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文本阅读

    蓝色的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灿若一朵木棉花。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 “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⑩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1)文章③、④、⑤段着重描绘了“她”与“我们”的不同,请根据文章,参照示例,完成下表。(每空4字,可选用文中词语或自己概括作答)

    “我们”

    “她”

    第③段

    灰头土脸

    明媚精神

    第④段

    1

    2

    第⑤段

    3

    4

    【答案】
    (2)2011年3月18日的《扬子晚报》刊登这篇文章时,删去了第①②小节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请你比较阅读,你觉得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为什么?
    【答案】
    (3)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
    【答案】
    (4)丁立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引自《生命是用来爱和珍惜的》),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答案】
    (5)这篇文章引发了同学们对“我想要的生活”的一场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观点一:生活就应该像文中的“她”一样,“养花种草,出门旅游”“去做义工”,这才是丰盈的生命。

    观点二:在追求事业和成就的时候有得失名利之心,无可厚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不能苛责。

    观点三:追求事业和成就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她”的生活是在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情况下“非常态”的选择。

    观点四:功名得失、事业成就都是浮云,生活在于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享受。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你可以赞成上述某个观点,也可以反对某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请阐明理由。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38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 ,回答相关问题。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阅读杨国力的《仿生食品的肉丸风波》(有删改)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2014年12月12日,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曝光了南宁市淡村农贸市场的牛肉丸里暗藏猫腻,品种繁多的牛肉丸价格存在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
             ②火锅,在中国是传统的冬季美食。火锅中不可缺少的食材便是丸子,其美味又实惠,并且种类繁多,有牛肉丸、虾丸、贡丸、蟹丸……根据含肉量的多少将肉丸分为特级、优级和普通级三级,特级的含肉量要求大于65%,优级的含肉量要大于55%,而普通肉丸的含肉量则要求大于45%。此外,三个等级的淀粉含量分别是特级不高于6%、优级不高于8%和普通级不高于10%,这类肉丸被称为“真肉丸”。
             ③然而,很多消费者都买超市现成散装的丸子,种类繁多的丸子使人“乱花渐欲迷人眼”,与原料肉相比,同等分量的肉丸却便宜很多,口感筋道、浓香的肉味,很是诱人,远比自己在家里做得好吃,如此实惠味美的肉丸便成为消费者火锅中的主角。从食品加工工业方面看,这类风味丸子可以称为“仿生食品”。
             ④仿生食品是通过食品技术手段用普通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模拟天然食品的营养、风味和形状,不仅扩大了食物的多样性,提高了畜产品和海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经济效益,也让消费者品尝到更丰富的口感,满足不同的需求,通过营养强化弥补天然食品中存在的营养缺陷。仿生食品大多使用淀粉、大豆蛋白,使用或不使用肉糜,再添加一些调味剂,根据不同需求添加或减少相应的原料,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能改善消费者身体情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仿生肉丸不仅安全,并且营养丰富、健康美味。
             ⑤然而,目前仿生食品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加上市场竞争压力大,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良商家随意使用劣质原料,为了获得更好的口感和更长的保质日期,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使得本该是健康的食品变成过街老鼠。另外仿生肉丸在运输、销售过程中有时暴露在空气中,虽然冷藏,但是很容易受到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及交叉污染。
             ⑥丸子不论是不是真的有肉,仿生丸子能不能吃跟食品安全没有必然的关系,关键是仿生丸子在生产、物流、销售的过程中是否安全。明确这一点,消费者便可放心大胆选购符合自己风味的火锅丸子,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选自《中国科学报》2015-01-07)

    (2012•大庆)阅读《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回答下列各题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①如果保护个体是手段,那么保护特种、保护地球瘾生态是不是就应该成为终极目的呢?

