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质量检测试卷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7年7月,“中国教育至不受军政、教会两障碍,固与法国为同志”,因此在当时以法国教育行政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追求,为此,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大学院组织法》,改教育部为大学院,以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构。大学院不隶属于国民政府,直称“中华民国大学院”。大学院统一管理全国学术与教育行政。同年拟定并公布《大学区组织条例》,改省教育厅为“大学区”,大学区综理大学区的一切学术与教育行政事务。大学院、大学区由教育家主持与管理,注重教育制度层面上的改革,以期实现教育的“学术化”。这些改革,加速中国新教育向现代转型,也是近代酝酿多年的教育独立思想的实践探索。但是,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仅持续一年左右就偃旗息鼓。

——摘编自王列盈《民国时期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失败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农业逐渐走下坡路,危机不断凸显。1900年,美国1/3的耕地是为数以百万计的马匹和骡子生产饲料的,但随着汽车取代这些牲畜,越来越多的耕地用于生产粮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粮食的巨大需求造成了一种假象,但到20世纪20年代,粮食供应激增,而农村的收入却因农产品供过于求而大幅下降。1921-1929年农产品价格指数较1920年下降了35%,农业赋税却占农民纯收入的30%以上。美国垄断资本通过银行金融机构,利用贷款剥削农民和农场,1930年负债农场从1920年的37%扩大至42%。1929年,美国农业生产率较1913年提高了26%,机械设备减少了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但食品价格随着利润的减少而下降,小农无法支付新设备的成本。更加不幸的是,大萧条期间,美国一些地区气候异常,干旱持续了很多年,沙尘暴增多。一位露宿街头的农民说道:“1927年我种植棉花赚了7000美元,1931年失去了所有,1932年开始流浪。”

——摘编自孙树强《伯南克的“圣杯”: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背景及诱因》

材料二   民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下降,大大低于清代平均水平。1926-1937年总平均,农业收成只相当于丰年的64.4%。1931—1935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场深刻的农业危机,农业生产萎缩,耕地大量荒芜。这一时期,中国农产品输出贸易总指数逐年下降,1935年比1929年下降一半。而1934年农产品价格总指数比1930年下降28%。随着西方剩余农产品和工业品源源流入,现银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海外,到1933年,全国农户大半处于负债之中,农民大批死亡。由于大众购买力萎缩,国内市场缩小,使完全依赖国内市场的民族工业如棉纺织业破产。……面对严重的危机,许多省份征收田赋不得而归,为此一些省份还征收各种杂税和提高税率。财政当局还实行新进口税则,降低税率,推动进口品汇价倾销。而此时中国共产党直面农村突出问题并开展土地革命,通过农民运动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对中国农村展开了全面改造。

——摘编自符长泉《三十年代中国农业危机及其影响》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