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雅博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 , 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③熟:仔细。④诟:责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侄罔然止/俄雪骤 B、丞相自也/未柳絮因风起 C、当时流辈皆讥笑/下车引 D、张丞相好草书而工/尊君在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一 日 得 句 索 笔 疾 书 满 纸 龙 蛇 飞 动 使 侄 录 之。

(3)、这则故事中该受到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梧桐

    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举世习焉不察,予特表而出之。

    花木种自何年?为寿几何岁?询之主人,主人不知;询之花木,花木不答。谓之“忘年交”,则可;予以“知时达务”,则不可也。梧桐不然有节可纪生一年纪一年。树有树之年,人即纪人之年,树小而人与之小,树大而人随之大。观树,即所以观身。

    予垂髫种此,即于树上刻诗以纪年,每岁一节,即刻一诗,惜为兵燹所坏,不克有终。犹记十五岁刻桐诗云:“小时种梧桐,树叶小于艾。簪头刻小诗,字瘦皮不坏。刹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桐字已如许,人大复何怪!还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此子婴年著作,因说梧桐,偶尔记及,不则竟忘之矣。即此一事,便受梧桐之益。然则编年之说,岂欺人语乎!

(节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作者 李渔)

【注释】①兵燹(xiǎn):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②李渔,字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无声戏》、《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艺术人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毒攻

朱赢椿

    书坊的蜈蚣不止一条,它们总在夜间出没。

    有一次,蜈蚣伏在天井门背后的电灯开关旁,我开了灯,才看到它离我的手指只有大约五厘米的距离。

    我当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想用铁锹把它拍扁。可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铁锹,后来想它并没张口咬我,只是受了惊吓,我也就决定放它一条生路。

    以后每天晚上再开灯的时候,心有余悸,总要先用手机的屏幕亮光照一照墙,壮一壮胆。

    过了几日,还是在那个开关旁,一条蜈蚣被粘在蛛网上。

    这条蜈蚣身材中等,和上次开关旁见到的那只差不多。

    个子虽然不大,却很有力气,它在网上疯狂挣扎着,好像要把整个蛛网摧毁掉。

    远远地看着,并不马上近前。看来是要耗尽蜈蚣的体力,现在去和它纠缠还不太明智。

    动作的幅度越来越小,估计对逃生已经绝望。

    这才慢慢悠悠地下来,想尝尝今天的猎物口味怎样。

    蜘蛛首先查看了蜈蚣的尾部,又顺着蜈蚣的身体向前移动,并用它的细腿抚摸着蜈蚣的身体,看来对这顿早餐非常满意。

    蜘蛛又向前爬到蜈蚣的头部,用前爪捧起蜈蚣的头,把嘴凑到蜈蚣的耳边,好像要说声对不起。

    突然,蜈蚣的身体再次扭动,并一口咬住蜘蛛的前脚。蜘蛛也被激怒了,张口咬住蜈蚣的头,又吐出些丝来,把蜈蚣的头捆了个严实。

    蜈蚣终于不再扭动,彻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身体里的汁液被蜘蛛吸了个干净,小了一圈。

    蜘蛛也有点累了,又退到蛛网的上方,八只手脚软弱无力,看样子刚才的搏斗太耗力气了。

    第二天早晨,我看到蜘蛛八只脚合拢,惬意地挂在网上,难道是吃饱喝足了,在做着美梦?我想用小树枝把它弄醒。稍微触碰,蜘蛛竟一下子掉到地上。

    蜘蛛仰面朝天地躺着,竟然睡得这么死?我蹲下仔细一看,蜘蛛僵直已久。难道是昨日搏斗时,蜈蚣在最后时刻用它的毒牙也给蜘蛛注了毒液?

    几只蚂蚁过来,看着这只蜘蛛滚圆的身体,欣喜无比。它们很快又叫来一些同伴,商量怎样把蜘蛛抬回巢里。

    蚂蚁们一阵交头接耳之后,合力抬着蜘蛛的尸体慢慢地上了墙壁。

    第三天早晨,书坊的天井仍然像往日般宁静,只是东墙有点异常,两条断断续续的轨迹,由东墙屋檐一直延伸到地面,远看仿佛是两根随风飘荡的黑色丝线。

    原来蚂蚁在大搬家,难道是昨天运回去的那只蜘蛛尸体引发了恐慌?

    我走近墙壁,仔细来看搬家的蚂蚁。它们分成了两支队伍,右边一支往地面方向,每一只都搬着东西;左边一支往屋檐方向,是空手返回蚁巢并继续下一趟搬运任务的队伍。

    只见往地面的队伍中每只都很卖力,有的两只一起抬着粮食,有的抱叼着刚出生的婴儿。还有一些身份特殊长着翅膀、等待婚飞的蚂蚁,它们极不情愿地走在队伍旁边,两手空空,大摇大摆,好像比其他蚂蚁高贵一等。

    蚂蚁们搬了一天的家,我始终没有见到蚁后的身影,莫非蚁后食用了带有蜈蚣毒液的蜘蛛,毒上加毒,已于昨夜一命呜呼?

【注】婚飞:飞行时进行交配并且常是形成一个新群体的前兆;尤指有翅且有性的蚂蚁在离开母巢后的大群飞行和交配。

(选自《虫子旁》)

 文言文阅读, 完成 各 题 。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 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 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方山子① ,  光、黄② 间隐人也。 少时 朱家、 郭解③ 为人, 闾里之侠皆  之。稍壮折节④ 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⑤ 于光、黄间, 日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 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  帽, 方耸而高, 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 见焉。 曰:“ 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 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 仰而笑, 呼余 宿其家。环堵萧然,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 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折节: 强自克制, 改变初衷。 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⑤遁: 隐居。

(选自苏轼《方山子传》,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