        ②但实际上这两个命题都很可疑。物种虽然寿命长,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动物每个物种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几百万年而已。地球历史上至少 99.9% 的物种都已经绝灭了,绝大部分都和人类没有关系。

        ③至于“保护地球”,则问题更大。其实,没有哪个物种是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种消失后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会波及到其他物种,只有很少数的物种一旦绝灭可能会引发生态系统大范围的崩盘。但是,崩盘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几千万年过后,一切又都会重头再来。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脸肿”,比如发生在大约 2.5 亿年前的 P/T 绝灭事件(二叠记﹣三叠记绝灭事件),导致海洋中大约 96% 的物种消失。但是地球又很顽强,不管多惨都能恢复,比如P/T 之后过了 1000 万年,物种多样性就超过了绝灭之前的水平。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④类似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次。 这有点像一个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么晃都不倒。换成生态学术语,就是“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坦率地说,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我想象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万劫不复;就连核弹也不能保证消灭所有无脊椎动物。

        ⑤那么我们天天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图的又是什么呢?就像是一个人成长期间摔过了无穷多次跤,未来也要摔无穷多跤,为什么偏要执着于阻止眼下的这一跤呢?

        ⑥很简单,地球经受得起生态系统的崩盘,人类可是受不起。虽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每次都恢复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种数目却不计其数。不要说生态系统崩盘了,脆弱的人类经济体系连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都招架不住,这让地球历史上动辄上百米的海平面变化情何以堪。

        ⑦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⑧而如果不考虑“保护我们自己”这个因素的话,保护其它野生动物的动机似乎也变得不充分了。人类的捕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猛犸的绝灭,这件事情应该责怪人类吗[2]?但如果这是人类的错,三叶虫绝灭又是谁的错呢?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硬骨鱼考虑一下三叶虫的感情和生存权[3]?恐龙经受不住小行星撞击而绝灭了,这又应该怪谁呢?恐龙自己还是小行星?一种生物适应不了小行星撞击,另一种生物适应不了人类出现,二者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⑨在一个外星智慧看来,也许是这样的:如果人类把猛犸象杀光了,那是猛犸象缺乏像蟑螂这样的适应力。如果人类因为滥杀生物导致自己毁灭,那是人类过于愚蠢、活该倒霉。如果人类通过保护其它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这就很聪明、很高瞻远瞩。

    阅读,完成习题

    百合献谁

    刘心武

           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用望远镜细观台上,不是紧盯着王子和白天鹅,而是逐个地扫描那些配舞的天鹅,除了“三大天鹅”“四小天鹅”外,还有若干毫不能令观众特别瞩目的“众天鹅”,而在她们当中,当舞姿“凝固”时,也还有排在前列与隐在后面的区别,于是从望远镜中注意到,在最后面,一位天鹅双腿优雅地分立,头颈微偏,双手兰花般交错于翘起的裙据上,身影与其他天鹅同样的美丽,在耐心地作为暗景中的“绿叶”,以衬托主角王子与白天鹅在追光中的“红花”怒绽。随着舞曲的流动,众天鹅也开始缓缓变换姿势,于是我从望远镜中,清晰地看到排列在最后的天鹅的细部,她的眉目,精心化妆后依然掩饰不了岁月的风霜,转动时,显露出锐瘦的锁骨,以及背后同样“锋利”的肩胛;可是,她虽隐于最后,却也满脸凄恻,浑身是戏。乐音陡变,众天鹅如风中白莲般翕合旋律,转瞬间,我已不能再找到那位资深的舞娘……

           我的思绪,飘出了《天鹅湖》,飘出了王子与白天鹅悲欢离合的故事。我在猜想 , 那位资深的舞娘,她有着怎样的个人命运?当年她献身芭蕾这一“残酷的艺术”,不惜脚趾流血,苦练虚脱,一定怀着充当舞台追光下的白天鹅的美梦,她曾圆过这个梦吗?也许,若干年前,她确曾是众星所捧的那个“月”,可是,时光无情,后生可畏,她渐渐地,先是让出白天鹅这个主角,再让出“三大天鹅”之一的位置,在演出的说明书上,从“挂头牌”,到名字列于后面,到隐入于“本院演员”的模糊概念中……也许,更残酷的是,她竟从未跳过主角,终其一生,也只是充当“绿叶”,并且总在“亮相”时,隐于最后一列,双手兰花般交错于翘起的裙据上……每当那个时刻,她都能化入剧情之中,而不“走神”于自身命运的吟唱么?

