腼腆,但表白爱情毫不含糊:“你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幸福的表白仿佛让空气充满了甜蜜的味道。

⑥坐在柳菡旁边的是一对父子,父亲嘴角挂着藏不住的笑意。听了柳菡的提问,父亲乐呵呵地说:“我家伢子呀,圆了我的梦啦!考上了博士咧,咱刘家的第一个,也是咱村里盘古开天地后的第一个咧!儿女争气,这就是咱老刘家的圆满咧!”柳菡和邻座都被这位父亲的这份自豪感染了。

⑦坐在前排靠窗位置的是一位端庄优雅的中年女士,脸上的表情略显忧郁。柳菡有些好奇,简单地自我介绍之后,便提出了采访问题。中年女士好像被这个话题触动了心事,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唉……母亲健在的时候,我总以为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去孝顺母亲,谁知道一错过就是一辈子……我期盼的圆满就是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父母健在,孩子安好,一桌团圆饭香气四溢。”说着,她的眼眶泛着泪花。

⑧柳菡也被深深触动,是呀,幸福和美的天伦之乐,就是一份最朴素的圆满。她又何尝不期盼这样的圆满呢?她和大明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今年的探亲假,大明也因为执行任务而没有回来。

⑨“姐,你在这里呀!我就料到你会乘坐‘圆满号’。”一位帅气的乘务员笑着立在她身旁。“小满,怎么是你?”柳菡惊讶地站起来,“姐是来采访的。今天,你又当班?”小满是柳菡的邻居,也听说了柳菡今天订婚延期的事。

⑩“看你这精气神十足,讲讲你的‘圆满’故事。”柳菡朝他胸前佩戴的“青年先锋标兵”的徽牌竖起了大拇指。小满调皮地挺了挺胸,说:“姐,这你还看不出吗?我现在不就是一个事业圆满的典型吗?”顿了一下,小满歉疚地说:“不过,对父母,我做得不圆满,我有五年没有陪父母一起过中秋了!但是我爸妈非常理解我!”小满转而高兴地说:“姐,我还在攻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呢!作为新时代的乘务员,不仅要做好服务,更要把服务做到乘客的心灵深处,让每一位乘客都满意。”他忽然认真地问:“姐,你的圆满呢?”

⑪小满这一问,把柳菡的思绪推向了三年前。三年前,柳菡和大明相识于一次采访。那是个风雪交加的大年三十,柳菡作为前方记者到紧急抢险地采访。在风雪中,她看见正在指挥抢险的大明。他身上的军人气质和镇定自如的神情,一下就打动了从小崇拜军人的柳菡。采访中,柳菡问大明是否担心过自己的安危。他坚定地回答了一句话:“护卫人民的安康和幸福,这是我的使命!”话音刚落,悠扬激越的新年钟声敲响,绚烂的焰火在空中尽情绽放,喜庆与祥和笼罩着千家万户。柳菡望着风雪中的大明,心想:“他就是我追随的那颗星!”

⑫后来,他们的故事,就像这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既定的方向,演绎着执着和坚定。一千多个日子,这条铁路线承载了柳菡无尽的思念。

⑬两人原本定在今天订婚,祈望月圆人圆。大明也已经准假,但是部队突然下达紧急任务,不能按时回来的大明发来短信:“亲爱的,抱歉,我欠你一个圆满!”

⑭柳菡望向窗外,笑着对小满说:“姐的圆满在那里!”此时,天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她仿佛看到了天空的满月与远在边陲的大明融为一体,这轮满月照着今夜所有幸福团圆的人们,也映照着人们每一个幸福圆满的日子,更照亮了柳菡的心……

⑮“正是有了满月的光辉,团圆的人们才更感觉到幸福的甜蜜。”柳菡这样想着,对大明有了更多的理解,也有了更多的自豪与幸福。她回到座位,欣然回复了大明:“亲爱的,你给了我最圆满的‘圆满’!”

现代文阅读

人间最美初夏时

鲁北明月

    相比寒意料峭中的春红匆匆谢去,初夏才是人间最美的时光。

    这个时节有最美的风,南风吹笋,熏风入弦;也有最好的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还有最美的绿。有最好的阳光,明而不媚,浓而不烈;还有最好的节气,小满和芒种。这个时节,北方的小麦正在灌浆,南方的水稻开始播种,感觉是场为期一年的四幕剧,喧哗的前奏与交代接近尾声,随之而来的是故事的精彩铺陈和情节的渐入佳境。

    初夏时节,万物生长,花自然不会少。譬如蔷薇,据说原名叫“墙藤”,亦名“墙蘼”。按李时珍的说法,因其“草蔓柔靡,依墙援而生”,故名“墙蘼”。“墙藤”“墙蘼”也好,“蔷薇”也罢,叫什么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城市凡有蔷薇的地方,那里就会有一堵如火焰般热烈的花墙,成为万绿丛中最为醒目的点缀。相比春天的梅、樱以及谷雨前花开时节的牡丹,初夏的花色大都是低调甚至内敛的,香樟、女贞、木兰以及楝树的花都选择开在树顶。我曾长久地抬头,远远地看一株楝树,看淡紫的花,细细碎碎密密地开在高高的树巅。那些花像是刻意避开人间烟火,选择与夏日的云天风雨阳光为伴,绚烂中平添几分含蓄与从容的奢华。郑振铎译本的泰戈尔《飞鸟集》中有佳句“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我认为绚烂一词远非字面的华丽。

    初夏时节,其实更宜观绿,杨万里有诗云:“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又和风雨二首》(其二)]各种质地的绿,在初夏的阳光里汪洋恣肆,层层叠叠,弥散着无穷的生命张力与赤诚。有一日闲走林间,头上绿盖如波,地上光影自动,就连空气里仿佛也浸润着浓稠的绿意和生命的律动。不过,最让人惊喜的还得是那些叶底再也掩藏不住的收获,那些曾经在春风里让人惊艳,在春雨里让人惋惜的花朵,正在初夏时节魔术般地幻化出缤纷的夏果。

    再看宋代词人赵彦端午睡醒来发现的惊喜,“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我猜想:赵先生大概率会当场采下那樱桃偷偷塞进嘴里吧。换作我,也是这副吃相。“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青的梅子,红的樱桃,黄的枇杷和紫的杨梅,初夏时节的阳光下、风雨里,所有事物都在不停地长大,不停地成熟,不停地圆满,不停地让人间热烈和丰富起来。

    那日走到构树下,看见成熟的构树果(又称楮实)像爆裂的红色绒球疏疏地挂在枝丫上,再次想起赵彦端。面对肥美多汁的诱惑,看看四下无人,我也采下一枚,扯一丝红红的果肉塞进嘴里,黏黏的,像桑葚。事后想起梭罗在《野果》中有关于草莓的一小段文字:“仿佛天意,初夏时咬开一个草莓,就真的像吃下一颗红彤彤的心,勇气豪情顿时油然而生,一年余下漫长的日子里就能面对一切,担当一切。”

    当然,即使没吃草莓或构树的红果,在这万物葱、欣欣向荣的初夏,在这所有的美好正在奔涌而来的当下,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只管低调、谦逊和努力奔赴!就似那日看到的一株笋,不,应该说是一棵年轻的竹子,还没开枝散叶,但已经比所有的竹子都要高。年轻的竹子远远地伫立在竹林外围,初夏的风雨里仿佛正在微微抱拳躬身,轻轻地说一声:初来乍到,请多指教!

【注释】①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