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白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擦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本文作者是代学者、文学家(人名)。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十余岁

于沙上

(3)、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却不一样呢?
(4)、文中的讲学家代表了哪一类人?
(5)、本文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

余之敏

       ①在2015年年底的网络购票高峰中,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票者“吐槽”。人们不禁要问,那么复杂的验证码系统,到底有什么用?

       ②要回答这个问题,须先弄明白何为验证码。验证码实际上是一种Web自动程序,它有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名字﹣﹣“全自动区分电脑和人类的图灵测试”,就是由机器来向操作者提问,从而鉴别操作者是人还是机器的一种测试。目前,这种测试主要有四类:图形验证码、手机短信验证码、手机语音验证码、视频验证码。

       ③视频验证码是验证码中的新秀,这种由随机数字、字母和中文组合成的验证码会动态嵌入到MP4等视频中,增大了破解难度。视频中的验证码字母、数字组合、字体的形状、大小,速度的快慢,显示效果和轨迹的动态变换,增加了恶意抓屏破解的难度,其安全度远高于其他验证码,而且这种验证码还不会使用户感到枯燥,同时又降低了用户识别的难度,让用户更容易辨认。

       ④验证码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不合理的入侵。比方说,若要进入一个页面,操作者只有通过了验证,才能顺利打开网页,有效防止恶意破解密码、防论坛灌水、防刷票等。

       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验证码设计也越来越复杂,程序员正在与破解者进行着一场仿佛没有终点的“拉锯战”,而在这场“拉锯战”中又催生出新的作用:2015年年底,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路易斯•冯•安等人设计出把无法识别的古籍文字制成验证码,派发给网站用户验证,根据不同用户反馈回来的单词答案,就可以轻松得到典籍模糊字符的正确结果,这对于古籍保护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⑥不过,越来越复杂的验证码还是令很多网友烦恼。但是不可否认,验证码仍然是各网站反黑客恶意操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保障系统,还是会继续使用下去,直到被另一种全新的、功能更好的反黑客软件所代替。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3期,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槐花

季羡林

    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我从前曾看到一幅印度人画的人像,为了夸大印度人眼睛之大,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印度朋友瞪大了的眼睛扩张到了面孔以外来了。

    “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什么奇迹呀?”

    “你们这样的花树。”

    “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什么神奇?”

    “这木棉花。”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岀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攴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阅读以下两则诗文,完成任务。

[甲]

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 ,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乙]

秋声赋 

 〔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 , 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 , 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 , 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 , 亦何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释】①浅碧深红色:宋代时期,花以红为美,以花为贵。②画阑开处:直接引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③骚人:指屈原。④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⑤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⑥鏦(cōng)鏦铮(zhēng)铮:金属相击的声音。⑦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⑧烟霏云敛:烟气飘散,云雾密聚。⑨渥然丹者为槁木,黟(yī)然黑者为星星: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变得鬓发花白。⑩戕(qiāng)贼:残害。

阅读

阳台前面有棵树

方华

    那段时间闲在家,每日清晨,见妻子上班、儿子上学出门后,母亲就走到阳台,在那晃动身子。心里想,母亲年岁大了,不用我们讲,也自己注意锻炼保养身体了。

    母亲就那么轻微地扭晃着身子,毕竟是古稀之人,扭扭脖子晃晃腰活动活动筋骨也就够了。有时见母亲停下来,站在那不动,或侧着身子或扭着头专注地看着外面。因为阳台下面就是喧嚣的大街,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活生生的情景剧,怕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吸引了母亲的目光吧?

    冬去春来、夏往秋至,发现母亲一直坚持在阳台上晃动身子。偶与妻子提起,笑道:“这人上了岁数,生怕身体不行呢。”

    那天,见母亲在阳台上身子倾斜的幅度越来越大,头也老是歪着伸向一边。如是几天,忍不住,我就过去问母亲:你在干什么呢?母亲皱着眉头,说:真想砍了这棵树!

    我吃了一惊,认真地瞧了一眼阳台前的那棵大樟树,枝繁叶茂的。就疑惑地问母亲:这满眼的绿色多好,夏天遮阴,冬天挡风,为何要砍它呢?母亲说:它越长越大,挡了我的视线,看不清对面的站台了。

    站台?对面的马路边确有一个公交站台。我朝那望过去,视线是被树冠挡住了。我朝左边扭扭身子,又朝右边斜过头,也无法在枝叶间将对面看得真切。在扭动倾斜身子的时候,我心里一愣,突然反应过来。原来,母亲站在阳台上不是锻炼身体,而是扭过来转过去想看清对面站台上的车来人往呢。心里叹息,这人老了,寓居家中,甚是无聊啊。

    于是对母亲说:你看那公交站台做什么,不如看看电视什么的。

没想到母亲回答:你们上班上学都在那坐公交,我是看你们等车上车呢。

    胸中突然暖暖的,而眼里酸酸的。那天夜里,趁着没人的时候,我削去了树冠上的几根大枝丫。

    再到对面站台下等公交,总是抬头朝那个熟悉的阳台看几眼,每一次,都见到母亲那孤零零的身影,那满头的白发特别显眼。

    终于有一天,阳台上再也不见了那亲切的身影,只有那棵树站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有时,妻子儿子一出门,我也站到阳台上,透过树隙,看着对面的公交站台。

(2023.5.22《京九晚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