           给整台演出所献的花篮,虽然也含有她的一份,但那整把的鲜花,是只献给主角的。我心中有个冲动,演出结束后,单给她,这资深的舞娘,献上一大束丰满的百合花。我把望远镜递给旁座的朋友,请他注意那位宛转于舞台暗区的资深舞娘,【甲】他先是莫名惊诧:“看她作甚?”及至看清了,咂舌道:“天哪,这考天鹅,还舍不得退出舞台,跳个什么劲儿么!”我接过他递回的望远镜,觉得透心地凉,不是朋友错了,不能怪他刻薄,甚至于,他那真实的直觉与非功利的直率,恰恰道破了人生、人性、人际的某些底蕴。可是我想哭,不独为那资深舞娘,也为了天下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人生,当然,也包括自己……

           出了剧场,花亭还在营业,【乙】我买了一大束昂贵的百合花,紧紧地拥在自己胸前……

          【注释】①资深:资历深或资格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跳高者

    安徒生

           有一次,跳蚤、蚱蜢和跳鹅想要知道它们之中谁跳得最高。它们把所有的人都请来参观这个伟大的场面。它们这三位著名的跳高者就在一个房间里集合起来。

           “对啦,谁跳得最高,我就把我的女儿嫁给谁!”国王说,“因为,假如让这些朋友白白地跳一阵子,那就未免太不像话了!”

           跳蚤第一个出场。它非常可爱:它向四周的人敬礼,因为它身体中流着年轻小姐的血液,习惯于跟人类混在一起,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接着蚱蜢就出场了,它的确很粗笨,但它的身体很好看。它穿着它那套天生的绿制服。此外,它的整个外表说明它出身于埃及的一个古老家庭,因此它在这儿非常受人们的尊敬。人们把它从田野里弄过来,放在一个用纸牌做的三层楼的房子里——这些纸牌有画的一面都朝里。这房子有门也有窗,而且它们是从“美人”身中剪出来的。

           “我唱得非常好,”它说,“甚至16个本地产的蟋蟀从小时候开始唱起,到现在还没有获得一间纸屋哩。它们听到我的情形就嫉妒得要命,把身体弄得比以前还要瘦了。”

           跳蚤和蚱蜢这两位毫不含糊地说明了它们是怎样的人物。它们认为它们有资格和一位公主结婚。

           跳鹅一句话也不说。不过据说它更觉得自己了不起。宫里的狗儿把它嗅了一下,很有把握地说,跳鹅来自一个上等的家庭。那位因为从来不讲话而获得了三个勋章的老顾问官说,他知道跳鹅是有预见的天才:人们只需看看它的背脊骨就能预知冬天是温暖还是寒冷。这一点人们是没有办法从写历书的人的背脊骨上看出来的。

           “好,我什么也不再讲了!”老国王说,“我只需在旁边看看,我自己心中有数!”

           现在它们要跳了。跳蚤跳得非常高,谁也看不见它,因此大家就说它完全没有跳。这种说法太不讲道理。

           蚱蜢跳得没有跳蚤一半高。不过它是向国王的脸上跳过来,因此国王就说,这简直是可恶之至。

           跳鹅站着沉思了好一会儿,最后大家就认为它完全不能跳。

           “我希望它没有生病!”宫里的狗儿说,然后它又在跳鹅身上嗅了一下。

           “嘘!”它笨拙地一跳,就跳到公主的膝上去了。她坐在一个矮矮的金凳子上。

           国王说:“谁跳到我的女儿身上去,谁就算是跳得最高的了,因为这就是跳高的目的。不过能想到这一点,倒是需要有点儿头脑呢——跳鹅已经显示出它有头脑了。它的腿长到额上去了!”所以它就得到了公主。

                                                                                                                                                                                  (选自《安徒生故事集》)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