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増笑耳。

(《聊斋志异》)

(乙)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

【注释】①荛(ráo):打柴。②虚:通“墟”,集市。③为市:谈生意,指寻找买主。④微伺:偷偷地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行甚远

②其一坐于前

③屠

④布其口

逾四十里

⑥贼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 B、悟前狼假寐(才) C、虚所卖之(代其中一个强盗) D、缚背刃(把)
(3)、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B、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C、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D、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4)、翻译下面句子。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5)、屠夫和区寄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说说这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 日夜,解衣欲睡,月色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人远 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 必空旷幽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① 顷刻之玩也

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 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②, 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③ 、瑶台、广寒之宫,未尝身 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 堆观月记。

(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④ )

【注释】①蕲(qí):求。②金积:堆积的黄金。③阆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 山之一。④作者因言事被罢官北归,途径洞庭湖,登湖中金沙堆观月所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