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白城市五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欣然起行
②怀民亦未寝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④盖竹柏影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blank#}1{#/blank#}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lank#}2{#/blank#}
①《海燕》是一篇著名的{#blank#}1{#/blank#}诗,作者是{#blank#}2{#/blank#}他是{#blank#}3{#/blank#}国伟大的{#blank#}4{#/blank#}家。
②本文是作者1901年3月写的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末尾的一章。它刻画了象征的海燕形象,讴歌了他们的战斗精神,预示了的前景。作品结尾诗人写道:“{#blank#}5{#/blank#}!”含义深刻又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列宁、斯大林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甲】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临武君①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曰:“请问兵要②。”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③。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求④也。”孙卿子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⑤ , 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⑥”。弓矢不调⑦则后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⑧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⑨而已。”
(选白《荀子·议兵》)
【注释】①临武君:战国时楚国将领。孙卿子:即荀子。赵孝成王:名丹,赵惠文王的儿子。②兵要:用兵的关键。③发:出发。④要求:关键。⑤古之道:古代用兵之道。⑥壹民:统一人心。⑦调:协调。⑧遣父:历史上著名的善御者,为周穆王驾车出游,得知叛乱消息,造父驾车日驰千里,周穆王得以迅速返回,平定了叛乱。⑨附民:使民众归附(支持)自己。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