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厦门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跑得快的秘密

路小虫

①2009年,尤赛恩·博尔特以37千米/小时的速度冲过跑道,而在2014年丹尼斯·基米托以20.6千米/小时的速度成为马拉松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到底是什么使得博尔特和基米托跑得如此之快?科学家们的研究为我们揭开谜底。

    ②人们在跑步的时候,都用了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完成迈步和抬腿这两个动作,但短跑运动员却能够在每一次向前奔跑的时候让自己跑得更远,秘密就在于他们的抬腿技巧上。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赛跑时,都能把膝盖抬得足够高,好让腿部拥有一定的速度,这样在向前迈步时就能够从地面获得更多的支持力。所以,要想跑得更快,首先要让后腿用更快的速度离开地面,等到脚步着地时,后面的一条腿的膝盖就要抬到和前腿膝盖相对水平的位置。其次,在脚着地时要保持身体各部分直立,不要弯曲,这样才不会让力量流失。

    ③在耐力长跑中,要想跑得快,能量供给是个关键因素。跑得太快,体能同样消耗得快。所以,在长跑过程中要学会节省体能,在跑得快的同时把能量消耗速度降到最低,才能跑的远。有两种方法能够在一定速度的耐力长跑中保持体力:第一种是提高身体肌肉的最大摄氧能力。最大摄氧量一定程度上靠基因决定,但也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来提高,比如在平时的锻炼中可以先热身,然后用力跑3—5分钟,再慢跑2—3分钟,再继续用力跑,并一直重复这个过程。另一种方法是降低自己的体能消耗速度,例如做一些提高跑步速度的练习,补充营养,制定比赛策略或者是买一双自己喜欢的跑鞋,都能够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接近目标。

    ④人的肌肉纤维分成两种:快缩肌和慢缩肌,而且每个人的肌肉里这两者都存在,尽管肌肉纤维的种类与数目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但是后天的训练也会对此产生改变。快缩肌有利于在奔跑时做爆发力强、速度快的冲刺运动,它们能快速收缩但是也很快就疲劳了;慢缩肌能够储存更多的能量,不容易疲劳,因此在耐力长跑中占有很大优势。可以想见,短跑冲刺运动员有更多的快缩肌,而长跑运动员则是拥有更多的慢缩肌。

    ⑤人类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利伯曼在《自然》杂志上提到了一个著名的理论,认为人们本就是为跑步而生的。该理论认为,早期人类为了生存捕获食物,让自己的身体不断地进化演变,以胜任这种长距离追踪猎物的任务。这样的演变为我们带来诸多优点,例如我们有发达的汗腺有助于身体散热和保持身体凉爽,避免在长跑中出现体温过高而危及生命;我们拥有强大的臀肌,这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相比最独特的一个特点,在跑步的过程中,它能更好地保持躯干平衡并提供力量;此外,我们腿部还有更长的肌腱——像弹簧一样,既能产生更多的力量还能更好地节约我们自身体能,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的身体正是为了跑步而生的。

(摘选自《百科新说》2018年8期,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只要把膝盖抬得足够高,每个人都能在短跟离跑步中跑得很快。 B、尤赛恩·博尔特能够跑得快得益于他比一般人都发达的慢缩肌。 C、人的肌肉纤维的种类与数日是由个体的基因决定的,很难改变。 D、长跑运动员跑步时流汗,是为了避免出现体温过高而危及生命。
(2)、第②段中提到“人们在跑步的时候,都用了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完成迈步和抬腿这两个动作”,“差不多”这个词可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3)、不善跑步的小林同学正为体育中考的长跑项目为难,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向他(她)介绍人类跑得快的原因,并提出三条具体的建议。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饺 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两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休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②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鸟,放到我的笼子里,歌声美妙绝伦,
      ③果然,我成功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飞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伟大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④我把鸟笼放在我家后院。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是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它的孩子要好得多的。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⑤第二天早上,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⑥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专家阿瑟·威力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于是,我就把那小可怜儿的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鸟的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鸟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我听了,大吃一惊。
      ⑦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阅读《月迹》,回答下列小题。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怪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锋利与柔软

李良旭

    还是在学生时代,金庸就表现出很高的文学天赋,他在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时,就是学校的名人。

    金庸的文学天赋,尤其得到校长张印通的赏识,他常常邀请金庸到自己办公室和寝室里,与他一起探讨文学。灯光摇曳,两人促膝长谈。文学,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他们成了一对十分要好的忘年交。

    在张印通的宿舍里,金庸看到了张印通收藏的许多文学书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文学名著。金庸的刻苦和勤奋博得校长张印通的赞许和好评。

    省立联合高中是当时浙江省的一所重点中学,校规十分严格,常有学生因违反校规而被开除。金庸的性格散漫,甚至有些桀鸷不驯,他常常秉笔直书,甚至给校规挑错。校长张印通为此多次劝导金庸,要他好好读书,收敛自己的锋芒。金庸表面上允诺,可一转身,依然我行我素。

    1941年,金庸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阿丽丝漫游记》,文章讽刺学校训导处主任在教学、管理上的无能和愚拙。文章发表后,学校一片哗然,训导处主任更是暴跳如雷,扬言要对金庸进行报复。

    校长张印通得知消息后,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为了维护校风和校纪,他毫不留情地将金庸开除了。有学生和老师向张印通求情,也被他一概拒绝。

