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检测卷(第一~四单元含答案)

用比较和联系的观点学习历史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对贫民颁给口分田,六年一次,死后归还。受田者负担租庸调。租为田租,交纳稻米;庸为徭役,每人每年十天,也可以捐布代替;调为贡物,交纳各种土特产。

材料二:

材料三: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绣服,成为罗马那时贵族的时尚。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是学习哪一个先进的制度的?它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外哪两种制度?简要概括这两种制度的相同点。
(3)、材料三中提到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此时中国处于什么朝代?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留学僧僧旻、灵云、惠云等人,依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C”。
(1)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 {#blank#}1{#/blank#}  )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              ( {#blank#}2{#/blank#} )
(3)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blank#}3{#/blank#}  )
(4)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blank#}4{#/blank#} )
(5)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blank#}5{#/blank#}  )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东西方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前进,有过合作也有过冲突,文明在其间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末,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先后七次来中国进行考察,写成《中国》一书。在深入研究了古代中外交通和贸易后,他发现有一条从中国内地经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中亚、西亚,然后延伸到非洲和欧洲的重要商道。

——《对外传播》

材料二: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也值得注意,表明这一时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全球通史》

材料三:自由贸易、驻地使馆、主权平等的概念——这些欧洲人在世界其他角落都享有的最低权力,在中国闻所未闻……马戛尔尼(1792年英国派遣至中国使节)带去了证明英国科学和工业实力的礼品(600箱)……英国特使希望中国人认识到,他们已经被科技文明的进步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令马戛尔尼惊奇的是欧洲的科技奇迹没有给中国官员留下深刻印象,他的大炮、热气球居然被无视了……乾隆皇帝全盘拒绝了英国的要求(增加通商口岸、互派大使、租借小岛)。

——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