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课文《醉翁亭记》第四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1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2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考点】
    【答案】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59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文言文阅读

    卢植字子干,诼郡涿人也。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融外咸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州郡数命,植皆不就。建宁中,征为博士,乃始起焉。

    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植,拜北中郎将,持节,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连战破贼帅张角,斩获万余人。角等走保广宗,植筑国凿堑,造作云梯,垂当拔之。帝遗小黄门左丰诣军观贼形勢,或劝植以赂送丰,植不肯。丰还言于帝曰;“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帝怒,遂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及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盛称植行师方略,嵩皆资用规谋,济成其功。以其年复为尚书。

    帝崩,大将军何进谋诛中官,乃召并州牧董卓,以惧太后。植知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圆止之,进不从。及卓至,罘陵虐朝廷,乃大会百官于朝堂,议欲废立。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卓怒罢食,将诛植。植善蔡邕,邕前徙朔方,植独上书请之。邕时见亲于卓,故往请植事。又议郎彭伯谏卓曰:“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卓乃止,但免植官而已。

    植以老病求归,惧不免祸,乃诡道辕出。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因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巳所著碑、诔、表、记凡六篇。

    (节选自《后汉书·卢植传》,有删节)

    【注】①黄巾军,是中国东汉末年钜鹿人张角所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军队,于甲子年184年产生起义,此黄巾之乱规模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由于起义军头裹黄巾,故作黄巾军,引发的起义不到一年就被东汉王朝所镇压。由于历史影响力较大,历史上都把黄巾起义作为三国时代的开端。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