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课《组歌》《雨之歌》同步练习

下列语句中运用修辞格最多的一项是(  )。

A、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B、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C、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出了笑脸。 D、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举一反三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回答问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校园广播站将制作美文分享栏目,本期美文分享带来的是《孩子和秋风》,请你跟小组同学一起完成节目制作吧!

孩子和秋风

丁立梅

①我和几个孩子站在一片园子里,感受秋天的风。园子里长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我们的脚底下,铺了一层厚厚的梧桐叶。叶枯黄,脚踩上面,嘎吱嘎吱,脆响。风还在一个劲儿地刮,吹打着树上可怜的几片叶子,那上面,就快成光秃秃的了。

②我给孩子们上写作课,让孩子们描摹这秋天的风。以为他们一定会说寒冷、残酷和荒凉之类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③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把大剪刀,它剪呀剪的,就把树上的叶子全剪光了。

④我赞许了这个比喻。有二月春风似剪刀之说,秋天的风,何尝不是一把剪刀呢?只不过,它剪出来的不是花红叶绿,而是败柳残荷。

⑤剪完了,它让阳光来住,这个孩子突然接着说一句。他仰向我的小脸,被风吹着,像只通红的小苹果。我怔住,抬头看树,那上面,果真的,爬满阳光啊,每根枝条上都是。失与得,从来都是如此均衡,树在失去叶子的同时,却承接了满树的阳光。

⑥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个魔术师,它会变出好多好吃的,菱角呀,花生呀,苹果呀,葡萄呀;还有桂花,可做桂花糕。我昨天吃了桂花糕,妈妈说,是风变出来的。

⑦我笑了。小可爱,经你这么一说,秋天的风,还真是香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嗅,似乎就闻见了风的味道,像块蒸得热气腾腾的桂花糕。

⑧一个孩子说,秋天的风,像个调皮的娃娃,他把树上的叶子,扯得东一片西一片的,那是在跟大树闹着玩呢。

⑨哦,原来如此。秋天的风一路呼啸而下,原是藏着笑的,它是活泼的、热闹的,是在逗着我们玩的。孩子们伸出小手,跟风相握,他们把童年的笑声,丢在风里。

⑩走出园子,风继续在刮。院墙边一丛黄菊花,开得肆意流畅,一朵一朵,像新剥开的橘子瓣似的,瓣瓣舒展,颜色浓烈饱满。一个孩子跳过去,弯下腰嗅,突然快乐地冲我说,老师,我知道秋天的风还像什么了。

⑪像什么呢?我微笑地看她。她的小脸蛋,真像一朵小菊花。

⑫秋天的风,像一个小仙女,她走到菊花旁,轻轻吹一口气,菊花就开了。这个孩子被自己的想象激动着,脸上洇着兴奋的红晕。

⑬我简直感动了。可不是,秋天的风,多像一个小仙女啊!她走到田野边,轻轻吹一口气,满田的稻子就黄了。她走到果园边,轻轻吹口气,满树的果实就熟了,橙黄橘绿。有小红灯笼似的柿子,还有青中带红的大枣,和胖娃娃一样的石榴。她走到旷野边,轻轻吹一口气,一地的草便都睡去了,做着柔软的金黄的梦。小野花们还在开着,星星点点,红的、白的、紫的,朵朵灿烂。在秋风里,在越来越高远澄清的天空下。

⑭孩子有本心,即便是肃杀的秋风,他们也给它镶上童话的金边,从中窥视生命的可亲和可爱。

燕赵大地:人杰地灵,河北作家铁凝第一次去正定,写下了一篇游记,表达了独特的情怀。阅读这篇游记,回答问题。

正定三日

铁凝

①一个深秋绵绵细雨的日子,我来到正定。

②正定隆兴寺以寺里的大佛而闻名。一座大悲阁突立在这片具有北方气质的建筑群中,那铜铸的大佛便伫立在阁内,同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被誉“河北四宝”。大佛高20余米,浑身攀错着四十二臂,显出了居高临下、悲天悯人,既威慑着人心、又疏远着人心的气度。人在它那四十二条手臂的感召之下,有时感到自身一刹那的空洞,空洞到你就要拜倒在它的脚下。