    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金庸撑着油纸伞,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心里满是惆怅。忽然,张印通浑身湿透,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赶了过来。他一把拉住金庸的手说:“孩子你不能就这样走了,你将来还要在文学上成就一番事业。我想好了,我把你介绍到衢州中学上学, 那所中学的校长是我以前的一个同学,他一定会热情地收留你的。这是我写的引荐信,你去找他吧。”

    风雨中,仿佛出现了一道彩虹。金庸百感交集,不禁热泪盈眶。为了维护校风、校纪, 张印通铁面无私,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将他开除;另一方面,张印通的内心又是柔软的,给他指明了一条道路。

    那一刻,金庸似乎读懂了校长张印通锋利与柔软的侠骨柔情。

    在衢州中学,金庸惊讶地发现。学校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文学书籍,比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的图书馆收藏的更多、更丰富。在校图书馆里,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尤其喜爱阅读古典文学名著,这为他以后创作武侠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十年后,当金庸成为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时,他曾深情地回忆道,张印通校长的锋利与柔软,给他的武侠小说写作带来了很大影响,并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侠客,既有英勇无畏的一面,又有侠胆柔情的一面,这是他的武侠小说人物的一个显著特点。做人,也应该既有锋利的一面,又有柔软的一面,不可失之偏颇。

(小鸽摘自《扬子晚报》2016年8月4日)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来得徒

陈树茂

①20世纪60年代,张师傅还是小张的时候,就开始经营粥店。这店还是他父亲从上一辈手里接下来的,可谓是家传百年的老店,店里招牌便是“卤肉粥”。夫妻俩一个煮粥,一个招待客人,做的是小本生意,勉强也能养活家里六口人。

一年冬天的早上,下着大暴雨,一上午没有客人。张师傅无意间看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晕倒在店门口的角落里,全身都湿透了。出于好心,他将男孩抱进了店里。男孩醒来后,说他姓李,是附近村的,父母双亡,自己行乞到此,遇上大雨竟饿晕在这里。张师傅同情小李,便收留他在粥店帮忙洗碗打杂。

③一晃十几年,因儿女都不愿经营粥店,张师傅就将卤肉粥的制作秘诀传给了这个一直留在店里干活的小李。六十岁后,张师傅跟随儿子在省城开五金店,又把粥店全都交给小李打理,还收了一笔“转让费”,钱不多,意思一下罢了。张师傅偶尔回家探亲,小李倒是对老师傅尊敬有加。

④故事到这里,本该是大团圆结局的。无奈风云突变,那年张师傅儿子做生意亏了,欠了一屁股债,跑到外面躲起来了,账务竟全都落在老人身上。

⑤张师傅除了会煮卤肉粥,没有其他技能,便想拿回当年自己经营的粥店。但小李不乐意了,说这十几年来要不是自己用心经营粥店,这店可能早关门了。而且小李当年也是给了“转让费”的,如今卤肉粥已做成镇上的美食招牌,还上了美食节目,生意红火,他自然不肯归还。一来二去,张师傅与小李的关系都闹僵了,甚至不相往来。

⑥张师傅十几年没煮卤肉粥了,手艺也生疏了,想再开店也不容易,可每天仍要面对追债的人,如今又遭徒弟背叛,一气之下竟病倒了。

⑦张师傅家隔壁有个摆鱼摊的阿铃,平时经常来张师傅家串门,这会儿见张师傅生病没人照顾,她便好心天天来帮忙,用心照顾老人之余,也经常鼓励老人,说天无绝人之路,像她这样的,丈夫好吃懒做不干活,全靠自己摆鱼摊,不也一样能度日。张师傅病好之后,很是感激阿铃,决定教她煮卤肉粥。阿铃虽生性愚钝,倒是好学肯干,就这样成了张师傅的关门弟子。

⑧张师傅不厌其烦一遍遍手把手地教,告诉阿铃煮粥对选材要求尤其严格,要阿铃每次都选用本地上好的五花猪肉,用一等材料的卤料做成卤肉,又教阿铃煮“海鲜粥”,海鲜料也要用当地早晨运来的海鳗和海虾。阿铃就这样苦练了三四个月,张师傅在家里试吃了近百遍,终于点头说她可以出师了。不久,一块“铃姐卤肉粥”的招牌挂起来了。前三天新店开张全部八折,白粥任添。

⑨小李早就听说张师傅在教阿铃煮粥,他不以为意,自信地说:“我干了几十年,还会输给她一个刚学的菜鸟?”哪知道,当地人冲着新店八折争先过去尝鲜,却发现阿铃服务态度好,而且她店里的卤肉粥料足、新鲜,白粥还任加。这样一来,阿铃的店自然赢得一片喝彩声,很快店门口就开始要排队等位了。几个颇有威望的老人吃完后,还直夸阿铃深得张师傅真传,她家的卤肉粥堪称本地美食代表。有嘴刁的人,专程过去尝过后,也都竖起大拇指。就这样,“铃姐卤肉粥”店的好口碑一下传开了,生意异常火爆,还上了本地的电视新闻。

⑩小李的卤肉粥店生意给比下去了,竟一天不如一天。但他不信阿铃会比他煮得好,让儿子偷偷去买了一份回来,试了一口,真鲜,确实好,他都忍不住称赞。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一样的师傅、一样的配方,怎么自己就不如人家了?

⑪阿铃的卤肉粥店生意越来越好,她赚的钱除自己留一部分,也给张师傅一部分,让他拿去还债。张师傅很感激,逢人就说,自己上辈子修来的福分,老来得了个好徒弟阿铃。

(选自《羊城晚报》2023年9月6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