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灵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为贯彻《通知》精神,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突出爱国主题,就近开展节日文化活动,传承优秀节日文化、传统美德,于“6·1”儿童节当天,在文化艺术中心广场隆重举办了“绿色生活,幸福童年”亲子手绘教育实践活动和“我爱我家,献礼祖国70华诞”快闪活动。

    上午八点半,“绿色生活,幸福童年”亲子教育实践活动启动,现场悬挂布置了主题会标,培训部教师发出绿色生活倡议,并带领学生进行了宣誓,讲解规则后,孩子们现场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作画。同时,一场由培训部策划、活动部组织,中心师生、家长广泛参与的快闪活动同步上演。《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国家》、《红旗飘飘》、《爱我中华》一曲曲爱国歌曲唱出大家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表演者与群众现场互动,家长积极配合,踊跃参与,激情燃烧。伴随着全场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全场国旗挥舞,绘画组的孩子们也将一幅幅作品挂上了心愿树,活动达到高潮。

    本次活动学生、家长、群众共同参与,现场总参与人数达到千余人,盛况空前。活动充分展示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引领儿童对节日的感知从温馨幸福升华到对家乡、祖国的爱、自豪和祝福……

活动当天,电视台记者在现场进行随机采访,你被问到的问题是:请谈谈你参与这次活动的感受。请你以现场群众的身份做出回答,并将讲话内容写下来,要求符合情景主题和氛围特点,目的明确,内容集中、具体,不少于100字。

举一反三
完成《网络热议:女孩蹲着等地铁=没教养?》,完成小题。

网络热议:女孩蹲着等地铁=没教养?

    自媒体时代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谁也无法预测下一个舆论热点将是什么。即便许多人感觉某件事本身没有任何的公共价值,可仍然会成为舆论场上的大事件。比如这起“女孩蹲着等地铁等于没教养”的讨论。

    (事件回顾)

    2016年2月26日,有网友在微博发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显示,两名穿着呢子大衣的年轻女孩,蹲在地铁站台上,似乎正在玩手机。图片配文写道:“可能我老了,很多事情比较保守,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为何现在那么多女孩子不懂得教养?等个地铁就可以随随便便蹲着,难看不难看?谁教她们的?这是什么生活习惯?”

    一番言论引来众多网友的评论,至28日,“论战”范围持续蔓延,更有主流媒体及专家学者对此事发声。

    (网友看法)

    [支持派]

    再累也不要在公共场合蹲着,蹲着真的很难看,特别是小姑娘,一蹲气质全无!

    当他人都蹲着的时候。我是不愿意站着的,他人都站着时我也是不愿意蹲着的。因为相对的姿势比较尴尬。若一个人蹲着,你无意间正好走到他旁边,他又正好抬头,那么你有可能觉得受到冒犯了(因为他的视线虽无意却是对着你的私处的)。

    地铁进站的时候人多,她们占用下车通道很不安全。

    [反对派]

    她们蹲着就是没有教养?你偷拍发网上就是有教养了?讲到天上去最多就两个字,不雅。

    有礼貌的人吃饭会注意不洒汤,然而同桌的人洒了汤他也会装作没看到;一个人的教养是对自身而言的,并非是对他人而言的,当你的教养到了一种他人需要去包容你而改变自身的时候,这本身就是极其没有教养的行为。

    蹲着、坐着还是站着都是个人的生活习惯,我们拒绝公共场合不文明,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接受别人的生活习惯。两个姑娘的一个动作被上升到没教养的高度,未免小题大做了。

    (媒体评论)

    平心而论。无论男女,蹲在地上,确实不怎么好看,但也不是什么“没教养”。站着或者蹲着,并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是有没有影响到他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程度。——韩之江(记者)

    自媒体时代也造就了“全民狗仔”的怪圈,摆开那些捏造事实哗众取宠的不说,再义愤填膺也应该遵守规则和底线。所谓教养,首先是一种尊重,要懂得尊重到人,也是自身的一种尊严。

    ——王珣(情感作家)

    (资深剖析)

    网帖把一件孤立的事情放大,对两名女孩“不公平”。“在手机时代,人人都是记者,更应慎言慎行。”“我不反对把恶劣的行为放网上揭露,这是一种见义勇为,但是拍照者应该自律,要看对象的行为是不是真的违反社会公德。”——上海大学教授、礼仪专家胡申生

    公共舆论场,讨论个人问题尤其是不经意的行为习惯,是一种价值倒挂。女孩蹲着等地铁,并没有被证明是天天如此,还是累了或是肚子疼痛,也不值得别人去讨论,因为蹲着就被讨论,会给人”私斗成风的感觉;另一方面,既然是公共舆论场。就更应该讨论一些有公共价值的话题,讨论个人行为可以,但应该讨论对公共生活有重要或重大影响的个人行为。——中国网时事评论员王传涛

    (相关链接)

    在这个全民狂欢的网络时代,我们轻轻一敲键盘,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的行为嗤之以鼻、指指点点,轻易断定一个人的是与非、对与错。互联网时代,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盲目的跟从和浮躁的转发,而是宽容的谅解和理性的判新。  ——王文静

    千万别放大事实、哗众取宠,弄不好轻则遭人吐口水,重则惹上官司,那可就“摊上大事了”。多传播点正能量的新闻,因为在我们这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里,正能量的事每天都在发生。——艾才国

    世界上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许许多多的大事,为什么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引起国人的热议?给我们的应该是深深的思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