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
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奢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粱录》卷十八
材料三: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未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儒家之仁义礼乐,对于治国治人,有其优越性的一面,故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持守。至于治心,佛学从理论到实践有一套比较精密、细致的办法,使儒学相形见绌。这一点由上述韩愈辟佛限于佛教之迹而无法触及佛学之心,李翱试图从理论上建立儒家的复性理论而不得不取资于禅宗二例即可证明。”宋儒“始自出议论”。宋初,振作士风、砥砺名节的代表是范仲淹。范仲淹一生三次因谏议而遭贬黜,当时的士大夫认为他一次比一次更光荣。
———摘编自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论述》
材料三:平遥古城平面图
材料一:儒学产生之初,以口语传播为主,呈现出以识字认文教育相融一体的特点。孔子创办私学,口授其说,弟子耳受其言,言传身教得到了最佳的普及效果。可以说,私学是儒学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传播与普及途径。
——刘平《普及与推广中华儒学经典的思考与献议》
材料二: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常有幼童因书法丑陋,仁顺礼敬不周受体罚。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
——摘编自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三: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宋代婚姻观
材料一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宋】朱彧《萍洲可谈》
●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即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取。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据南宋学者洪迈撰写的《夷坚志》记载,宋代妇女再婚的事例共有61例,其中再嫁者55人,三嫁者6人。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平面图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