③距大悲阁不远是摩尼殿,在摩尼殿内,在释迦牟尼金装坐像的背面,泥塑的五彩悬山之中,有一躯明代成化年间塑绘的五彩倒坐观音像。和大悲菩萨比较,她虽不具那悲天悯人的气度,却表现出了对人类的亲近,她那十足的女相,那被人格化了的仪表,一扫佛教殿堂的外在威严,因而使殿堂弥漫起温馨的人性精神。她那微微俯视的身姿,双手扶膝、一脚踏莲、一脚踞起、端庄中又含几分活泼的体态,她那安然、聪慧的目光,生动、秀丽的脸庞,无不令人感受着母性光辉的照耀。松弛而柔韧的手腕给了她娴雅,那轻轻翘起的脚趾又给了她些许俏皮。她的右眼微微眯起,丰满的双唇半启开,却形成了一个神秘的有意味的微笑。

④没有人能够窥透她的微笑,没有人能够明悉这微笑是苦难之后的平静,抑或是平静之后的再生。这微笑却浓郁了摩尼殿,浓郁了隆兴寺,浓郁了人对于人生世界之爱。不可窥透的微笑才可称作永远的微笑。

⑤次日,我再去隆兴寺。此次进寺,是专程去看天王殿北面那座大觉六师殿。

⑥实际大觉六师殿已无殿可看。殿宇早已坍毁,只有一方阔大的台基和几十尊柱础袒露在翠柏包围之下。台基正中兀自立着一只汉白玉莲座,莲座上的空香炉映衬着正北那绚烂华美的摩尼殿,更增添了这殿址的寂寥。

⑦据说大觉六师殿毁于民国初年。问及当地老者,都说只见过当年大殿塌陷过一角,却无人说得清大殿究竟是怎样片瓦无存。那丈余高的金装菩萨、金装佛呢?那百余尊五彩石罗汉呢?那嵌于四壁的宋代壁画呢?它们究竟在何时销声匿迹,如今连研究人员也无从回答。

⑧然而六师同释迦牟尼毕竟在这里共存过,那袒露着的台基便是证明。是那各派共享一寺的盛景丰富了正定的文化。

⑨我又想起了听父亲讲过的一座曾作过革命者摇篮的教堂。它和隆兴寺仅一墙之隔。当年,寺内伴着朝霞而起的声声诵经,随着晚风而响的阵阵檐铃,是怎样与隔壁教堂的悠远钟声在空中交织、碰撞?正定给予神和人的宽容是那么宏博、广大。东西方文化滋润了这座古城镇,这古城又慷慨地包容了这一切。

⑩正定的秋雨很细,如柳丝一般绿。

⑪第三日,我本来决心去专访正定那教堂的,但教堂早就变成了一所部队医院。我忽然失去了进门的兴致。

⑫闲逛着,我进了一家很小的木器店。店里摆着精巧的折叠小木椅。问过价钱,竟是分外的便宜。我向售货员试探,能不能允许我挑两把?一位富态的中年女售货员不仅欣然应允,还说若是挑不好再去库里为我拿。

⑬我挑遍了铺面上的小木椅,售货员果无厌烦之色。我便得寸进尺起来,要求她从库房再拿些出来。谁知售货员更慷慨了,径直将我领进了库房。

⑭许多年来,买东西的过程从未给过我乐趣,只有在这秋雨中的小店,我寻到了这本该有滋有味的买主和卖主矛盾中的和谐。

⑮当我远离了正定。回首凝望它那宽厚雄浑的古城墙里,那错落有致的四塔,连同那片如大鹏展翅般的寺庙屋脊,携了历史的风尘安然屹立。它们灿烂了正定的历史,充盈了正定的今日。

(节选自《正定三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