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11牛郎织女(二)(人教部编版)

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这句话是对牛郎的语言描写,体现了牛郎对老牛的关心之情。 B、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这是老牛临终的嘱托,为下文作铺垫,因为下文写牛郎追赶王母娘娘就是凭借了牛皮的帮助。 C、“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愁甚麼呢?她没告诉牛郎。”为下文王母娘娘抓她回去做铺垫。 D、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风呼呼地直响。飞了一会儿,望见妻子和老太婆了,他就喊:“我来了。”(抓住牛郎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不畏强权,不怕压迫,对自己的妻子充满着爱。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练习。

“沙漠之舟”骆驼

    它那高高的背,仿佛一座凸起的小山;那四条大长腿,走路并不笨拙,脚上还长着厚厚的大肉垫。它日夜兼程走在浩瀚的沙海中,连续多少个昼夜都不喝一滴水,只要吃上一些粗糙的沙漠植物,就很满足了。不问路途的遥远,哪管酷暑严寒的威胁,就凭它这足够的耐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你知道它是谁吗?他就是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

    你知道为什么人们称它是“沙漠之舟”吗?那是由于它的身上具备了许许多多战胜各种恶劣环境的特殊构造和功能。

    就说在漫无边际的沙漠里行路吧!人们一脚下去,踩出一个大深窝,拔出脚来有事多么的吃力艰难。可是这对骆驼却算得了什么!它那厚厚的肉脚垫,从来都不会陷入沙窝。

    沙漠里常常起风。刮起风来昏天黑地,迷了眼睛,更看不清前面的方向。可是这对骆驼来说实在不成问题,因为它长有长长的眼睫毛,完全能够阻挡细沙。还有它的鼻子,总是一张一合,这样闭合又有什么样的灰尘能侵入呢?

    特别是它背上的那座“小山峰”,那是贮存食物和水分再好不过的仓库。难怪它不吃不喝,时间过去了多么久也饿不死,原来,那驼峰就是它生命的后盾啊!

    骆驼脚大、身高,适合在充满艰难险阻的大沙漠里行走。称它为“沙漠之舟”,多么恰如其分啊!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周庄水韵(节选)

赵丽宏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晶莹  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耀眼  眩目)的花纹……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我到周庄,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  眩目)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  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聆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